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收獲“24天21板”后,即將迎來國資“入主”的*ST中潤(000506.SZ)突然宣布收購一長年未開展實際經營業務的礦權。
11月15日晚間,*ST中潤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中潤礦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潤礦業”)持有西藏中金礦業有限公司(下稱“西藏中金”)71.2%的股權。近日,中潤礦業與持有西藏中金28.8%股權的股東山東博納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博納”)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中潤礦業作價640萬元受讓山東博納持有的西藏中金28.8%的股權。
股權轉讓完成后,中潤礦業將持有西藏中金100%股權。本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亦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無須董事會及有關部門批準。
截至11月18日午盤,*ST中潤封跌停板,報3.61元/股。
從收購標的西藏中金的歷史沿革來看,早在2011年5月,中潤礦業就與山東博納聯合競購取得其100%股權,其中,中潤礦業受讓西藏中金的52%股權,山東博納受讓西藏中金48%的股權。彼時按照凈資產評估值的交易對價為1913.4萬元。
2013年11月,中潤礦業向西藏中金增資2000萬元,西藏中金的注冊資本變更為5000萬元,中潤礦業持股比例變更為當前的71.2%。
據悉,西藏中金主要資產為西藏昌都江達縣角日阿瑪銅鐵礦詳查探礦權。據2012年詳查,該礦擁有銅鐵礦石量1325.39萬噸,其中銅金屬量19.46萬噸,鐵金屬量414.63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至今,*ST中潤一直未對該礦進行開采,西藏中金亦未開展任何實際經營業務,營業收入“長年掛零”。
*ST中潤此前曾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擁有西藏昌都江達縣角日阿瑪銅鐵礦,目前只擁有探礦權”,“該礦目前尚未開展相關開采工作”。
在此背景下,西藏中金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其中2023年虧損12.70萬元,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08萬元(未經審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西藏中金的凈資產為3542.72萬元,較2013年的3818.25萬元縮水約7%。
對于一直未開采的原因,界面新聞致電*ST中潤證券部,相關負責人解釋稱,與所處藏區的地理環境有關,此前只是辦理了一些礦權的延續,具體還沒有開采的計劃。
而對于全資收購后是否有開采計劃,該負責人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此次收購少數股東股權是為了方便后續開發決策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界面新聞注意到,基于標的長年未開展實際經營業務,此次轉讓是以其流動資產2224.34萬元(主要為西藏中金對*ST中潤的其他應收款)為定價依據,28.8%股權約合640萬元。
談及本次收購的目的,*ST中潤表示,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為金礦為主的礦業業務,本次交易收購的西藏中金擁有西藏昌都江達縣角日阿瑪銅鐵礦詳查探礦權,具有一定的資源潛力亦符合公司整體戰略規劃。“本次交易定價具有合理性,不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股東利益的情形”。
盡管此次礦權收購是以流動資產作為定價依據,未出現較凈資產溢價的情況,但640萬元對于身陷債務危機的*ST中潤來說并非一筆小數目。
今年三季報顯示,*ST中潤賬上的貨幣資金僅剩384.53萬元,而短期借款則為8500.00萬元。此外,公司上半年僅應付利息就高達1.37億元。
另外,公司多個銀行賬戶因多起小額訴訟被法院凍結,凍結金額合計約530.40萬元,而公司賬戶實際被凍結的金額只有14.92萬元。
雪上加霜的是,*ST中潤近日還收到一份民事判決書,涉案金額達2.3億元,要求公司在十日內支付借款本金1.89億元及利息2335.98萬元,合計約2.12億元,利息將按照年利率11.7%計算。同時,公司還需支付律師費868.32萬元,案件受理費114.7萬元,保全費5000元。
好消息則是,11月14日,為了補充公司日常經營流動資金等,保障公司正常經營,公司董事會同意向實控人郭昌瑋名下關聯方借款4200萬元,借款期限為兩個月。公司無須就本次借款提供抵押、質押或擔保措施。
另外,在借款到期前,*ST中潤向濟南農商行申請續貸8500萬元,借款年利率為6.83%,借款期限為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11月3日。公司坦言,本次續貸成功,將有效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有利于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的持續。
不過,相比公司外部高企的逾期債務,這些似乎只是杯水車薪。
截至11月13日,*ST中潤逾期債務總計超3.6億元,占公司2023年經審計凈資產的51.74%。而對于上述收購的640萬元資金來源,*ST中潤并未在公告中明確。
對此,上述*ST中潤證券部負責人表示,“目前還需要有一段時間,不是說簽了合同今天就要付錢,后續還有一段時間讓我們做這方面的其他計劃”。
從二級市場來看,自10月14日招金集團宣布“入主”以來,一度游走在退市邊緣的*ST中潤走出一波“21連板行情”,近24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162.07%。
界面新聞記者近日對*ST中潤辦公地進行了探訪,對于控股股東股權轉讓事項的進展,公司證券事務代表透露,“尚未得到國資委的批復,目前還沒有相關進展,具體進展以公司后續公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