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物聯網、AI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汽車產業發展按下“加速鍵”。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1214億元,較2022年增長138億元;2023年,我國智能汽車滲透率12.24%,較2022年增長1.52%。有機構預測,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2223億元,出貨量有望超過2000萬輛,行業前景大好。
與此同時,政策端也利好不斷,今年以來,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政策頻頻出臺。6月,9家企業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7月,20個城市啟動了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7月26日,自然資源部印發通知,要求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有關測繪地理信息安全管理;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開征求對《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的意見,旨在進一步加強搭載組合駕駛輔助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召回和汽車軟件在線升級(OTA)管理。
各地也加快推進汽車智能化發展進程。近期,北京、上海和廣州先后發布了《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深化推動新城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舉措》《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意見征求稿》,計劃推動高級別自動駕駛網約車、出租車以及公交、客運等場景的服務,進一步支持相關服務的商業化落地。
作為光學頭部廠商,歐菲光從2015年開始進軍智能汽車領域,目前已成為國內整車廠商的Tier 1供應商,并取得20余家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商資質。公司順應行業“域集中”、“域融合”發展趨勢,將公司智能汽車業務劃分為智駕域、車身域、座艙域三大板塊,深度布局智能駕駛、車身電子和智能座艙領域。公司以光學鏡頭、攝像頭為基礎,形成周視系統、自動泊車系統、行泊一體駕駛域控制器、集成以太網關的車身域控制器等系統級產品定制能力。
智能駕駛系統方面,公司全面布局車載攝像頭、車載鏡頭、行泊一體域控制器等產品線,并綜合先進傳感器和域控制器推出環視系統、自動泊車、行泊一體域控系統解決方案,為實現智能汽車更高階段的自動駕駛提供助力。公司可定制開發周視系統、自動泊車系統、行泊一體駕駛域控制器等系統級解決方案,并推出智能駕駛感知系統,包括前視 8M 雙目攝像頭模組、5 顆周視后視 8M 攝像頭、4 顆環視3M 攝像頭、1 顆DMS ToF 攝像頭、1 顆前向數字式4D 毫米波雷達、5 顆多模式角環繞雷達、1 組純固態激光雷達。 車身電子方面,公司在硬件、軟件方面沉淀深厚,技術優勢明顯,公司BCM/BGM 車身域控產品技術積累豐富,產品融合多核 MCU(微控制單元)、OTA(空中下載技術)、以太網網關、門模塊等多種功能或模塊,集成化程度高,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公司秉持開放共享的原則,為客戶提供高標準的軟件,同時自產硬件,從而產生成本優勢,用高性價比產品吸引了廣大客戶群體。公司第五代BCM/BGM 車身域控產品技術積累豐富,將傳統車身電子部分的車身控制器、以太網網關、空調控制器、門模塊等進行集成整合,產品集成度更高,滿足客戶多樣功能需求。
智能座艙方面,公司深度布局艙內外光學傳感器、儀表中控產品。公司駕駛員監測(DMS )、乘客監測(OMS )產品可針對人臉識別、疲勞監測等應用場景提供主動式服務,為客戶提供座艙內全場景一站式視覺解決方案;公司整合車載攝像頭、顯示屏、系統控制器三大產品線優勢,持續研發升級電子外后視鏡(CMS )產品,為客戶提供功能安全的全棧式電子后視鏡解決方案。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汽車產業與新一輪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方向。歐菲光持續發力智能汽車業務,憑借雄厚的研發實力,快速的開發周期,堅強的客戶基礎以及高品質、自動化的制程工藝,推動智能汽車相關營業收入實現快速增長,為公司發展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