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加碼固態電池,寧德時代想繼續當“寧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加碼固態電池,寧德時代想繼續當“寧王”

10月,寧德時代市場份額創年內新低。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伯虎財經 楷楷

如果說2023年各大車企和電池制造商對固態電池的態度還有些謹慎和保留,到了2024年,大家的態度卻有了180度的反轉,固態電池一夜之間成為新能源行業的“新風口”。

新能源車企率先掀起了固態電池熱潮,今年4月,廣汽埃安旗下昊鉑、上汽集團旗下智己先后宣布固態電池量產上車,接下來,蔚來、東風、奇瑞等紛紛發布固態電池研發成果。

電池制造商自然也不甘落后,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欣旺達等均加緊研發步伐,包括華為也在近日公布了一項硫化物固態電池發明專利。

行業龍頭寧德時代則接著公布了三項固態電池專利,據晚點Auto報道,其研發團隊已擴充至超 1000 人,今年5月,寧德時代還透露了“2027 年小規模量產全固態電池” 的時間表。

如此看來,固態電池正在迎來一場“全民狂歡”,各路選手紛紛“上桌”,是否意味著固態電池落地應用的時代已經來臨?執牛耳的寧德時代,又能否繼續成為新技術的“游戲規則制定者”?

01 從“半固態”到“全固態”

固態電池即將迎來全面爆發?答案或許并沒有如此簡單。

眾所周知,固態電池并非一項全新的技術,比如豐田早從2006年開始固態電池研發工作,目前已擁有超過1300件固態電池專利;寧德時代在固態電池方面也研發投入超過了 10 年。

但固態電池至今還沒有成為主流的技術方案,企業們并非“不想做”,而是“做不到”。相較于當前主流的鋰電池而言,固態電池的優點非常明顯。

簡單來說,鋰電池是“液態電池”,里面的有機溶劑具有易燃性、高腐蝕性等特點,導致鋰電池一旦出現撞擊、進水、高溫等情況,就有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等。

而固態電池則是將原本的電解液部分或全部替換成了固態電解質,能夠大幅提升電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

但正因為固態電池換上了全新的結構和材料,其生產工藝、材料體系也變得更為復雜。豐田花了近20年時間做研發,也還是把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放在2027年,可見技術仍有不確定性。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更直言,“(固態電池)有一天你腦子一閃光,搞定;也可能你想三年,啥也想不出來。”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青年研究員汪瑩也表示,固態電池的突破,智力上的付出可能占60%,資金是40%左右。

這也從側面展現了,當前固態電池的技術進展依然被卡在核心技術上,而不僅是投入規模和資金支持。既然如此,固態電池為什么在今年突然爆發?

一方面,雖然固態電池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但較鋰電池而言,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上均有明顯優勢,可以讓續航里程超過1000km,實現5分鐘快充,且耐寒耐高溫,堪稱電池界的“六邊形戰士”。

另一方面,隨著動力電池技術日趨成熟,寧德時代的技術壁壘逐漸減弱,再加上近期碳酸鋰等原材料成本持續下降,寧德時代等巨頭通過“買礦建礦”所帶來的成本優勢也在縮小。

而且,鋰電池產業已經開始面臨產能過剩的情形,行業都需要找到新的技術突破點和市場增長點。對于部分初創及二三線企業來說,新技術和新市場更有望成為突破口,讓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換道超車”。

最后,則是政策紅利,近年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發展固態鋰電池,比如9月以來,多地政府都出臺了針對鋰電池、固態電池及儲能電池等項目的補貼政策。

在行業需求的引導下,固態電池“不行也得行”,但當前大部分企業所推出的固態電池,其實均是“半固態電池”。

根據電解質液含量的不同,電池可細分為液態(25wt%)、半固態(5-10wt%)、準固態(0-5wt%)和全固態(0wt%)這4大類。

比如智己L6宣稱首發搭載“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其電池供應商清陶能源聯合創始人李崢表示,“光年固態電池”加入了10%的浸潤液,依然屬于半固態電池。

不過,這種“文字游戲”的營銷噱頭,從下半年開始已逐漸減少,大部分車企和電池制造商在提及固態電池計劃時,都會明確提到“全固態電池”。

比如太藍新能源、長安汽車聯合研發的無隔膜全固態電池,將于2027年實現批量生產;奇瑞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全固態電池即將面世,續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等。

對新能源產業來說,從“半固態”到“全固態”的轉變,意味著固態電池已不僅是“講好故事”的營銷噱頭,而是明確的商業未來,各企業都朝著這個目標推動研發計劃,寧德時代也不例外。

