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商業舞臺上,女性企業家影響力愈發深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響力嶄露頭角,活躍的女性身影也出現在各行各業,她們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能力,發揮不可代替的“她力量”!
11月19日,由青島市社會組織總會傳播工作委員會聯合界面山東推出的《對話會長》訪談欄目如約而至,本期節目對話青島市社會組織總會副會長、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張旭明。
透過會長視角,在全方位了解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發展歷程的同時,深度感知協會在賦能企業發展、做實民生幫扶等領域的實踐成果。
搭平臺、賦能量,助推“她”發展
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成立于2001年,通過牢固樹立生態思維和平臺思維,團結匯聚了一大批優秀的女企業家和來自各行各業的先進企業。
截至目前,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擁有會員企業334 家,涵蓋央企 4 家、國企 29 家、上市公司 28 家、民企 273 家,涉及 28 個行業。
張旭明表示,自成立以來,協會認真履行社會職責,充分發揮整合和凝聚資源之力,全方位為會員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會員與社會各界人士之間搭建起交流溝通的平臺,推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在張旭明會長的帶領下,市女企業家協會累累碩果:先后被中國女企業家協會“優秀團體會員”,獲得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巾幗文明崗”、山東省紅十字會“抗震救災先進集體”、青島市 5A 級社會組織、協會黨支部被評為青島市社會組織綜合黨委“五星級”黨支部……
榮譽的背后是張旭明及全體會員的共同付出與努力。具體到張旭明本人,除去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這一職務,他還擔任了青島市社會組織總會副會長、市應急管理協會會長等。
社會組織總會的職能與市女企業家協會有所不同,總會下轄各分會、商協會等機構,它們所面臨的問題更為寬泛和宏觀。面對多重角色轉變張旭明表示:“無論是經營公司,還是擔任行業協會負責人,都應遵循搭平臺、賦能量、展風采這一理念。”
行勝于言,由張旭明牽頭,協會組織企業家和專家學者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為企業發展賦能。搭建專業化平臺,成立了文化建設、法律咨詢服務、政策解答咨詢、商務交流、建筑與房地產五個專業委員會,為企業對接項目精準助力。
協會還積極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及時反饋企業的訴求和建議,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更好地推動政策的落地實施。
在公益舞臺書寫“她”精彩
在力推會員企業把各自企業做好、做大、做強的同時,在慈善的道路上,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展現出了女性獨有的溫柔與力量。
2020年,在青島市慈善總會和婦聯的指引下,協會的女企業家們攜手捐贈134萬元,共同孕育了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慈善分會,并創立了“夢想基金”。通過“2+1”夢想基金導師計劃,協會的女企業家們化身為智慧的導師,不僅為女大學生們提供經濟上的援助,更在心靈的田野上播撒希望的種子,幫助她們明確人生方向,豐富知識,勇敢追夢。這份支持,既是一份物質的饋贈,更是一份精神的鼓舞與陪伴。
此外,協會還積極參與老年關愛事業。通過開展老爸老媽的免費食堂線上捐款活動,協會籌集善款100.59萬元,用于支持日善堂等老年服務項目。女企業家們定期來到“日善堂”開展公益勞動,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心理溫暖和陪伴。
在鄉村振興方面,協會同樣不遺余力。2022年6月,協會在西海岸新區王臺街道舉行了“筑夢芳華”村居開園及揭牌儀式,標志著鄉村振興實踐基地的正式啟用。女企業家們通過認領桃樹等方式,助力農民增收,同時,實踐基地也成為服務基層婦女的“婦女微家”,提升了村民素質,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合作互聯 凝聚“她”智慧
面對新時代的發展機遇,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積極擁抱變革,引領創新發展。張旭明會長認為,創新與開放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和壯大的主導力量,是驅動產業變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協會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會員企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和支持。
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積極展開與國內外女企協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組織參加各類協會間的座談會,就協會健康發展多方取經。
其中,組織“中國?青島——韓國?平澤”女企業家協會交流座談會,與其簽訂《合作意向書》,并與平澤市女性企業家協會和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共同簽署了三方合作協議,加快了兩地協會間的認識與了解,促進戰略合作的達成。
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還參加了由青島、成都、廣州、北京、齊齊哈爾女企業家協會共同發起的“東西南北中”城市聯盟。五城聯盟的啟動有效的積聚各方資源、匯聚眾人智慧,為五城女企業家協會及女企業家打造了一個獨具特色的高端交流、互助成長的平臺。未來五地的女企業家將通過深度合作,開創協會間的互利互贏,合作發展新局面。
針對女企協未來的發展,張旭明透露了清晰的規劃思路: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和方法,為會員企業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同時我們也將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展現女性的大愛擔當。
凝聚巾幗力量 譜寫時代芳華。青島市女企業家協會將強化黨建引領,與全體會員,攜手同行,通過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勇敢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為社會發展貢獻“巾幗力量”。
來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