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新聞記者 | 范易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今年5~10月,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霍尼韋爾的高管已三次來到南京,商討未來如何在綠色產業等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 南京是這家全球知名制造業巨頭在華布局的重要城市之一,目前有兩家重要工廠在寧落戶。不久前,第三屆霍尼韋爾綠色發展峰會在南京舉行。會上,霍尼韋爾展示了包括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碳捕集(CCUS)、UpCycle工藝、高性能材料等多個領域的低碳技術,并聯合業界、學界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如何參與中國綠色產業發展,為中國的能源轉型注入創新活力。
是什么吸引大批綠色產業將目光對準南京
談到為什么如此重視南京,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對界面新聞表示,南京是江蘇省的省會,產業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富,是投資興業和創新發展的熱土。特別是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領域,南京有著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創新鏈,政府也高度重視綠色發展。“這些都為我們同南京開展綠色產業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機遇。”

界面新聞梳理南京近年來簽約落地或是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發現,綠色產業是高頻出現的關鍵詞。南京正搶抓綠色發展機遇,持續優化投資結構,匯聚綠色產業資源。
在今年6月舉行的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上,南京簽約了總計998億元的46個重大項目。大會上,中信集團簽署了南鋼節能降耗產業升級等項目,總金額接近50億元,未來將推動南京制造業龍頭南鋼集團產業的智能化和綠色化;南京市政府還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多領域展開合作,攜手共建“零碳城市”。
而在2024年9月24日的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上,有48個重大項目簽約,投資金額達677億元。其中,電投綠通(南京)的智能換電暨虛擬電廠總部項目簽約落地,其中包括新一代智能換電柜、新國標磷酸鐵鋰電等內容。未來電投綠通將與南京市在綠電交通、能碳管理等領域加強深入合作。此外,涉及綠色、可持續的支柱產業項目中,有香港億長控股有限公司的廢棄油脂綜合利用項目;新興產業項目中,有北京恩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全固態電池及材料制造基地項目;未來產業項目中,有南京英發睿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氫光儲充電子產業制造基地和風光氫儲一體化示范項目。
這些項目之所以選擇南京,重要原因之一是南京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有著明確的頂層設計和規劃。今年6月發布的《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聚焦打造“低碳創新策源城市、低碳產業引領城市、低碳生態示范城市”,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提出要實施八大行動和十大示范工程,構建全市“1+3+12+N”低碳發展政策體系。
“近年來,南京重聚焦石化、航空航天等產業領域發展,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發布多項政策支持,為企業提供了直觀的利好。” 余鋒透露,比如《南京市加快發展儲能與氫能產業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要“加速培育發展‘制氫-儲氫-運氫-加氫-用氫全產業鏈協同’”,這些政策與霍尼韋爾的核心業務發展方向非常契合。
除了政策支持,南京市近年來也涌現出眾多要素聚集的園區,成為綠色產業創新的關鍵策源地之一。
在全球產業科技創新與投資促進大會當天,中信集團在江北新區的杏湖碳中和產業園正式開園,將重點發力金屬、特種功能、氫能與儲能材料“三大賽道”,幫助南鋼集團轉型升級的同時,攜手多家合作伙伴在南京推動結構化降碳。

中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文武表示,我們將全力支持參與杏湖碳中和產業園建設,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引導帶動更多合作伙伴入駐,并充分發揮集團產融并舉綜合優勢,積極為園區內企業提供“融資+融智”全方位服務,助力園區聚合優勢資源,不斷做大做強。
今年8月,南京鼓樓高新區成功入選首批省級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名單,這這標志著這一南京綠色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步。
2021年南京市正式啟動低碳城市建設,次年與南京大學簽訂協議,圍繞鼓樓區共建“雙碳”創新發展集聚區。此后,鼓樓高新區先后落地“雙碳”產業項目80多個,簽約投資總額超100億元。
鼓樓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王媛向界面新聞介紹,今年,由南京大學譚海仁教授團隊組建的江蘇省鈣鈦礦產業技術研究院項目正式落地高新區。鈣鈦礦光伏是非常有前景的下一代光伏技術,具有轉換效率高、制備成本低、能耗低的顯著優勢,符合國家“雙碳”目標的發展需求,該項目的落地將為鈣鈦礦細分賽道的發展帶來澎湃動力。