02 紛紛上桌,豪賭未來

據晚點Auto報道,寧德時代已建成 10Ah 全固態電池性能驗證平臺,目前正在進入 20Ah 試制階段,如能在這一階段解決安全和性能難題,接下來就能進入生產技術探索階段。

對寧德時代來說,這其實也是一次“押注”。在此之前,雖然寧德時代已是動力電池行業的“一哥”,甚至已持續研發固態電池近十年,但其在固態電池研發方面的態度卻不算積極。

今年3月,曾毓群提到對固態電池的看法,他表示技術路線上還有很多亟待克服的困難,距離商業化也很遠,如果以1-9分為固態電池的技術和制造成熟度打分,那么寧德時代可以得4分,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事實上,不僅寧德時代如此,大部分鋰電池廠過去都在研發全固態電池,但卻不會將其當成核心項目,更多只是為了保持對前沿技術的感知。

一則,鋰電池作為當前新能源產業的主流,技術路線和核心材料都較為成熟,沿著這一路線走下去,企業的回報更為明確;

二則,固態電池的技術突破是行業難題,無法只靠“砸錢”獲得解題思路,更多是靠智力的“靈感爆發”。因此,大家都想不出來的問題,也就不急于一時想出來,哪怕最終是由初創公司率先取得突破,大企業也依然可以快速模仿跟進。

但今年以來,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迎來了“小高潮”,越來越多選手開始“上桌”,寧德時代也有了壓迫感。所以,即便全固態電池仍有變數,但寧德時代還是不得不“先上桌占位置”。

目前來看,固態電池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種技術路線,三種路線均有各自的優缺點:

硫化物電解質中的鋰離子導電率跟液態相近,但在空氣中不穩定,容易產生有毒氣體,且合成成本較高;氧化物有較好的導電性和穩定性,但電解質導電率低;聚合物是最早實現固態電池裝車測試的,但卻需要加熱到 60℃才可以獲得足夠的導電率。

綜合來看,硫化物是全固態電池中潛力最大的,也是諸多動力電池制造商所選擇的主要技術路徑,包括豐田、三星、松下等海外企業,寧德時代也選擇了這一技術路線。

除了硫化物電解質是首要的技術難題之外,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還指出,固固界面、鋰金屬負極應用、以及全固態電池生產工藝等均是固態電池量產的難題。

不過,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度似乎已經開始提速,僅在11月,從電池企業到各大車企都紛紛提出了新的階段性成果。

比如寧德時代近日公布了三項固態電池專利,吳凱表示,寧德時代已在 10Ah 的樣品階段找到了解決這些難題的思路。

華為也在近日公布了一項硫化物固態電池發明專利,據公開資料顯示,這項專利可以解決金屬鋰負極與硫化物電解質界面的副反應問題。

隨著各大龍頭企業的入局,固態電池行業的變革已是一觸即發,壓力將會轉化為動力,全固態電池技術突破也只是遲早的問題。

目前來看,車企和電池制造商提出的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大多集中在2027年左右。大家之所以都要搶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在固態電池專利方面遙遙領先的豐田,已經明確旗下固態電池有望在2027年-2028年量產上車。

盡管寧德時代曾毓群曾對豐田提出的“2027年固態電池量產上車”的節點表示質疑,但最終還是緊迫性壓過了“質疑”,即便固態電池商業化依然不明朗,但寧德時代作為新的“電池王者”,顯然不愿讓其他車企取代自己,改寫行業的游戲規則。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等國內科技龍頭企業、美國固態電池初創公司QuantumScape等“鯰魚”的加入,也進一步攪動了行業的節奏,在固態電池產業中分一杯羹,成為了眾多參與者的當務之急。

03 多方押注,執行業牛耳

不過,雖然全固態電池的技術競爭變得越發激烈,寧德時代也在今年增加了對全固態電池的研發投入,但固態電池并非寧德時代的“全部”。

近日,寧德時代曾毓群接受了路透社的獨家采訪,其似乎有意淡化固態電池作為下一個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的潛力,更強調鈉離子電池的應用潛力,并稱鈉離子電池未來可能取代超一半的磷酸鐵鋰電池市場份額。

事實上,雖然寧德時代加大了全固態電池的“注碼”,但在其他技術層面,其依然有著廣泛的投入和布局。

10月底,寧德時代推出了鋰鈉混搭的驍遙超級增·混電池,其采用了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技術,專為插混與增程打造,主打長續航、超快充電、耐饑寒。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第二代鈉離子電池已經研發完成,有望于2025年推向市場。

