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青小島
山東全力追逐的新風口,青島明顯發力了。
11月12日,青島市與中國能建簽署《合作備忘錄》。備忘錄的細節沒有公布,只是透露,中國能建海洋能源研究院聯合中國海洋大學成立綠色智能海工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聯手打造推動海洋能源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協同創新研究平臺。
中國能建,是一家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電力、基礎設施等行業提供系統性、一體化、全周期、一攬子發展方案和服務的綜合性特大型集團公司,2023年營收超4000億。
此前,該公司在青島投資建設了一大批重點工程,涵蓋能源電力、城市更新、綜合交通、水利環保等領域。
本次合作的重點,是青島正在全力突破的領域:能源。中國能建負責人表示,推進雙方在新能源、新型儲能、一體化氫能、海上風電、城市更新、海洋經濟、低空經濟、國際項目等領域的合作。
在牽手中國能建前,青島還與三峽集團、中國電建合作,兩個投資巨大的新能源項目正在推進。
能源產業,是不折不扣的風口產業。在“雙碳”背景下,成長性非常可期。
從青島的視角看,該產業不單單是引入和建設幾個項目,更重要的是,它關乎青島能否破解經濟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所以,與多個央企合作,快速發展能源產業可以看作是城市的戰略布局。
作為全國的經濟強市,青島的數據有光鮮亮麗的一面,也有需要提升的部分,能耗問題便是很重要的一個。
雖然各地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均已不對外公布,但根據以往數據,青島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不低。
可以做一個對比。以2023年為例,廣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1734.30萬噸標準煤,青島的這一數據為1948.9萬噸標準煤。
青島的能耗高于廣州,而后者的GDP高出青島一倍。這樣的數據,是城市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包袱與壓力。
怎么解決?一方面,要提升技術水平和效率,通過更先進的技術降低石化、有色、建材等行業對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下大力氣培育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改變產業結構。對此,青島已經做了大量努力,爭取入圍國家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培育虛擬現實、集成電路等附加值高的新型產業集群,便是例子。
還有一個,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從源頭上減少能源消費,這算一條降耗的捷徑。正因為如此,青島提出,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統籌推進陸上和海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今年以來,青島發展新能源有了很大突破。
位于即墨區鰲山灣附近的中電建海上光伏發電項目,陸上工程已經完成。項目總投資102億元,規劃建設115萬千瓦樁基式光伏發電項目,預計于2025年6月全部建成。年均可提供約19.2億度發電量,年均產值約7.2億元。
今年6月,三峽集團與青島牽手,簽署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此前的5月,三峽集團發布了山東青島深遠海4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相關招標公告。
根據三峽集團在漳浦的4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約為16億千瓦時,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準煤約49.3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159.5萬噸。
以此測算,三峽集團青島深遠海項目,年發電量應該也在16億千瓦時左右。
根據青島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2023年,新能源電力全年發電量僅為82.2億千瓦時。因此,僅上述兩個項目建成后,青島清潔能源的保供能力可提高50%以上。
剛剛跟青島加深合作的中國能建,是否在青島布局新的能源項目,也很值得期待。
青島加快布局新能源的另一個背景,包括膠東半島在內,山東的能源產業已經快速成勢,青島的步伐相對慢了。
截至今年6月,山東省新能源裝機突破1億千瓦,光伏、生物質、風電裝機規模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第五位。
青島近鄰煙臺正在邁向核電、風電、海上光伏、LNG“四大千萬級”清潔能源基地,有望成為半島乃至山東重要的新能源輸出者。
無論是裝機量,還是投資額,煙臺均在省內領先。以風電為例,正在建設的項目總投資900億元、裝機容量620萬千瓦。
去年,煙臺清潔能源發電量達到378億度,占到全社會電力消費量的60%。
再說威海,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523.9萬千瓦,占全市發電裝機規模的63.1%。
兩座城市的狂奔不可能不對青島帶來壓力,即使青島有自身的產業定位和發展路徑。
山東也意識到了青島的短板所在,并開始助力青島,方向是風電。以現在膠東半島的能源布局,青島聚焦一個領域發力,做大做強做精,是比較符合實際和可行的。
按照山東省能源部門統一部署,青島新篩選5個海上風電場址,可裝機規模1300萬千瓦,三峽、華電、華能、大唐、中船等5家企業已啟動選址或項目招標。
這些項目的布局,會提升青島的能源安全,也將有利于青島培育相關產業。
作為未來產業,能源產業是一條成長超快的產業鏈。核電、風電、光伏,每一個新能源細分領域都是一片藍海。
得益于海上風電的發展,煙臺蓬萊、威海乳山等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基地規模均已突破百億。
蓬萊港海工產業園,構建起風電全產業鏈,70多家相關配套企業相繼入駐,包括以上海電氣為代表的主機、以東方電氣為代表的葉片、以大金重工為代表的塔筒樁基和以起帆電纜為代表的海纜等海上風電四大核心部件,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在目前山東的規劃中,青島在能源產業領域的存在感不高。
今年山東省政府印發的新能源產業行動計劃(2024-2025年)中提到,塑優一批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煙臺市新能源、泰安市新能源等雁陣形集群,培優塑強淄博氫能、威海核能等未來產業集群,加快東營海上風電裝備、海陽核電裝備、泰安“泰山鋰谷”等園區建設。
提及的產業集群里,沒有青島的身影。
不過,如果規劃中的大項目能落地,青島的能源產業鏈,應該會有一波成長。青島也不應缺席。
來源:青小島
原標題:牽手“巨無霸”央企,青島開始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