此外,今年4月,偉奧環境設備制造、阿格斯江蘇總部、中晟碳資產管理、嘉環股份、南京罕華流體和中鐵建工集團等一批項目集中與鼓樓高新區、南智碳中和研究院進行簽約,“雙碳”創新發展集聚區的綠色產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
利用新研機構和新平臺招商,是鼓樓高新區吸引投資的一大特點。王媛介紹,高新區與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學會聯合設立“江蘇省院士專家產業創新中心”,匯聚“雙碳”領域的優質專家資源,加強“政產學研金用”;與高校共建南大碳中和研究院、南智碳中和研究院,加快“雙碳”技術研發和產業項目孵化,在低碳、零碳、負碳等技術領域落地一批高質量、高成長性的“雙碳”產業項目。
南京發展綠色產業的動力與必要性
江蘇省的綠色產業起步較早,省政府也對產業的發展做出超前謀劃部署,目前走在全國前列。江蘇省政府2020年發布的《省政府關于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了總體目標:到2030年,江蘇形成一批世界級綠色產業集群,綠色產業發展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綠色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
縱觀省內,蘇州、南京、鹽城等與其他城市相比處于領先位置。
蘇州全市累計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7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4家,省級綠色工廠325家,市級綠色工廠(3A)224家,被列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之一。蘇州高新區獲評國家級首批綠色產業示范基地,蘇州工業園區獲評國家級首批碳達峰試點園區。其綠色產業不光在省內,在全國也是最為突出的城市之一。
鹽城在新能源產業方面表現尤為突出。鹽城擁有582公里的海岸線,是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城市,其中80%的新能源裝機規模來自風電,特別是海上風電,占到江蘇全省的60%、全國的40%、全球的10%。此外,鹽城還實施了江蘇省第一個光伏一體化示范項目,新能源發電已占江蘇全社會用電量的67%,僅次于蘇州。
而南京市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基礎雄厚、規模龐大,南京近年來重點聚焦能源低碳轉型,建設“低碳先鋒城市”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023年,南京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為15326億元,其中石化、電子、汽車、鋼鐵四大重點行業合計完成產值超9000多億元,占全市總量比重達60.3%。在這四大重點行業中,鋼鐵和石化工業產值占到全市工業總量的20%以上。
相關部門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表示,鋼鐵、石化是南京的支柱產業,但同時也是全市碳排放的“大頭”,轉型壓力和機會并存。因此,南京有更大的動力和必要性去推動綠色產業發展。
今年,總投資超百億的首批梅鋼片區轉型提升項目,總投資137億元的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及轉型升級項目均已開工建設,總投資292億元的揚子—揚巴輕烴綜合利用項目也已通過核準。據介紹,目前南京的南鋼、揚子石化、熊貓電子、南汽等老牌工業企業均已在戰略層實施低碳轉型。此外,以華能、南鋼等龍頭能源企業為牽引,在南京形成了涵蓋綠色能源供應、機構服務、市場應用在內的長三角碳中和產業創新投資聯盟。
截至目前,南京已建成國家級及省級綠色工廠48家,國家級綠色園區3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家。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ESG投資鏈接全球
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首次提出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概念以來,經過20年發展,ESG已從一個新興的理念逐漸深入到經濟社會的各個角落,也愈發受到重視。
2023年,南京發布《ESG可持續投資研究報告》,成為全球第三個、中國首個發布ESG報告的城市。近年來,依托綠色發展相關的配套產業和創新活力,南京正加快打造中國ESG投資先鋒城市。
記者了解到,南京的綠色產業項目承載能力突出,近年來涌現了出了諸多代表性ESG投資案例。據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數據,南京ESG資源環境居全國前三,在長三角地區位于前列。57%本地上市企業ESG評級處于AA-BBB級,列長三角城市群第2。
根據《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ESG表現研究報告》,上海、杭州和南京在長三角城市的ESG排名中位列前三。報告提到,南京在環境優勢、社會優勢、治理優勢等三項維度均排名前列,顯示出南京的ESG綜合評分在長三角地區處于領先地位。
“ESG可以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吸引國際投資者關注,構建優異的營商的環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教授芮萌對界面新聞表示,更重要的是,ESG作為一種同國際接軌的評價標準,有助于提升城市的聲譽和品牌,進而增強城市在全球的競爭力。
去年,南京率先將踐行ESG可持續投資理念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通過提供政策扶持、搭建合作平臺、推動技術創新等多種方式來促進ESG投資。芮萌指出,這些舉措都會為綠色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鼓勵企業加大對新能源等綠色產業及環保技術的投入,培育更多的新興產業。“通過推動ESG投資,城市可以加快綠色產業的發展步伐,實現高質量的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