9月,寧德時代透露了其換電站計劃,表示長期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建設10000座換電站,換電盟友包括滴滴、廣汽埃安、北汽集團等。

8月,寧德時代發布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鐵鋰材料并可實現大規模量產的4C超充電池——神行超充電池,可實現“充電10分鐘,神行800里”的超快充速度。

近年,越來越多對手加入動力電池制造產業,部分車企為了擺脫對寧德時代的依賴,也開始自研電池或尋找新的供應商。

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累計營收為2590.45億元,同比下降12.09%,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雖然依然遠超其他動力電池制造商,但也難免出現波動和下滑。

但即便如此,寧德時代的凈利潤水平依然非常可觀,技術創新帶來的成本降低是關鍵。寧德時代每年都會將近一半的凈利潤投入研發,以2023年為例,當年公司凈利潤為441.21億元,其中,研發投入達到了183.56億元。

從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利潤情況來看,龐大的研發投入已經轉化為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寧德時代能夠不斷涉足新技術領域,拓展業務版圖的原因。

比如寧德時代已經布局電動飛機領域,曾毓群透露公司已經成功試飛了4噸級民用電動飛機,正積極投入8噸級研發;另外,全球已有700多艘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新能源船舶投入使用。

所以,押注固態電池,或許是一場“賭博”,但對當前體量的寧德時代而言,還稱不上“AII IN”。如今的寧德時代,不僅在技術上擁有領先優勢,還能靈活響應市場需求,快速開發技術和產品,并以品牌方式推廣產品,其早已從單純技術驅動,轉向技術+品牌驅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大家保持對寧德時代品牌和技術的新鮮感,可能比全固態電池上率先取得突破更為重要,技術品牌化將會賦予寧德時代更多底氣,讓其繼續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寧德時代

5.8k
  • 鋰電產業鏈周記 | 比亞迪宣布實現“油電同速” 寧德時代與蔚來達成換電戰略合作
  • 2月12日投資早報|寧德時代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中芯國際2024年第四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13.5%,上交所受理海通證券股票終止上市申請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加碼固態電池,寧德時代想繼續當“寧王”

10月,寧德時代市場份額創年內新低。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伯虎財經 楷楷

如果說2023年各大車企和電池制造商對固態電池的態度還有些謹慎和保留,到了2024年,大家的態度卻有了180度的反轉,固態電池一夜之間成為新能源行業的“新風口”。

新能源車企率先掀起了固態電池熱潮,今年4月,廣汽埃安旗下昊鉑、上汽集團旗下智己先后宣布固態電池量產上車,接下來,蔚來、東風、奇瑞等紛紛發布固態電池研發成果。

電池制造商自然也不甘落后,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欣旺達等均加緊研發步伐,包括華為也在近日公布了一項硫化物固態電池發明專利。

行業龍頭寧德時代則接著公布了三項固態電池專利,據晚點Auto報道,其研發團隊已擴充至超 1000 人,今年5月,寧德時代還透露了“2027 年小規模量產全固態電池” 的時間表。

如此看來,固態電池正在迎來一場“全民狂歡”,各路選手紛紛“上桌”,是否意味著固態電池落地應用的時代已經來臨?執牛耳的寧德時代,又能否繼續成為新技術的“游戲規則制定者”?

01 從“半固態”到“全固態”

固態電池即將迎來全面爆發?答案或許并沒有如此簡單。

眾所周知,固態電池并非一項全新的技術,比如豐田早從2006年開始固態電池研發工作,目前已擁有超過1300件固態電池專利;寧德時代在固態電池方面也研發投入超過了 10 年。

但固態電池至今還沒有成為主流的技術方案,企業們并非“不想做”,而是“做不到”。相較于當前主流的鋰電池而言,固態電池的優點非常明顯。

簡單來說,鋰電池是“液態電池”,里面的有機溶劑具有易燃性、高腐蝕性等特點,導致鋰電池一旦出現撞擊、進水、高溫等情況,就有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等。

而固態電池則是將原本的電解液部分或全部替換成了固態電解質,能夠大幅提升電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

但正因為固態電池換上了全新的結構和材料,其生產工藝、材料體系也變得更為復雜。豐田花了近20年時間做研發,也還是把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放在2027年,可見技術仍有不確定性。

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更直言,“(固態電池)有一天你腦子一閃光,搞定;也可能你想三年,啥也想不出來。” 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青年研究員汪瑩也表示,固態電池的突破,智力上的付出可能占60%,資金是40%左右。

這也從側面展現了,當前固態電池的技術進展依然被卡在核心技術上,而不僅是投入規模和資金支持。既然如此,固態電池為什么在今年突然爆發?

