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小米汽車在上市后迎來的第二個完整季度。小米集團的三季度財報顯示,盡管汽車業務整體仍處于虧損狀態(虧損15億人民幣),但顯示出了強勁的增長潛力。本季度,小米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毛利率為17.1%,相較首個完整交付季度即二季度環比增長11.04%。
第三季度,小米集團實現總營收925.1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30.5%。經調整后的凈利潤達到63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4.4%。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其核心消費電子業務以及日益擴張的汽車業務。
小米的智能電動汽車部門在收入和交付量上均實現顯著增長。第三季度,智能電動汽車及相關創新業務的總收入達到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3%,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收入為95億元人民幣。這得益于產能提升和交付量的增加,這一部分的收入與第二季度相比增長了52.1%。
SU7的平均銷售價格(ASP)在第三季度也有所上升,從第二季度的每輛22.86萬元增至第三季度的23.87萬元,增幅4.4%。小米解釋稱,這是由于三季度消費者對價格更高的SU7 PRO和SU7 MAX車型更加偏好所致。
銷售數據上,小米三季度交付了近3.98萬輛新車。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財報發布當日表示,小米SU7交付已超過10萬輛,提前完成最初定下的全年目標。小米又將目標進一步提升至13萬輛,此前小米汽車曾表示要沖刺全年交付12萬輛。
剛剛過去的10月,小米已宣布SU7車型單月銷量突破2萬輛。同時展廳/門店及擴大的城市覆蓋也將對車輛交付產生利好,數據顯示,小米汽車第三季度門店及覆蓋城市分別環比提升46%及26.67%,目前已拓展至至少127家門店和38座城市。
小米管理層對持續虧損的汽車業務未來持樂觀態度。小米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解釋說,小米汽車處于早期階段,規模尚未擴大到可以完全吸收成本的程度。他強調,隨著交付量的增加,預計虧損將逐步減少,并展現出規模效應。
雷軍在回應市場對小米汽車虧損的關注時表示,盡管初期投入巨大,但財務表現已經相當不錯。他相信,隨著產量的增加,小米汽車很快就能實現盈虧平衡。
從資本結構來看,小米維持了相對健康的財務狀況,截至第三季度末,現金儲備高達1516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7.52%。資產負債率保持在較低的49%水平,為公司未來的投資和擴張提供了足夠的財務彈性。盧偉冰表示,他預計小米汽車在明年將成為集團增速最快的子業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