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小薏:政策組合拳已給市場帶來巨大信心|外資大咖談⑥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小薏:政策組合拳已給市場帶來巨大信心|外資大咖談⑥

隨著金融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有望持續推動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發展。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深入推進,外資機構來華展業便利度不斷提升。

近日,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表示,有序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要穩步推進金融市場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引導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他同時透露,將在養老金融和數據跨境流動兩方面推進。

富達國際為全球超過 280 萬客戶提供投資解決方案和服務以及退休專業規劃,業務遍布全球超過 25 個地區,總資產達8613億美元。富達國際深耕大中華地區的投資研究工作已經超過40年,扎根中國市場也有20年的時間。2017年1月,富達國際成為首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設立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外資資管公司。2022年12月,富達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牌照正式獲批

近日,界面新聞專訪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富達基金董事長黃小薏。她表示,公募基金業務是富達長遠發展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步。9月末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已經給市場帶來巨大的信心提振。從公募行業外資參與者的角度,期待在確保中國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前提下,中國市場能持續探索與世界接軌的監管方式。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富達基金董事長黃小薏

界面新聞:富達是哪年進入中國,中國市場對你們意味著什么?能否回顧下貴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以及如何展開業務布局的?

黃小薏:中國是富達的長期重點戰略市場。富達作為一家私人公司,我們很早就開始思考在中國的布局,長期投資中國公司的同時,也希望能幫助中國投資者實現長期財務目標。

富達深耕中國市場(包括港澳特區)的投資研究工作已經超過40年,我們扎根中國市場也有20年的時間,2004年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2008年在北京設立辦公室,并且還在2007年設立大連辦公室,把我們服務全球投資者的卓越中心設在中國。

盡管當時中國資管市場尚未全面對外資開放,但從2007年開始,富達國際已經通過QFII機制投資中國。在QFII額度取消之前,富達先后獲得總計12億美元的額度,成為資管機構當中獲批QFII額度最大的公司。同時富達國際也會借助一些外資銀行的QDII額度向中國投資者提供境外資本市場配置機會。

2011年,富達開始在本土組建投研團隊,在中國內地招聘首批分析師。2015年,我們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以進一步拓展中國業務,并在2017年1月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開始為國內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人群提供在岸投資產品。

隨著中國金融開放提速,在2020年4月取消公募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后,我們當年5月正式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請,并于2022年底正式獲批。

2023年,我們在中國的公募基金公司正式開業,這也是我們長遠發展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富達在中國市場已經陸續發行多只基金產品。

界面新聞:近年來,中國金融開放持續推進,在您看來中國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成效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富達獲得了哪些發展機遇和紅利?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黃小薏:中國金融行業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成果顯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中國資本市場在雙向開放的進程中穩步壯大,制度建設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隨著金融服務業的全面開放,大大提升了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便利性和可能性。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紛紛布局中國市場,共同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積極拓展業務,為廣大中國投資者帶來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

富達國際作為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中國金融開放的持續推進,得益于此,我們能夠通過QFII、QDII、滬港通等機制以及PFM,幫助中國本土和海外投資者捕捉機遇。這一過程也讓我們能夠基于富達的國際視野,不斷打磨本土投研能力,去學習、去了解中國市場和投資者,這些都對我們的長期戰略有著重要意義。在公募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我們第一時間提交牌照申請,并在2022年底獲批展業,這無疑是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隨著更多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可以通過自身在海外市場積累的產品運營、投教經驗等帶入中國市場,幫助更好地滿足中國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投資需求。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以及行業服務水平的提高,為中國資本市場引入更長期的投資視角和耐心資本。

界面新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之一,站在外資機構的角度,您如何理解“高水平”一詞?

黃小薏:我們認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著市場準入條件的進一步放寬,還有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支持、更高效的行政服務、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更廣泛的合作機會,這些都是外資機構在中國尋求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對于外資機構來說一個積極信號,也表明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

在這一發展趨勢下,我們也很榮幸成為率先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的外資公募基金公司,我們也將在產品布局和投資業績上精益求精,服務好中國投資者,并和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共成長。

界面新聞: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您認為中國市場要做好這項工作,讓國際投資者從關注到真正有效進入中國市場,關鍵點有哪些?