一方面,雖然固態電池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但較鋰電池而言,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上均有明顯優勢,可以讓續航里程超過1000km,實現5分鐘快充,且耐寒耐高溫,堪稱電池界的“六邊形戰士”。

另一方面,隨著動力電池技術日趨成熟,寧德時代的技術壁壘逐漸減弱,再加上近期碳酸鋰等原材料成本持續下降,寧德時代等巨頭通過“買礦建礦”所帶來的成本優勢也在縮小。

而且,鋰電池產業已經開始面臨產能過剩的情形,行業都需要找到新的技術突破點和市場增長點。對于部分初創及二三線企業來說,新技術和新市場更有望成為突破口,讓它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換道超車”。

最后,則是政策紅利,近年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發展固態鋰電池,比如9月以來,多地政府都出臺了針對鋰電池、固態電池及儲能電池等項目的補貼政策。

在行業需求的引導下,固態電池“不行也得行”,但當前大部分企業所推出的固態電池,其實均是“半固態電池”。

根據電解質液含量的不同,電池可細分為液態(25wt%)、半固態(5-10wt%)、準固態(0-5wt%)和全固態(0wt%)這4大類。

比如智己L6宣稱首發搭載“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其電池供應商清陶能源聯合創始人李崢表示,“光年固態電池”加入了10%的浸潤液,依然屬于半固態電池。

不過,這種“文字游戲”的營銷噱頭,從下半年開始已逐漸減少,大部分車企和電池制造商在提及固態電池計劃時,都會明確提到“全固態電池”。

比如太藍新能源、長安汽車聯合研發的無隔膜全固態電池,將于2027年實現批量生產;奇瑞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全固態電池即將面世,續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等。

對新能源產業來說,從“半固態”到“全固態”的轉變,意味著固態電池已不僅是“講好故事”的營銷噱頭,而是明確的商業未來,各企業都朝著這個目標推動研發計劃,寧德時代也不例外。

02 紛紛上桌,豪賭未來

據晚點Auto報道,寧德時代已建成 10Ah 全固態電池性能驗證平臺,目前正在進入 20Ah 試制階段,如能在這一階段解決安全和性能難題,接下來就能進入生產技術探索階段。

對寧德時代來說,這其實也是一次“押注”。在此之前,雖然寧德時代已是動力電池行業的“一哥”,甚至已持續研發固態電池近十年,但其在固態電池研發方面的態度卻不算積極。

今年3月,曾毓群提到對固態電池的看法,他表示技術路線上還有很多亟待克服的困難,距離商業化也很遠,如果以1-9分為固態電池的技術和制造成熟度打分,那么寧德時代可以得4分,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事實上,不僅寧德時代如此,大部分鋰電池廠過去都在研發全固態電池,但卻不會將其當成核心項目,更多只是為了保持對前沿技術的感知。

一則,鋰電池作為當前新能源產業的主流,技術路線和核心材料都較為成熟,沿著這一路線走下去,企業的回報更為明確;

二則,固態電池的技術突破是行業難題,無法只靠“砸錢”獲得解題思路,更多是靠智力的“靈感爆發”。因此,大家都想不出來的問題,也就不急于一時想出來,哪怕最終是由初創公司率先取得突破,大企業也依然可以快速模仿跟進。

但今年以來,全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迎來了“小高潮”,越來越多選手開始“上桌”,寧德時代也有了壓迫感。所以,即便全固態電池仍有變數,但寧德時代還是不得不“先上桌占位置”。

目前來看,固態電池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種技術路線,三種路線均有各自的優缺點:

硫化物電解質中的鋰離子導電率跟液態相近,但在空氣中不穩定,容易產生有毒氣體,且合成成本較高;氧化物有較好的導電性和穩定性,但電解質導電率低;聚合物是最早實現固態電池裝車測試的,但卻需要加熱到 60℃才可以獲得足夠的導電率。

綜合來看,硫化物是全固態電池中潛力最大的,也是諸多動力電池制造商所選擇的主要技術路徑,包括豐田、三星、松下等海外企業,寧德時代也選擇了這一技術路線。

除了硫化物電解質是首要的技術難題之外,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還指出,固固界面、鋰金屬負極應用、以及全固態電池生產工藝等均是固態電池量產的難題。

