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dTrend醫趨勢
11月22日,華領醫藥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向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發出書面通知,表示有意自2025年1月1日起,將公司開發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創葡萄糖激酶激活劑華堂寧在中國的商業化責任過渡至公司。
為實現過渡,公司有權并計劃自2025年1月1日起終止協議。華堂寧是中國創新藥企華領醫藥研發的糖尿病新藥,2022年在華上市,成為全球范圍內首個獲批上市的GKA藥物,目前已納入國家醫保。華領醫藥在公告內表示,為支持華堂寧在中國的持續商業銷售,公司可能會尋求其他潛在合作伙伴,以在中國進行華堂寧的商業化。
今日開盤,華領醫藥股價即下跌25%;截至收盤,華領醫藥股價下跌15%。2024年以來,跨國藥械企業似乎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出現了“逆風”,除了業績下滑,開啟裁員的也不在少數。而自2023年末以來,跨國藥企將產品的商業化外包給中國頭部經銷商似乎也越來越成為趨勢。
四年合作,BD收入15億,明年盈利?早在2020年,拜耳就看好尚在臨床階段的多格列艾汀(dorzagliatin) ,與華領醫藥簽訂授權協議,就多格列艾汀(商品名:華堂寧)在中國的商業化達成合作。
- 根據協定條款,華領醫藥獲得3億元人民幣的預付款,及額外最高可達到41.8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里程碑付款。
2022年9月30日,華堂寧正式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準,用于單獨用藥或者與二甲雙胍聯合用藥,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成為全球范圍內首個獲批上市的GKA(葡萄糖激酶激活劑)藥物。2023年2月,華領醫藥宣布,拜耳將支付4億元人民幣作為里程碑金額。到了2023年11月,華領進一步透露,拜耳將支付額外的8億元人民幣作為里程碑付款。
迄今為止,僅從拜耳獲得的里程碑付款累計,華領醫藥將收到總計15億元人民幣。華堂寧是華領醫藥首款上市的新藥,也是其目前唯一銷售中的產品。公司預計這些里程碑款項將于明年到賬,預期明年華領醫藥將有機會實現扭虧為盈。
2024年上半年,華堂寧的銷量達84.6萬盒,實現銷售收入1.027億元,同比增長46%。自上市以來,其于中國內地的總收入約1.97億元。
據悉,此前華領醫藥與拜耳的合作模式為五五分成。其在投資會議上表示,銷售收入加上BD收入,不僅將助力公司實現盈利,且資金足以覆蓋自建銷售團隊的成本。自建銷售團隊及海外業務拓展,進一步增強華領醫藥在全球糖尿病治療領域的競爭力;這是華領醫藥放出的信號。自納入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后,華堂寧已在中國覆蓋超過2000家醫院,特別是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醫院的覆蓋最為密集。
目前其銷售渠道主要來自醫院、藥房以及互聯網藥店,分別占比72%、20%、8%。醫保放量似乎已成為中國市場創新藥銷售的主要模式,而量價平衡就成為這些藥企的目標;比如華堂寧納入醫保后降價64.1%,目毛利率約46.5%,較2023年上半年的62.6%有所下降。
但華領醫藥表示,隨著醫保的放量,和銷售渠道的進一步滲透,公司對未來的銷售前景充滿信心。其表示,將首先通過內部轉崗和外部招聘的方式建立核心銷售團隊,確保500家核心醫院的銷售工作,目前這500家醫院的銷售額占據了整個華堂寧銷售額的80%,預計明年的整體銷售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然而,資本市場似乎對此并不看好,今日開盤即下跌25%;截至收盤,華領醫藥股價下跌15%。
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也遇“逆風”近日,多家跨國藥企在華裁員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對于納入集采的品類,大力壓縮成本便是首要要素;比如,近日默沙東旗下主要糖尿病藥物西格列汀(Januvia)、西格列汀二甲雙胍(Janumet)被納入第十批藥品國采候選名單。而媒體也紛紛報道,默沙東糖尿病部門已開啟裁員,裁員比例甚至超過50%,但是賠償方案很不錯。而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將成熟產品線變為“輕資產”,即將商業化外包給中國頭部經銷商,似乎已成為眾多跨國藥企的策略之一。
就在11月20日,勃林格殷格翰中國與國藥控股共同官宣,雙方已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勃林格殷格翰旗下產品森福羅(通用名:普拉克索)和泰畢全(通用名:達比加群酯) 將交由國藥控股進行推廣,勃林格殷格翰負責生產,仍是兩款產品的擁有者。
- 森福羅和泰畢全是抗帕金森領域和房顫抗凝領域產品,在進入中國市場的十幾年中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實踐。
隨著產品線“外包”,轉崗、裁員或許也將成為后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