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為強化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體驗,一家合資品牌選擇與華為合作。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周鋒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已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新車的智能座艙。這使得東風日產成為首家與華為聯合研發智能座艙的合資汽車公司。
據了解,雙方合作的方式按華為定義為HI模式,即車輛定義、開發及銷售由東風日產主導,核心技術及方案支持則由華為負責。
“我們在新能源轉型方面慢了半拍,新產品、新技術沒有跟上中國現在汽車市場的發展和節奏。”周鋒認為,在安全、舒適性等基礎領域,日產實際上并無瑕疵,但在解決新時代客戶對于感知及體驗方面存在不足。
他還表示,在對新能源市場發展的預判上,東風日產存在偏差,猶豫不決最后導致了日產錯失窗口。不過,隨著東風日產未來新車將廣泛采用自研架構,以及公司自主權的進一步提升,與華為合作便有了更加寬松的現實基礎。
除華為外,東風日產同時也在和momenta和英偉達等智能化供應商進行合作,預計新車將在廣州車展亮相,明年二季度上市。東風日產預計在未來進一步加大向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轉型投入,其中研發中心從此前2000人規模在三年內完成翻番,而研發投入也將增長至超過100億。
據東風集團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東風乘用車累計銷量超過110.56萬輛,同比下滑10.2%,其中合資公司東風日產、鄭州日產和東風本田分別下滑了8.9%,21.8%和25.5%,成為導致集團整體業績下滑的眾矢之的。
市場需求減少和競爭壓力的確體現出東風系合資品牌需要加快轉型,但也需要考慮到兩大合資企業策略性地減少產能和關閉工廠等相關因素。
東風日產于6月關閉了其位于常州的工廠,并調整武漢云峰工廠的生產線,轉而生產嵐圖汽車。東風本田也計劃在11月關閉武漢第二工廠,進一步減少產能。
在合資品牌面臨困境的同時,東風汽車的自主品牌則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今年前三季度,猛士科技銷量近1600輛;嵐圖銷售近5.13萬輛,而東風乘用車累計完成14.46萬輛的銷售,三者分別實現了1666.3%(猛士基數較低)、88.5%和73.6%的同比增長。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東風日產為何選擇華為這一疑問。嵐圖作為新勢力汽車公司中較為晚出現的后來者,盡管產品力表現可圈可點,但一直處于存在感不高的尷尬局面。
今年年初,嵐圖宣布月華為合作,8月,搭載華為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的全新嵐圖夢想家正式發布,并于9月上市。
據東風汽車副總經理、常委尤錚透露,東風集團正聯合華為布局下一代的電子電氣架。按照規劃,全新一代天元架構將在東風系的嵐圖和猛士上率先搭載,后續也將在東風全系乘用車及商用車上進行推廣應用。
作為全球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和鴻蒙座艙的MPV,嵐圖汽車在銷量方面終于實現了重大突破。從銷量數據上看,嵐圖9、10月份完成銷量破萬的成績細節中,夢想家占比均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