不過,固態電池的研發進度似乎已經開始提速,僅在11月,從電池企業到各大車企都紛紛提出了新的階段性成果。

比如寧德時代近日公布了三項固態電池專利,吳凱表示,寧德時代已在 10Ah 的樣品階段找到了解決這些難題的思路。

華為也在近日公布了一項硫化物固態電池發明專利,據公開資料顯示,這項專利可以解決金屬鋰負極與硫化物電解質界面的副反應問題。

隨著各大龍頭企業的入局,固態電池行業的變革已是一觸即發,壓力將會轉化為動力,全固態電池技術突破也只是遲早的問題。

目前來看,車企和電池制造商提出的固態電池量產時間表,大多集中在2027年左右。大家之所以都要搶這個時間點,是因為在固態電池專利方面遙遙領先的豐田,已經明確旗下固態電池有望在2027年-2028年量產上車。

盡管寧德時代曾毓群曾對豐田提出的“2027年固態電池量產上車”的節點表示質疑,但最終還是緊迫性壓過了“質疑”,即便固態電池商業化依然不明朗,但寧德時代作為新的“電池王者”,顯然不愿讓其他車企取代自己,改寫行業的游戲規則。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等國內科技龍頭企業、美國固態電池初創公司QuantumScape等“鯰魚”的加入,也進一步攪動了行業的節奏,在固態電池產業中分一杯羹,成為了眾多參與者的當務之急。

03 多方押注,執行業牛耳

不過,雖然全固態電池的技術競爭變得越發激烈,寧德時代也在今年增加了對全固態電池的研發投入,但固態電池并非寧德時代的“全部”。

近日,寧德時代曾毓群接受了路透社的獨家采訪,其似乎有意淡化固態電池作為下一個改變游戲規則的技術的潛力,更強調鈉離子電池的應用潛力,并稱鈉離子電池未來可能取代超一半的磷酸鐵鋰電池市場份額。

事實上,雖然寧德時代加大了全固態電池的“注碼”,但在其他技術層面,其依然有著廣泛的投入和布局。

10月底,寧德時代推出了鋰鈉混搭的驍遙超級增·混電池,其采用了寧德時代的鈉離子電池技術,專為插混與增程打造,主打長續航、超快充電、耐饑寒。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第二代鈉離子電池已經研發完成,有望于2025年推向市場。

9月,寧德時代透露了其換電站計劃,表示長期目標是在全國范圍內建設10000座換電站,換電盟友包括滴滴、廣汽埃安、北汽集團等。

8月,寧德時代發布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鐵鋰材料并可實現大規模量產的4C超充電池——神行超充電池,可實現“充電10分鐘,神行800里”的超快充速度。

近年,越來越多對手加入動力電池制造產業,部分車企為了擺脫對寧德時代的依賴,也開始自研電池或尋找新的供應商。

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累計營收為2590.45億元,同比下降12.09%,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雖然依然遠超其他動力電池制造商,但也難免出現波動和下滑。

但即便如此,寧德時代的凈利潤水平依然非常可觀,技術創新帶來的成本降低是關鍵。寧德時代每年都會將近一半的凈利潤投入研發,以2023年為例,當年公司凈利潤為441.21億元,其中,研發投入達到了183.56億元。

從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利潤情況來看,龐大的研發投入已經轉化為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寧德時代能夠不斷涉足新技術領域,拓展業務版圖的原因。

比如寧德時代已經布局電動飛機領域,曾毓群透露公司已經成功試飛了4噸級民用電動飛機,正積極投入8噸級研發;另外,全球已有700多艘搭載寧德時代電池的新能源船舶投入使用。

所以,押注固態電池,或許是一場“賭博”,但對當前體量的寧德時代而言,還稱不上“AII IN”。如今的寧德時代,不僅在技術上擁有領先優勢,還能靈活響應市場需求,快速開發技術和產品,并以品牌方式推廣產品,其早已從單純技術驅動,轉向技術+品牌驅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讓大家保持對寧德時代品牌和技術的新鮮感,可能比全固態電池上率先取得突破更為重要,技術品牌化將會賦予寧德時代更多底氣,讓其繼續成為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易门县| 芮城县| 万安县| 阿拉善右旗| 郧西县| 天门市| 运城市| 龙井市| 云阳县| 九寨沟县| 抚顺县| 富阳市| 湖南省| 汕尾市| 华阴市| 灵台县| 嘉黎县| 麻栗坡县| 四会市| 镇平县| 休宁县| 饶河县| 清水河县| 蓝山县| 将乐县| 怀仁县| 乌苏市| 恭城| 盈江县| 紫金县| 方正县| 西青区| 林芝县| 唐河县| 黄骅市| 革吉县| 许昌县| 古交市| 乳山市| 昌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