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寶樂
眼下,距離年終收官不足50天,2024年已接近尾聲,各地經濟走勢如何?

11月7日,濟南市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區縣主要經濟數據,15區縣(功能區)2024年經濟“三季報”數據均已出爐。
其中,市中區的表現尤為亮眼。前三季度,市中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以1078.9億元穩居全市第三位,增速超過6%。
一個城區的生產總值和GDP增速,不僅反映了經濟活動的熱度,更是其發展速度的直觀體現。
數據是最好的明證,一個突飛猛進、蒸蒸日上的市中形象躍然眼前。
前三季度,市中區不負眾望躍上經濟發展新臺階,邁入加速崛起、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階段。
“三季報”釋放哪些信號?

前三季度GDP突破千億,對市中區意味著什么?
這不只是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一個普通數字,標志著市中區整體實力和區域競爭力達到新的量級,也意味著市中區產業體系更加完整、產業生態更加健全。
以此為依托,市中區的城市影響力、輻射帶動力、集聚資源能力都將實現質的飛躍,進而能夠孵化和培育更多新產業形態并滿足更多元市場需求,這無疑將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更強支撐。
而從市中區交出的2024年前三季度成績單來看,雄厚的工業實力,無疑是支撐其GDP過千億的關鍵因素之一。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市中區工業增加值拉動GDP增長2.2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37.19%。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25.5億元,同比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長18.6%,位列全市第二,超出全市平均水平13.4個百分點。
同時,重點行業拉動明顯。規上制造業累計完成產值89.1億元,同比增長15.5%;規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累計完成產值36.4億元,同比增長13.8%。
多項指標位居全市前列,重點行業拉動明顯,市中區前三季度的表現可以用強勢增長來形容。
而經濟重心能不能穩,關鍵看第二產業。前三季度,市中區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82.5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2.5%,成績同樣位列全市第二位。
作為濟南的中心城區,市中區之于全市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愈發不容小覷。
招商引資是對外開放的試金石,也是助力地方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前三季度,市中區招商引資工作取得近年來階段性最好成績,呈現出效速兼具、量質齊升的良好運行態勢——
1—9月,市中區上報外資總量1.5923億美元,對全市貢獻率占比約12.5%,實際使用外資總量排名全市第二。
其中,高技術產業外資到位8225萬美元,占全部到資總量的51.6%,到資總量排名全市第一。在全市招強引優項目庫中,市中區入選項目30個,到資率排名全市第五。
利用外資增速全市領先、高技術產業增勢強勁、產業項目不斷落地……前三季度,市中區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有力穩住了外資基本盤,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答卷。
跑贏大盤背后的支撐力

在經濟形勢加速變化的當下,市中區取得的成績殊為不易。
當前,市中區正全面掀起“二次創業”的熱潮,高標準謀劃打造中央活力區、中央商埠區、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三大戰略,為城市發展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時代機遇。
目前,中央活力區、中央商埠區已上升為市級戰略,山東能源互聯網產業集聚區先后入選山東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是全省唯一獲得雙省級戰略的產業集群。
不僅如此,市中區圍繞現代金融、都市工業、數字經濟、能源互聯、文化商貿五大主導產業,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發展目標,大力實施鏈長制,加快強龍頭、拓鏈條、壯集群,著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
具體來看,市中區重點打造現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電網、能源儲運銷售、電力設備與電力電子、新能源汽車、文化與出版傳媒、醫藥(械)與醫療康養、現代建筑、健康食品與餐飲服務等“十大產業鏈群”。
選準產業賽道,以“鏈式發展”激活聚變效應,市中區的產業高質量發展穩健起勢。
例如,在都市工業方面,全區8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涵蓋了汽車制造、電力裝備、電氣熱水、建材生產、機械制造等重點行業。
在數字經濟方面,市中區既有聯通、移動、鐵塔三大通信企業省市兩級總部,也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科創大廈、未來云谷等省、市級園區載體,集聚了阿里巴巴、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東華軟件等一批數字經濟龍頭企業和重點數字企業。
在能源互聯方面,1-9月,能源互聯網產業已集聚企業235家,全口徑產業規模達3160.1億元,同比增長11.5%
在如今的市中區,每一個細分賽道都在釋放出蓬勃生機與旺盛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優勢產業不斷煥發新活力之時,市中區加快搶占新興產業藍海。
例如,在人工智能領域,打造機器人產業集群。在電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重點發展新型電力系統等六大產業,形成山東電力戰新產業集群。在未來健康領域,以國藥控股、山東人民藥業、京東大藥房、山東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為支撐,構建“醫、藥、健、養”一體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未來健康產業體系。
展望未來,隨著產業生態優化、招商引資擴大、重大項目推進等工作的持續深入,綜合實力愈發強大的市中區,將打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產業協作空間,為“強省會”建設撐起一片天,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