黃小薏:近年來,隨著市場準入放寬、營商環境優化,以及在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和互聯互通等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加上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低配現狀和中國具有吸引的估值水平,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開展業務。

從公募行業外資參與者的角度,我們期待在確保中國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前提下,中國市場能持續探索與世界接軌的監管方式,尤其是在一些業務資質門檻的設置上能多考慮集團在海外市場的歷史、規模和經驗,例如在養老金管理、跨境投資等領域的一些政策支持,可以為國內的投資者帶來更多元的投資選擇,和更好的客戶體驗。

界面新聞: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擴大,外資金融機構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黃小薏: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調結構的換檔期,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將逐步實現動能切換,建立以能源轉型、科技創新、醫療健康等新經濟為主導的格局,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金融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近期,多部委聯合發布的經濟刺激政策進一步提振了市場情緒。同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隨著金融開放的不斷擴大,這些都有望持續推動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發展。

其中,養老金融就是一個重要篇章,也是整個金融行業需共同探索的重要課題。這方面,富達在海外起步早,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也是發明目標日期基金(TDF)的公司,富達投資在美國第二支柱養老金401(k)和第三支柱養老金IRA市場上始終是領先的管理人之一。因此多年來,我們持續和行業伙伴、監管機構分享富達的經驗,并且思考如何更因地制宜地在中國做好養老投資,希望可以在這一議題上,持續為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發展建言獻策。

另外就是綠色金融也是外資機構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一個領域,在有關政策標準的指引下,富達積極開展可持續投資工作,同時也深度探究其中難點及挑戰,主動參與到可持續投資相關政策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貢獻自身實踐經驗、思路及案例,支持政策標準制定者進一步提升我國可持續投資政策標準的落地性與有效性。作為全球領先的可持續投資專家,富達國際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幾十只可持續投資產品,在為客戶和經濟社會創造雙重收益的同時,還積極響應并遵循監管及客戶的要求,不斷審視、更新自身可持續投資產品框架,以適應當下的政策環境與發展趨勢。我們相信,外資金融機構能夠助力我國可持續金融標準體系的完善,以及可持續投資與經濟的長足發展。

過去幾年股市承壓,導致部分外資低配中國資產,波動導致國內投資者的擔憂情緒也有上升,但是9月末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已經給市場帶來巨大的信心提振。我在二十多年前加入資管行業以來親歷了多次經濟低谷,每次筑底的過程一定是煎熬的,但只要你在市場足夠久,就能體會并理解周期的存在。經濟周期的交替就像世界四季的更替一樣自然,在寒冷的季節里往往也蟄伏著明媚的春光,而且優秀的公司總是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

最后我還想說一點,就是外資都在全球多個市場有著悠久的投研和運營經驗,但我認為只有將全球經驗與本土市場完全融合才有意義,如果包括富達在內的外資機構能夠探索出一條路,不僅是我們的成功,對整個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界面新聞:貴司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是怎樣的?富達未來如何將自身特色特長在中國延續、壯大?

黃小薏:富達國際在全球投資領域擁有超過50年經驗,長期主義、國際經驗,穿越周期的投研能力和風控體系都是富達的優勢所在。富達始終秉持“在中國、為中國”的發展愿景,我們希望逐步在中國市場建立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能力,包括股票、債券、跨境、多資產、ESG、另類資產等等方面,繼續豐富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線,滿足中國投資者的不同需求,也包括跨境資產配置需求。

作為最重要的第一步,我們必須把公募業務做穩、做扎實,以基本面研究為驅動,基于全球視野和經驗打造差異化的投資方案,并且通過持續的溝通和展業活動逐步與投資者建立起信任關系,打好發展根基。我們去年才在中國正式展業,相信富達的優勢能在更長的時間里被看見。

