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下稱“珠海航展”)在廣東珠海拉開帷幕。本屆航展吸引了來自47個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企業參展,規模空前,成為一場全球航空航天領域交流與合作的頂級盛會。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航展首次設立了珠海斗門蓮洲第二展區——“無人系統演示區”,集中展出各類無人機、無人船等裝備。在航展期間,多家公司的低空產品在珠海航展上首發、首秀,讓參展觀眾一飽眼福。
其中,天和防務(300397)下屬全資子公司西安天偉電子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就重磅展出了邊海防智能哨兵、中近程智能哨兵、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等多款尖端“硬核”產品,全面展示“硬科技”實力。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搶灘“低空+安防”場景,為低空飛行保駕護航
2024年以來,低空經濟在政策引領和科技發展的雙重推動下蓄勢“騰飛”,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產業規模劍指萬億級,已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代表。
在低空經濟的眾多產業鏈環節中,無人機領域無疑最受關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無人機產業的年均增長率已超過20%,正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隨著無人機數量的快速增長和應用范圍的不斷變化,其帶來的安全隱患和挑戰也日益凸顯。如何有效探測與防范“黑飛”無人機,成為了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議題。
針對各類無人機對軍事要地、民生要地、政府要地的低空安全帶來的新問題,天和防務憑借其在低空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深入開發低空領域和空地安全性的技術,推出了多款無人系統裝備,致力于實現“看得見、管得住、管得順暢、管得高效、管得有效益”的低空運行管理要求。
在本次航展上,天和防務展出的便攜式無人機處置設備、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等產品便是其在低空安防領域潛心研發的重要成果。其中,便攜式無人機處置設備通過頻率干擾技術,迫使無人機降落或返航,有效防止無人機對機場、要地等重要區域的侵擾。
而天和防務打造的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被譽為能夠快速發現和攔截無人機目標的“多面手”。它是一款針對城市要地防護、邊境防護等場景下需求的反無人機系統,可以為系統提供無人機等低小慢目標精準的方位、距離和速度信息,從而實現精準反制和打擊。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民用領域無人機黑飛事故頻發,嚴重威脅著航空和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反無人機系統成為低空經濟繁榮的基礎與重要保障,相關產業有望率先放量并創造經濟價值,天和防務等產業鏈相關企業有望優先享受行業紅利。
深度布局低空新質領域,成效顯現未來可期
作為一家以軍民兩用關鍵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為核心支撐的新型高科技上市企業,天和防務在低空經濟領域已布局二十余年,業務涉獵范圍廣泛,涵蓋低空安防、低空應急、航管裝備、數據服務等多個方面。
公開資料顯示,天和防務目前已經是全國第一個通航三級服務站立項承建項目總體單位,全國第一個將飛行動態信息傳送至軍方的系統承制單位,實現了軍地協同飛行情報交換,同時也是國內通航移動塔臺、飛行服務站兩個系統的核心供應商。
目前,天和防務已擁有符合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的軟硬件產品,并立足航空應急救援需求,著力云平臺、大數據、5G等新技術應用,形成了北斗/ADS-B/4G機載終端、航空應急移動塔臺車、航空應急服務平臺組成的空地協同的航空應急救援系統,解決了航空應急的指控難題,有效提升了應急救援空地一體化能力。
在現有的野戰防空、城市防空和要地防空產品基礎之上,天和防務正通過構建平戰結合、快速轉化的數字化低空安全能力體系,持續加大對城市分布式低空感知系統、低空安全大數據平臺、“低空防御AI大模型”等新一代低空超低空防御產品的研發力度,并積極參與國家低空空域改革試點建設,融入區域低空經濟發展規劃,與低空產業鏈生態伙伴攜手探索落實把新質生產力迅速轉化為新質戰斗力。
不難看出,天和防務已在低空經濟多個關鍵賽道上穩健布局,并取得了顯著的先發優勢。隨著低空經濟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公司緊跟低空經濟發展步伐,從自有技術優勢出發不斷打磨自身產品,在低空安防、低空應急等低空領域深入探索,后續有望打開更多增量發展空間,加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