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界面新聞編輯 | 江怡曼
資本新規之下,商業銀行面臨更高的資本達標要求,商業銀行“二永債”在今年井噴。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商業銀行“二永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發行規模達到了1.5萬億元,超過去年全年1.12萬億元的發行規模。其中,國有六大行占據總發行量的“半壁江山”。
有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在資本新規下,商業銀行面臨的資本充足壓力越來越大,內源性“補血”遠遠不能滿足銀行的要求,這個情況下外源性補充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今年來資本債、永續債發行的規模明顯更大。
發行規模大增
近年來,隨著行業整體盈利放緩,銀行通過留存利潤補充資本的能力有限,不少銀行選擇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外源性渠道擴充資本。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說,一般來說,銀行資本補充工具主要涉及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可轉債、配股、增發、IPO等。從近年來發行情況看,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的發行量相對大,也是各類銀行常用的資本補充工具。
11月以來,已有廣發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蘇州銀行等密集發行永續債。近日,廣發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2024年第二期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為200億元,票面利率為2.42%。本次發行全場認購倍數達到2.52倍,投資者數量眾多、類型豐富,涵蓋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基金、理財和資管公司等投資主體。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商業銀行“二永債”發行規模超過了1.5萬億元,較去年全年的增幅為34%。
據界面新聞記者梳理,從發行主體來看,囊括了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城農商行。國有大行依然是發行的主力軍,規模較大,而城農商行呈現出數量多、單只規模小的特點。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今年“二永債”發行規模比2023年明顯增加的原因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隨著商業銀行的業務擴張和風險加權資產的增長,對資本的需求也在增加,發行“二永債”可以幫助銀行補充二級資本和其他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滿足監管要求;第二,今年債券市場利率中樞水平較去年進一步下移,債券發行成本較低,有利于銀行以較低成本籌集資金,對銀行來說也是良機;第三,由于城投債為主的信用債品種供給下降,債券投資機構面臨欠配壓力,對“二永債”的需求也在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促進了“二永債”的發行。
“二級資本債是商業銀行補充二級資本的常規工具,在金融市場上屬于資質良好的投資標的,具有發行程序相對簡便、發行門檻較低等優點。”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不同資本補充工具各具特點,商業銀行根據市場及自身情況靈活運用多種工具補充資本。
發行利率下降
一方面是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則是發行利率明顯下降。
從票面利率來看,2024年前10個月,二級資本債和永續債發行平均利率約為2.73%和2.56%,相比2023年4.25%和4.08%的發行利率明顯較低。
比如,民生銀行在10月30日發行了100億元永續債,當期票面利率2.73%;招商銀行在11月1日發行了300億元永續債,當期票面利率2.42%;平安銀行在11月5日發行了200億元永續債,當期票面利率2.45%。
中郵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梁偉超表示,存量二級資本債中,國有大行和股份行收益率均在2.5%以下,其中收益率在2.2%-2.5%的債項期限較長,在5年期以上;城商行和農商行收益率在2.5%以上的存量債項相對較多,但期限相對較長,大多集中在5-10年。
梁偉超說,存量永續債中,國有大行和股份行收益率主要集中在2.2%以下,存量的收益率在2.2%-2.5%的債項期限相對較長,主要集中在3-5年;城商行收益率集中在2%-2.5%,其中2.5%以上有近1000億元存量,但債項的隱含評級相對較低。
利率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供給結構。今年以來,股份行、城農商行抓住低利率機會,資本債發行、凈融資遠超往年同期。
據華西證券測算,2022年、2023年同期,國有行都是最主要的資本債供給力量,發行占比均在75%以上。今年隨著利率下至低位,股份行和城農商行趁此機會大量發行資本債,合計發行占比達到37.5%,并且發行成本多次創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