如前所述,養老金是我們在中國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養老能力根植于富達的DNA,富達也是發明養老一站式解決方案——目標日期基金——的公司。在過去幾年,我們積極和國內監管和同業分享富達在全球養老制度建設過程中學習到的經驗,希望能為中國的三支柱養老金發展提供借鑒。我們還深耕投資者教育,發布養老主題相關調研報告、為中國民眾提供富達養老計算器工具等等,鼓勵大家盡早進行養老儲備。未來我們也希望能盡快獲得發行養老產品的資格,為中國投資者打造養老投資者解決方案和服務。

我們認為一家公司的發展必須以策略性的商業模式和包容性的組織文化為指導,擁有全球視野和本土洞見的組合,加上好的技術和人才的共同協作,才能行穩致遠。因此,富達在中國構建了一只專業、勤勉、責任擔當、融合中西方文化特質,有前瞻智慧的專業人才隊伍,這是公司在中國發展的基石。

我們還尤為看重數字化能力對業務的賦能,以及科技為行業帶來的變化,這也是我們作為一家新公司可以抓住的紅利和機會。中國的數字化程度非常高,消費者的信息接受渠道非常多元。我們希望依托中國領先的數字化能力全面賦能業務,利用數據化工具輔助基本面投資,不斷強化我們在中國的投研能力。同時在銷售、投資者教育、市場營銷等方面繼續引入數字化方式,以一種直觀、具有參與性、友好的方式為中國客戶提供我們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富達

1.1k
  • Anthropic完成E輪融資,融資后估值達615億美元
  • 富達旗下基金資產規模達5.9萬億美元,去年營收創歷史新高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小薏:政策組合拳已給市場帶來巨大信心|外資大咖談⑥

隨著金融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有望持續推動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發展。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深入推進,外資機構來華展業便利度不斷提升。

近日,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表示,有序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要穩步推進金融市場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引導外資金融機構集聚發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他同時透露,將在養老金融和數據跨境流動兩方面推進。

富達國際為全球超過 280 萬客戶提供投資解決方案和服務以及退休專業規劃,業務遍布全球超過 25 個地區,總資產達8613億美元。富達國際深耕大中華地區的投資研究工作已經超過40年,扎根中國市場也有20年的時間。2017年1月,富達國際成為首家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備案設立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的外資資管公司。2022年12月,富達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牌照正式獲批

近日,界面新聞專訪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富達基金董事長黃小薏。她表示,公募基金業務是富達長遠發展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步。9月末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已經給市場帶來巨大的信心提振。從公募行業外資參與者的角度,期待在確保中國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前提下,中國市場能持續探索與世界接軌的監管方式。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富達基金董事長黃小薏

界面新聞:富達是哪年進入中國,中國市場對你們意味著什么?能否回顧下貴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以及如何展開業務布局的?

黃小薏:中國是富達的長期重點戰略市場。富達作為一家私人公司,我們很早就開始思考在中國的布局,長期投資中國公司的同時,也希望能幫助中國投資者實現長期財務目標。

富達深耕中國市場(包括港澳特區)的投資研究工作已經超過40年,我們扎根中國市場也有20年的時間,2004年在上海設立了辦公室,2008年在北京設立辦公室,并且還在2007年設立大連辦公室,把我們服務全球投資者的卓越中心設在中國。

盡管當時中國資管市場尚未全面對外資開放,但從2007年開始,富達國際已經通過QFII機制投資中國。在QFII額度取消之前,富達先后獲得總計12億美元的額度,成為資管機構當中獲批QFII額度最大的公司。同時富達國際也會借助一些外資銀行的QDII額度向中國投資者提供境外資本市場配置機會。

2011年,富達開始在本土組建投研團隊,在中國內地招聘首批分析師。2015年,我們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以進一步拓展中國業務,并在2017年1月成為中國首家外資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開始為國內機構投資者和高凈值人群提供在岸投資產品。

隨著中國金融開放提速,在2020年4月取消公募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后,我們當年5月正式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請,并于2022年底正式獲批。

