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自11月8日財政部公布“10萬億+”化債方案以來,多地政府正加速啟動新一輪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債券的發行計劃。
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18日,已有河南省、貴州省、江蘇省、大連市和青島市五個省市披露了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的發行計劃,整體發債金額合計高達2244億元。
具體來看,河南省財政廳最早于11月12日披露,計劃于11月15日發行總額為318.169億元的再融資專項債券,期限為10年,旨在置換存量隱性債務。
隨后,貴州省財政廳和大連市財政局也于11月14日分別發布公告,擬發行總額為582.6779億元和112億元的再融資專項債券,其中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部分分別為476億元和104億元。
江蘇省財政廳在11月15日披露的計劃中,更是計劃發行高達1200億元的再融資專項債券,期限分別為15年、20年和30年,同樣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同一天,青島市也宣布擬于11月22日發行142億元的再融資專項債券,期限為10年,資金同樣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
隨著這些再融資專項債券的陸續發行,市場開始關注其是否會對債券市場形成供給沖擊。據界面新聞統計,本周(11月18-22日)共計發行1926億元債券,其中后兩天發行量較大,但尚未達到大規模放量的程度。分析師指出,真正的供給壓力可能集中在11月末和12月上旬。
華西證券分析師肖金川在其研報中指出,從期限分布上來看,此輪特殊再融資債的久期在10年以上,且10年、15年、20年和30年期限的供給較為均勻。與2023年10月那一輪特殊再融資債發行相比,此次的久期相對偏長,大多集中在5-10年的情況已不復存在。這種期限結構的偏長可能會給銀行帶來階段性壓力。
肖金川認為,對資金面而言,本周主要面臨兩大擾動因素。一是18-19日的稅期繳款,但考慮到11月并非繳稅大月,預計資金利率上行幅度可控;二是后續公布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計劃,雖然當前還未大規模放量,但若后續集中披露的規模較大,可能會對銀行資金預期造成擾動。因此,他預計資金面將維持均衡略緊的狀態。
東吳證券分析師李勇則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他認為,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發行對債券市場的沖擊有限。央行可通過降準等手段有效對沖這一影響,因此他對于債券轉熊拐點未至的判斷保持不變。
李勇還測算,如果按照本周計劃發行的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債券節奏進行推算,距離2024年結束還有六周的時間,預計將發行1.2萬億元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
作為對比,李勇指出,去年10月至12月共發行了特殊再融資債券13885億元,與今年再融資專項債的發行時間節點和規模均類似。然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去年10-11月的走勢并未步入向上拐點,反而在12月存款利率降息后下行。這表明,盡管再融資專項債券的發行會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但并非決定性因素。
李勇還提到,由于再融資專項債券大多由銀行承接,會消耗其超儲,從而對貨幣市場的資金供給產生影響。對此,央行已經預告將在11-12月進行擇機降準,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資金緊張情況。這一措施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對銀行資金面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