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10月以來全國接報火災7.7萬起,直接財產損失5.1億
11月22日上午,國家消防救援局舉行例行發布會,介紹10月以來119接處警及火災總體情況。從接處警方面來看,今年10月以來(數據截至11月12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共接報處置各類警情24萬起,營救被困人員2.4萬人、疏散遇險人員1.3萬人。其中,火災撲救7.7萬起,搶險救援4.9萬起,社會救助8.3萬起,安保勤務1.7萬起,虛假警1.4萬起。從火災總體情況來看:10月以來,全國共接報火災7.7萬起,亡169人、傷256人,直接財產損失5.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除財產損失下降36.1%外,起數、亡人數和傷人數分別上升0.4%、5%和2.8%。
外交部:中方擴大免簽國家范圍,停留期限延長至30天
11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林劍表示,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方決定擴大免簽國家的范圍,自2024年11月30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克羅地亞、黑山、北馬其頓、馬耳他、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日本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此外中方還決定進一步優化免簽政策,將交流訪問納入免簽入境事由,將免簽停留期限自現行15日延長至30日。自2024年11月30日起,包括上述9國在內的38個免簽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游觀光、探親訪友、交流訪問,過境不超過30天,可免辦簽證入境。
教育部:每學期面向師生和家長開展食品安全滿意度測評
據教育部網站11月22日消息,為切實加強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近日,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指引》。《指引》對學校主體責任和教育行政部門行業主管責任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要落實學校主體責任,校長應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嚴格規范執行陪餐制度,每學期面向師生和家長組織開展一次食品安全滿意度測評。指導各校成立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強化家長監督。《指引》要求推進中小學自營食堂建設,強化食堂承包(委托)經營及校外供餐管理,應通過公開招標等公開競爭方式確定,嚴格落實準入、考核評價和退出機制。
工信部:支持外企設研發中心,繼續擴大電信業對外開放
11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何海林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工信部積極支持外資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與國內企業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合作,對各國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來華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保障。鼓勵制造業企業深化對外投資合作。何海林表示,工信部將繼續擴大電信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做好試點企業的管理服務,依法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9億千瓦,同比增長14.5%
國家能源局11月22日發布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9億千瓦,同比增長14.5%。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9億千瓦,同比增長48.0%;風電裝機容量約4.9億千瓦,同比增長20.3%。1至10月份,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7181億元,同比增長8.3%;電網工程完成投資4502億元,同比增長20.7%。
商務部:前10個月網上零售額達12.4萬億元,增長8.8%
據商務部網站11月22日消息,今年1-10月,我國電子商務保持健康發展勢頭,促進消費回升,推動數實融合,助力國際合作走深走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0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2.4萬億元,增長8.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3萬億元,增長8.3%。受益于國慶假期、“雙十一”促銷提前等因素,疊加以舊換新政策效應加速釋放,10月網絡零售平穩增長,其中數字產品、服務消費增長快。據商務大數據監測,智能家居、手機增長14.2%和12.2%,抽油煙機、家用灶具增長93%和46.8%,網絡服務消費增長15.5%。
央行: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11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負責人劉曄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支撐因素包括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平穩,外匯市場投資者更加成熟,交易行為更加例行,市場韌性顯著增強,以及近期出臺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明顯改善了市場預期,經濟回穩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和增強等。劉曄表示,影響匯率的因素是多元的,未來人民幣匯率可能保持雙向波動態勢。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的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防止外匯市場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并自我實現,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數據局征求意見:促進各類交易所、交易平臺互聯互通
11月22日,國家數據局發布向社會公開征求《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其中提到,加強數據交易場所體系設計,統籌數據交易場所優化布局。支持數據交易場所創新發展,鼓勵各類數據進場交易。構建集約、高效的數據交付基礎設施,為場內集中交易和場外分散交易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賴的數據交付環境。促進各類交易所、交易平臺互聯互通。推動數據價值貢獻度評估、數據集推薦匹配、數據產品差異性分析等技術創新,實現供需精準匹配和便捷交付。鼓勵各地提升數據加工、測試、建模驗證、安全實驗等社會化服務能力,打造產學研用“一公里”工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