2023年,我們在中國的公募基金公司正式開業,這也是我們長遠發展規劃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目前,富達在中國市場已經陸續發行多只基金產品。

界面新聞:近年來,中國金融開放持續推進,在您看來中國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的成效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富達獲得了哪些發展機遇和紅利?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黃小薏:中國金融行業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成果顯著,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中國資本市場在雙向開放的進程中穩步壯大,制度建設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隨著金融服務業的全面開放,大大提升了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的便利性和可能性。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紛紛布局中國市場,共同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紅利,積極拓展業務,為廣大中國投資者帶來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

富達國際作為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全球資產管理公司之一,我們深切感受到了中國金融開放的持續推進,得益于此,我們能夠通過QFII、QDII、滬港通等機制以及PFM,幫助中國本土和海外投資者捕捉機遇。這一過程也讓我們能夠基于富達的國際視野,不斷打磨本土投研能力,去學習、去了解中國市場和投資者,這些都對我們的長期戰略有著重要意義。在公募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后,我們第一時間提交牌照申請,并在2022年底獲批展業,這無疑是我們在中國市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隨著更多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可以通過自身在海外市場積累的產品運營、投教經驗等帶入中國市場,幫助更好地滿足中國投資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投資需求。同時也將進一步促進中國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以及行業服務水平的提高,為中國資本市場引入更長期的投資視角和耐心資本。

界面新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之一,站在外資機構的角度,您如何理解“高水平”一詞?

黃小薏:我們認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著市場準入條件的進一步放寬,還有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支持、更高效的行政服務、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以及更廣泛的合作機會,這些都是外資機構在中國尋求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對于外資機構來說一個積極信號,也表明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

在這一發展趨勢下,我們也很榮幸成為率先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的外資公募基金公司,我們也將在產品布局和投資業績上精益求精,服務好中國投資者,并和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共成長。

界面新聞: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您認為中國市場要做好這項工作,讓國際投資者從關注到真正有效進入中國市場,關鍵點有哪些?

黃小薏:近年來,隨著市場準入放寬、營商環境優化,以及在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和互聯互通等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加上國際資本對中國資產的低配現狀和中國具有吸引的估值水平,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進入中國開展業務。

從公募行業外資參與者的角度,我們期待在確保中國金融體系穩定運行的前提下,中國市場能持續探索與世界接軌的監管方式,尤其是在一些業務資質門檻的設置上能多考慮集團在海外市場的歷史、規模和經驗,例如在養老金管理、跨境投資等領域的一些政策支持,可以為國內的投資者帶來更多元的投資選擇,和更好的客戶體驗。

界面新聞: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擴大,外資金融機構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黃小薏: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調結構的換檔期,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將逐步實現動能切換,建立以能源轉型、科技創新、醫療健康等新經濟為主導的格局,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金融行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近期,多部委聯合發布的經濟刺激政策進一步提振了市場情緒。同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隨著金融開放的不斷擴大,這些都有望持續推動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業務發展。

其中,養老金融就是一個重要篇章,也是整個金融行業需共同探索的重要課題。這方面,富達在海外起步早,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也是發明目標日期基金(TDF)的公司,富達投資在美國第二支柱養老金401(k)和第三支柱養老金IRA市場上始終是領先的管理人之一。因此多年來,我們持續和行業伙伴、監管機構分享富達的經驗,并且思考如何更因地制宜地在中國做好養老投資,希望可以在這一議題上,持續為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發展建言獻策。

另外就是綠色金融也是外資機構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一個領域,在有關政策標準的指引下,富達積極開展可持續投資工作,同時也深度探究其中難點及挑戰,主動參與到可持續投資相關政策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貢獻自身實踐經驗、思路及案例,支持政策標準制定者進一步提升我國可持續投資政策標準的落地性與有效性。作為全球領先的可持續投資專家,富達國際已經在全球范圍內推出幾十只可持續投資產品,在為客戶和經濟社會創造雙重收益的同時,還積極響應并遵循監管及客戶的要求,不斷審視、更新自身可持續投資產品框架,以適應當下的政策環境與發展趨勢。我們相信,外資金融機構能夠助力我國可持續金融標準體系的完善,以及可持續投資與經濟的長足發展。

