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京基智農披露定增方案,計劃向控股股東京基集團在內的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19.3億元,用于位于廣東云浮、廣西賀州的生豬與種苗繁育項目,以及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
在養豬行業,京基智農還算“新人”,從2019年開始聚焦發展生豬養殖業,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為定位,布局四大養豬項目,設計產能225萬頭,同時依托項目優勢探索發展輕資產模式。
除生豬養殖外,京基智農還擁有房地產業等多元業務。當前,公司聚焦于生豬養殖業務,房地產業務主要為存量去化。
從二季度開始,生豬價格回暖。京基智農生豬業務也扭虧為盈,并趁著價格回暖,加大了生豬銷售。前三季度,公司累計銷售生豬163.44萬頭,同比增長20.82%;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8.90億元,同比增長41.46%。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京基智農實現營收45.95億元,實現凈利潤6.02億元。其中,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8.95億元,同比增長42.9%;實現凈利潤3.66億元,同比增長1469.83%;實現扣非凈利潤3.70億元,同比增長29573.77%。從歸母凈利潤來看,京基智農是所有上市豬企中增速最大的企業。
而從2024年上半年開始,公司生豬養殖業務收入已遠超過房地產業務收入,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根據公告,本次募投項目預計將增加接近100萬頭生豬產能。不過,這遠未達到京基智農未來的目標。
根據京基智農規劃,公司2025至2027年生豬出欄目標分別為300萬頭、420萬頭、600萬頭,通過滿產滿負、輕資產擴張及高效資本運作等方式,發展優質產能,提升養殖規模。
對于選擇此時發布定增計劃擴張產能,京基智農表示,生豬養殖行是一個周期性行業,大約三至四年一個周期。“豬周期”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豬價高→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豬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豬價上漲,即盈利周期→產能周期→價格周期”,由于生豬養殖的行業特性,生豬繁育生產鏈條從豬場建設到引種投產,再到首批商品肉豬出欄大約需要1.5到2年時間。目前豬肉價格正處于回暖階段,正處于“生豬供應增加→豬價下跌”的階段,公司在目前時點建設豬場,布局未來的生豬產能,能夠積極應對下一輪“生豬供應下降→豬價上漲”的“豬周期”階段。
根據定增預案,本次定增籌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5.78億元用來補充流動資金,其余將投向京基智農云浮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和京基智農賀州生豬種苗繁育基地項目。
其中,“京基智農云浮生豬養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9億元,采取自繁自養模式,項目將建設兩條“6750模式”一體化標準生產線,預計達產后年產生豬30萬頭。另外,“京基智農賀州生豬種苗繁育基地項目”總投資7億元,該項目達產后預計實現年出欄仔豬68萬頭。
其中,廣西賀州地處桂粵湘三省區結合部,南部緊鄰廣東省,屬于粵港澳大灣區延伸輻射地市,“服務粵港澳大灣區”也正是京基智農生豬養殖業務的市場定位,并依據于此布局生豬產能。
近幾年各大豬企競相布局廣東、廣西兩省,這主要是基于市場需求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考慮。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3年廣東主要民生數據,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生豬出欄3794.01萬頭,同比增長8.5%;年末能繁母豬存欄195.79萬頭,同比下降4.2%;豬肉產量增長6.5%。當前,廣東省仍具有較大的生豬消費需求缺口。參考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全國生豬出欄72662萬頭,年末人口140967萬,人均消費量折合約為0.52頭豬。2022年末廣東省人口為12657萬,以0.52頭豬為基數,廣東生豬消費需求大約為6582萬頭,消費缺口約2788萬頭。
但隨著越來越多規模化豬企涌入,市場競爭也必然越發激烈。今年4月,揚翔股份就在公眾號中表示,非瘟后豬價暴漲,廣西當地規模場、散戶紛紛擴張,生豬存欄大幅增加,但由于我國老齡人口占比增多,肉類消費意識轉變等因素影響,豬肉在肉類消費占比中開始下降。再加上廣東生豬養殖增量迅猛,導致廣西調入廣東需求減少。多重因素影響下,廣西豬價一度淪為全國低價區。
在生豬養殖市場中,不乏企業踏錯周期暴雷倒下的負面教材。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這輪周期之中選擇押注擴產后,如何保持穩健經營,也是京基智農未來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