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編輯 劉海川
臨近年末,扮演“挑大梁”角色的經濟大省紛紛行動起來,沖刺年度目標,部署四季度穩增長。
近日,包括江蘇、四川、河南在內的多個省份密集召開會議,安排四季度重點工作,其中,擴內需是各個省份的發力重點。另外,多個省份提出,要加快產業換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11月13日下午,江蘇省政府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議,省長許昆林表示,四季度在全年經濟總量中占比最高,要充分用好剩余一個半月寶貴時間,進一步抓緊抓實經濟工作,用超常規的舉措和力度,奮力拉出經濟運行“上揚線”,堅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更好發揮經濟大省帶動和支柱作用。
江蘇省提出,要聚焦政策落實用力,把促消費和惠民生結合起來,加快釋放“兩重”“兩新”政策效能,深挖文旅、養老、育幼、家政、健康等消費潛力,擴大優質文化演出和體育賽事市場供給,加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快高品質住宅建設與供應,實現房地產市場持續回穩。
同一天,河南省省長王凱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會議強調,要堅持促消費與惠民生相結合,繼續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充分釋放餐飲、住宿、文旅等重點領域消費潛力。
11月1日,四川省政府召開全省項目投資工作專題會議,會議強調,要深入研判、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做深做實項目謀劃,穩住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盤,積極謀劃有利于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項目。聚焦民生消費領域,瞄準消費新需求,謀劃推出一批消費新場景新業態。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仍有部分服務類消費領域,比如養老、醫療、育幼等供給相對不足,且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些恰好是居民消費需求最具增長潛力的細分領域。針對這些領域進行供給優化與服務提質,不僅能夠有效迎合居民潛在的消費需求,還可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他同時建議,接下來要進一步創新線上線下消費場景,通過充分考慮消費者在不同消費情景下的消費訴求,繼而整合消費主題、消費環境、消費氛圍等多個要素,激發消費意愿。另外,要著力優化消費環境,致力于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秩序,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除了穩投資和促消費等傳統動能,梳理經濟大省近期的表態可以發現,加快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也是各地關注的焦點。
四川省提出,要聚焦新質生產力領域,積極搶占低空經濟、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生物科技等新賽道,同步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布局算力、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
河南省提到,要以更大力度促“兩新”、育產業,聚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方向精準落實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促進相關產業集聚發展,持續提升產業能級。
江蘇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也在“加速跑”。許坤林強調,要聚焦產業科技蓄力,加大科技重大攻關項目和前沿技術研發項目推進力度,推動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建設,加強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裝備、集成電路、新型電力、新能源等優勢領域產業培育,開展“筑峰強鏈”企業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等計劃,更好發揮產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浙江省長王浩主持召開專題會議時提到,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打造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要適度超前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加強對大模型、數據、算力、場景、平臺等建設的統籌,營造與創新浙江建設相適應的軟硬環境。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界面新聞表示,各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環境等條件各不相同,采取一刀切的發展模式顯然是不科學的。
朱克力指出,各地需要對自身的資源、環境、市場等條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明確自身的發展定位和目標,制定出符合實際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同時,各地還需要注重創新和協同,通過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協同則是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的重要手段,通過加強區域間的合作與交流,可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