過去幾年股市承壓,導致部分外資低配中國資產,波動導致國內投資者的擔憂情緒也有上升,但是9月末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已經給市場帶來巨大的信心提振。我在二十多年前加入資管行業以來親歷了多次經濟低谷,每次筑底的過程一定是煎熬的,但只要你在市場足夠久,就能體會并理解周期的存在。經濟周期的交替就像世界四季的更替一樣自然,在寒冷的季節里往往也蟄伏著明媚的春光,而且優秀的公司總是具有穿越周期的能力。

最后我還想說一點,就是外資都在全球多個市場有著悠久的投研和運營經驗,但我認為只有將全球經驗與本土市場完全融合才有意義,如果包括富達在內的外資機構能夠探索出一條路,不僅是我們的成功,對整個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界面新聞:貴司未來在中國的發展戰略和規劃是怎樣的?富達未來如何將自身特色特長在中國延續、壯大?

黃小薏:富達國際在全球投資領域擁有超過50年經驗,長期主義、國際經驗,穿越周期的投研能力和風控體系都是富達的優勢所在。富達始終秉持“在中國、為中國”的發展愿景,我們希望逐步在中國市場建立多元化的資產配置能力,包括股票、債券、跨境、多資產、ESG、另類資產等等方面,繼續豐富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產品線,滿足中國投資者的不同需求,也包括跨境資產配置需求。

作為最重要的第一步,我們必須把公募業務做穩、做扎實,以基本面研究為驅動,基于全球視野和經驗打造差異化的投資方案,并且通過持續的溝通和展業活動逐步與投資者建立起信任關系,打好發展根基。我們去年才在中國正式展業,相信富達的優勢能在更長的時間里被看見。

如前所述,養老金是我們在中國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養老能力根植于富達的DNA,富達也是發明養老一站式解決方案——目標日期基金——的公司。在過去幾年,我們積極和國內監管和同業分享富達在全球養老制度建設過程中學習到的經驗,希望能為中國的三支柱養老金發展提供借鑒。我們還深耕投資者教育,發布養老主題相關調研報告、為中國民眾提供富達養老計算器工具等等,鼓勵大家盡早進行養老儲備。未來我們也希望能盡快獲得發行養老產品的資格,為中國投資者打造養老投資者解決方案和服務。

我們認為一家公司的發展必須以策略性的商業模式和包容性的組織文化為指導,擁有全球視野和本土洞見的組合,加上好的技術和人才的共同協作,才能行穩致遠。因此,富達在中國構建了一只專業、勤勉、責任擔當、融合中西方文化特質,有前瞻智慧的專業人才隊伍,這是公司在中國發展的基石。

我們還尤為看重數字化能力對業務的賦能,以及科技為行業帶來的變化,這也是我們作為一家新公司可以抓住的紅利和機會。中國的數字化程度非常高,消費者的信息接受渠道非常多元。我們希望依托中國領先的數字化能力全面賦能業務,利用數據化工具輔助基本面投資,不斷強化我們在中國的投研能力。同時在銷售、投資者教育、市場營銷等方面繼續引入數字化方式,以一種直觀、具有參與性、友好的方式為中國客戶提供我們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海省| 镇赉县| 鸡泽县| 图们市| 大理市| 尉氏县| 阳江市| 筠连县| 突泉县| 繁昌县| 寿宁县| 壶关县| 建平县| 石林| 常山县| 彭泽县| 隆子县| 松潘县| 繁峙县| 太白县| 馆陶县| 成都市| 弋阳县| 凤台县| 双柏县| 曲周县| 出国| 诏安县| 北海市| 会东县| 施甸县| 志丹县| 文化| 葵青区| 交口县| 阳泉市| 巩留县| 扎囊县| 汨罗市| 湟中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