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牛其昌
自招金集團宣布“入主”以來,一度游走在退市邊緣的*ST中潤(000506.SZ,中潤資源)突然起死回生,走出一波“21連板行情”。
11月12日下午,此前已經連續20個交易日漲停的*ST中潤股價一度跳水翻綠,但隨后迅速拉升,截至收盤時再度漲停,報4.03元/股。在過去的21個交易日中,公司股價累計漲幅達177.93%,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而對于以1.38元/股的轉讓價拿下公司20%股份的“招金系”來說,盡管尚未正式入主,其賬面上便已獲得不菲的浮盈。
同一日,界面新聞記者對*ST中潤辦公地進行了探訪。在位于濟南漢峪金谷的一幢寫字樓上,中潤資源兩間不大的辦公室位于23層的一角,門前標有“中潤資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字樣。
對于界面新聞的采訪,*ST中潤證券事務代表表示,董秘今天不在公司,采訪需要提前預約。
對于控股股東股權轉讓事項的進展,其透露“尚未得到國資委的批復,目前還沒有相關進展,具體進展以公司后續公告為準”,此外沒有更多信息。

游走于退市邊緣
公開資料顯示,*ST中潤主要從事以黃金為主要品種的礦業開采,旗下控股公司斐濟瓦圖科拉金礦公司主要從事黃金的勘探、開采、冶煉及成品的銷售業務。
2016年,寧波冉盛接盤*ST中潤,“資本獵手”郭昌瑋成為實際控制人。
彼時,房地產業務一度占據*ST中潤營收的半壁江山。此后,隨著房地產行業景氣度下行,公司不斷調整其業務占比,截至2023年,公司的房地產銷售營收占比9.86%,黃金銷售營收占比84.76%。
界面新聞注意到,在郭昌瑋入主*ST中潤的8年中,公司多次謀求資產重組,先后涉及網絡游戲、煤礦資產、黃金產品公司等,但均告失敗,公司扣非凈利潤已連續七年為負。
如今,盡管手握海外黃金礦山,在國際金價飆漲的背景下,*ST中潤近年來始終無法擺脫虧損境地,
據界面新聞梳理,2017年到2023年,*ST中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虧損4.31億、1.98億、1.77億、4.61億、1.10億、1.37億和1.27億,過去七年共計虧損高達16.45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在多家黃金礦企紛紛報喜的同時,*ST中潤虧損規模卻進一步擴大至約9000萬元。對此,公司給出的解釋是,“瓦圖科拉項目設備老化”,產量下降。
主營業務羸弱的*ST中潤一直游走在退市邊緣。不僅如此,*ST中潤還身陷債務危機。
截至今年8月13日,公司逾期債務總計高達4.24億元,占公司2023年經審計凈資產的60.83%。截至今年三季度末,*ST中潤賬上的貨幣資金僅剩384.53萬元,而短期借款則為8500.00萬元。此外,公司上半年僅應付利息就高達1.37億元。
另外,公司多個銀行賬戶因多起小額訴訟被法院凍結,凍結金額合計約530.40萬元,而公司賬戶實際被凍結的金額只有14.92萬元。根據深交所相關上市規則,公司股票自今年5月被疊加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對于由來已久的逾期債務問題,*ST中潤證券部相關負責人此前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司也在跟各債權方溝通,爭取能夠做到債務重組。其次公司有資產,可以利用資產進行償還。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3年財報還因“馬維鈦業資產置換”一事被會計師出具非標意見。公司股價自“五一節”后便牢牢封死跌停板,并創下連續30個交易日跌停的紀錄,最低時曾觸及0.89元/股的低點,位于“1元紅線”以下。
*ST中潤稱,目前公司2023年非標財報所涉事項尚未消除,同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55億元,根據深交所規定,如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的利潤總額、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三者孰低為負值,且扣除后的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情況。

招金“入主”后浮盈近兩倍
轉折出現在今年10月。
10月7日晚間,*ST中潤發布公告稱,公司于9月30日收到控股股東寧波冉盛盛遠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寧波冉盛”)通知,寧波冉盛籌劃有關公司控制權轉讓事宜,本次籌劃擬轉讓的股份約占公司總股本20%左右。
時隔一周,控制權轉讓事宜便水落石出,由招金礦業(01818.HK)與紫金礦業(601899.SH)等新設立的合資公司有望接手,公司實控人將變更為招遠市人民政府。
10月14日深夜,*ST中潤披露稱,10月13日,公司控股股東寧波冉盛及其一致行動人與山東招金瑞寧礦業有限公司(下稱“招金瑞寧”)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招金瑞寧將按照《股份轉讓協議》約定的條款及條件收購冉盛盛遠、冉盛盛昌、杭州匯成所持中潤資源1.86億股股份及其對應的全部股東權益。
股權轉讓完成后,招金瑞寧將持有*ST中潤1.86億股股份,占*ST中潤已發行股份總數的20.00%。*ST中潤控股股東變更為招金瑞寧,實際控制人變更為招遠市人民政府,郭昌瑋將就此“隱退”。
資料顯示,招金瑞寧由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招金集團”)、招金礦業、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冉盛盛通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紫金礦業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其中,招金集團出資4億元,招金集團子公司招金礦業出資2.2億元,二者合計持股比例68.89%。

公開資料顯示,招金集團始建于1974年,位于中國金都—山東省招遠市,是一家以礦業鏈、深加工產業鏈為核心,金融產業、環保產業、教育產業協同發展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
有了國內黃金巨頭和國資的“加持”,加之市場對于并購重組概念的炒作,*ST中潤已經走出一波21連板行情。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1日,*ST中潤發布了一份涉訴進展公告,公司11月8日收到法院一審判決,需在十日內支付借款本金1.89億元及利息2335.98萬元,合計約2.12億元,利息將按照年利率11.7%計算。同時,公司還需支付律師費868.32萬元,案件受理費114.7萬元,保全費5000元。
據悉,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計提預計負債2.14億元,本次判決將進一步增加預計負債約1614萬元,預計對公司本年度利潤影響為增加虧損約2910萬元。
盡管如此,公司股價連續漲停的態勢依舊沒有被撼動。
對于投資者關注的“易主”進展,從*ST中潤最新披露來看,“尚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審核及向深交所進行合規性確認后,方能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辦理協議轉讓過戶登記手續,上述審批、確認手續是否可以通過尚存在一定不確定性,該次股份轉讓事項是否能夠最終完成尚存在不確定性”。
即便尚未“入主”,但根據此次商定的股權轉讓價格,“招金系”在賬面上已獲得不菲的浮盈。
根據《股份轉讓協議》,經各方協商一致,確定標的股份轉讓價格為每股1.38元人民幣,轉讓總價約為2.56億元。若以11月12日收盤價4.03元計算,上述1.86億股股份的市值已高達7.50億元,浮盈近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