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升龍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盡管建設進度一再延后,但印度尼西亞遷都大計在一步步推進。2024年11月19日,印尼最高立法機構人民代表會議通過《雅加達特區管理法》,在法律上取消了雅加達作為首都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第70條規定,在總統普拉博沃發布命令啟動正式遷都至1200公里以外的努山塔拉之前,雅加達仍將是事實上的印尼首都。界面新聞通過搜索發現,該國各官方資料未作出相應修改,其他國家在介紹印尼首都時也仍寫著“雅加達”。
按照印尼司法部長蘇普拉特曼的說法,遷都進度要取決于努山塔拉基礎設施建設是否準備就緒,尤其是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的辦公和生活配套。他預計這一過程還需要5年時間。
其中中央政府核心區的行政機構和配套已初具雛形,外形酷似印尼國徽中神鷹形象的新總統府在熱帶叢林中拔地而起。本屆政府有48位部長,比前屆政府多了12位,因此當地正在抓緊增建12棟公務員住宅。盡管雖然到處都在施工作業,但當地官員正將它作為旅游景點來宣傳,每天至少有3000名游客到訪努山塔拉。
為了平衡經濟發展、刺激更多增長機會,將首都遷至欠發達地區的做法在后殖民國家十分常見。經界面新聞梳理,過去100年間已有澳大利亞、巴西、巴基斯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緬甸、尼日利亞等超過50個國家遷移過首都,但這些“雙城”規劃多數是失敗的案例。例如巴西利亞的中心地帶雖一派繁華,但因過分追求功能規劃導致宜居性大打折扣。
印尼有17000個島嶼,但其2.81億人口大部分集中在爪哇島,尤其是雅加達都市圈。其他許多島嶼人煙稀少,甚至處于原始狀態。地理上的分散性導致了發展的極度不均衡。
努山塔拉位于婆羅洲島東加里曼丹省一處原始森林腹地。這里一半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制造業則以伐木和采礦等采掘業為主。采礦和采石業對當地GDP貢獻達到了53%,其次為加工業和建筑業。

早在1957年,時任總統蘇加諾就指出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經濟發展會失控,并提出了遷都的設想,但此后數十年都未能獲得落實。直至2018年8月,時任總統佐科正式提出預算達466萬億印尼盾(約合330億美元)的新都遠景規劃:2020年年中開始動工、2024年8月基本完成政府機構搬遷,2045年徹底完成遷都,屆時正值印尼脫離荷印聯邦100周年。
“努山塔拉”在印尼語中專指印尼群島,意在強調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設計規劃是一個以森林和公園為中心的未來綠色城市,通過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排廢進行現代化管理。預計屆時容納人口將超過200萬。
但在新冠疫情、全球經濟下行、項目負責人辭職、國外投本持續觀望等導致建設進度數次被推遲的情況下,印尼龐大的遷都計劃不確定性陡增。
今年7月下旬,佐科搬到新總統府工作,并于8月首次在新首都主持內閣全體會議。同月,建國79周年“獨立日”慶典在努山塔拉和雅加達同時舉辦,而原計劃是只在努山塔拉進行,佐科原邀請8000名賓客,但由于基礎設施尚未到位而減少到1300人。其接任者普拉博沃的就職典禮也未能如預愿在努山塔拉舉行。
《首都:發展與遷移的變化與模式》一書的作者瓦迪姆·羅茲曼(Vadim Rossman)此前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說,決定印尼遷都成敗的關鍵在于政府能否建立共識、一遷到底。
普拉博沃出生于印尼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其祖父是印尼第一家國有銀行的創始人,他的父親曾在蘇加諾和蘇哈托時代主管財政和貿易。一份非政府組織聯盟的報告指出,普拉博沃家族在東加里曼丹擁有土地和采礦權益,在整個印尼的棕櫚油、煤炭和天然氣、采礦、農業和漁業領域都存在商業利益。
盡管普拉博沃在上臺前就多次表態將在未來5年內重點建設努山塔拉,自己作為商人也參與了投資,但他上臺后需要大量財政資金來兌現競選承諾,例如為超過8000萬兒童和孕婦提供免費餐食,預計將花費450萬億印尼盧比(約合287.3億美元),這很可能擠占包括新都建設等項目在內的預算空間。
新都建設約有80%的資金來自私人直接投資或公私合作。佐科政府提出的激勵措施包括長達190年的土地權和低稅收優惠。盡管如此,前期建設開發集中于政府大樓、路橋等長周期項目,而非回報率高的商業項目,因此對資本的吸引力大大降低。2020年1月,軟銀集團就提議投資至少300億美元,其CEO孫正義本人還加入了建設指導委員會,但卻在兩年后意外撤出。
婆羅洲島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自項目確立之日起,環保主義者就批評新都的修建將加劇森林砍伐、進一步擠壓婆羅洲猩猩等瀕危動物的棲息空間,大量外來人口也將威脅依賴土地謀生的土著人。施工方和工人之間時常因無現金支付問題發生沖突。
按照佐科的設想,印尼版“雙城記”的模板是美國的華盛頓和紐約,分別為行政中心與經濟中心。學者羅茲曼認為,即使遷都完成后,雅加達仍將是印尼第一大城市,但它仍將長期面臨交通擁堵的問題,也無法消除地震、洪水、地面下沉等災害風險,因此,圍繞其制定策略也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