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2024年11月份,“跨境理財通2.0”正式擴容,首批14家券商獲批參與試點,“南下理財”在大灣區金融理財者心中正不斷升溫。
如果說跨境理財通的升級是大灣區居民普惠金融的狂歡,信托在服務大灣區高凈值客戶的多元財富管理需求上的形式則更為精準且不可或缺。
“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GDP總量超過14萬億,灣區內A股上市公司有800多家,其中民營企業就超過600多家。這些數字的背后都擴寬了大灣區高凈值客戶的財富積累。”浦發銀行深圳分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邵珺表示。
《胡潤2023中國高凈值家庭現金流管理報告》還顯示,廣東有30.7萬戶“高凈值家庭”擁有千萬人民幣凈資產,其中擁有千萬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家庭數量有17.3萬戶。
“大灣區高凈值家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當地客戶在財富傳承、家企隔離、資產保護、跨境投資、家風建設等等方面有著更獨特和迫切的需求。”上海信托大灣區家族辦公室總經理湯鎮源表示,“此外,受傳統觀念影響,廣東地區追求多子多福,人口紅利較為明顯,非常注重家風傳承。”
而在跨境理財需求方面,湯鎮源還提到,廣東毗鄰香港、澳門,因此也是最具有國際視野的投資市場之一。
2023年,信托“三分類”新規正式實施。資產服務類信托作為信托公司所獨有的業務,被視為最能發揮信托制度優勢,契合信托業務本源的業務類型,也是信托機構業務模式創新的主陣地。其中,在服務高凈值客戶方面,尤以家族信托發展最為迅猛。
從規模來看,自2012年平安信托成立國內首單家族信托業務,我國家族信托業務存續規模從零到1000億元用了7年,從1000億元到3500億元僅用了3年。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末,我國家族信托的存續規模約為5500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約34%。
另一方面,全球資產配置的大環境下,高凈值客戶的境外投資比重和跨境資產配置比例正逐年上升,境內外金融、稅務、法律等全方位的綜合財富管理規劃對于實現高凈值人士的財富目標日益重要。
信托公司如何借助家族信托服務高凈值家庭實現多元化的海外財富管理需求?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國內信托公司開展國際化業務主要有三個方式:獲得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額度;成立境外子公司;充當財富顧問角色。
其中,對于高凈值客戶的境內資產,可通過跨境投資專戶以及創設海外產品以滿足家族信托的海外資產配置需求。
國家外匯管理局披露的QDII投資額度審批情況表,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共有24家信托公司累計擁有90.16億美元的額度,其中,華寶信托20億美元,中誠信托16億美元,上海信托與中信信托以9.5億美元額度并列第三。
《2023年信托業專題研究報告》顯示,相比于當前信托公司投資海外資產的產品規模,信托公司QDII額度較為充足,未來仍有廣闊的展業空間。目前,信托公司已加快資產創設,為客戶創造更多元的產品貨架。
以額度最高的華寶信托為例,華寶信托QDII投資市場已包含中國香港、美國、德國等市場的基金、債券、優先股等海外標準化證券資產。
“此外,高凈值客戶的境外資產需求也是多樣的。除現金管理需求外,客戶還有投融資需求,以及外開戶、家族信托與家族辦公室、留學咨詢、身份管理等增值服務需求。”湯鎮源表示。
據了解,上海信托和中信信托分別在2014年和2016年成立香港境外子公司上信香港和中信信惠;2019年,中信信惠率先獲得香港信托牌照;2024年,上信香港正式獲批信托牌照。
而上海信托也是目前唯一同時獲得QDII、QFII、香港證監會4號和9號牌、香港公司注冊處“離岸信托”牌照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資本市場服務牌照“六合一”跨境業務資質的信托公司。
基于此,上海信托今年11月份推出了灣區全景·睿賬戶,包含境內和境外兩個信托賬戶。境內信托賬戶包括家族信托、家庭信托、保險金信托、個人財富管理信托;境外賬戶則包括離岸家族信托和資管資管賬戶兩部分。從而可為大灣區高凈值客戶提供全球化資產、全生命周期的信托服務。
“做家族信托,信托公司不僅需要傳統的財富管理思維,還需要投行化思維。”湯鎮源解釋到,“客戶的資產是多元化的,境內資產包括股權、房產信托、知識產權信托、收并購資產等。信托公司針對性的向客戶提供信托方案設計與交易結構的過程實際是將客戶的信托賬戶作為投行化收并購資產的載體來呈現的。”
“此外,信托公司還需要深入了解客戶境外資產的管理需求,提供包括海外上市信托架構、離岸信托、境外資產綜合配置等方案;再到針對客戶家庭結構與成員不同想法,通過一對一訪談等形式,形成家族憲章、定制分配等個性化條款,這些都是信托投行化思維的表現。”湯鎮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