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婷
11月11日,自民黨總裁石破茂再次當選日本首相,將領導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少數派政府。分析師表示,再次當選首相的石破茂將面臨更加復雜的挑戰,這將大幅掣肘其兌現此前關于經濟政策的承諾。
在10月底的眾議院選舉中,石破茂率領的自民黨和聯合執政的公明黨的議席數跌破半數,但在眾議院首相指名選舉中,石破茂的票數超過了立憲民主黨代表野田佳彥,最終被選為首相。這距離石破茂首次當選首相不到六周。
分析人士指出,在執政黨在眾議院席位不到半數的情況下,如果自民黨內發生內訌,存在導致政權喪失的可能性,且考慮到預算編制、審議工作以及即將到來的參議院選舉,自民黨內在經濟政策方面可能暫時采取觀望態度。
“石破茂短期的主要挑戰是保住其首相的位子。由于他是日本多年來最弱勢的首相,這決定了他將無法實施重大的結構性改革,也無法在很大程度上偏離安倍經濟學。”凱投宏觀首席亞太經濟學家Marcel Thieliant對界面新聞說。
石破茂在上臺前,長期旗幟鮮明地反對主張貨幣寬松的“安倍經濟學”,他在多個場合表示支持日本央行進一步提高利率,暗示其傾向于日元升值、財政緊縮。不過,在其首次當選日本首相后的第二天,他在與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會面后表示,日本目前沒有進一步加息的環境。
Thieliant預計,日元很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疲軟,預計日本央行可能在12月再次加息,然后明年全年都不再加息。
相對貨幣政策,Thieliant認為,石破茂近期的首要任務是在今年年底前通過補充預算,并在明年初通過經常預算。由于石破茂正領導著一個少數派政府,他的主要挑戰將是獲得最大反對派立憲民主黨的支持,而立憲民主黨可能要求他在批準預算時做出一些讓步。
雖然石破茂本人反對“安倍經濟學”,但分析師認為,他很可能會繼承并進一步發展岸田文雄政府“新資本主義”的經濟路線,即加大政府投資、鼓勵企業漲薪,推動形成增長和分配的良性循環。石破茂在二次當選后稱,將為日本的半導體和人工智能行業提供超過10萬億日元(約合650億美元)的支持,以趕上全球對尖端技術的投資熱潮。
上周,自民黨在與立憲民主黨舉行會議后,同意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這一重要職位由立憲民主黨人士出任,這被看作是執政聯盟的重大讓步。立憲民主黨主張改革稅收制度,擴大社會福利,他們認為改革收入再分配機制是振興經濟的第一步。
此外,明年7月,日本將舉行參議院選舉,如果執政聯盟在參議院也成為少數派,在野黨可能會提出并且大概率能夠通過不信任案,日本可能再次迎來首相選舉。
暫時度過了國內政治危機的石破茂,還將迎來一個更具挑戰性的外部環境。剛剛贏得2024美國總統大選的唐納德·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次威脅要對美國的貿易伙伴加征關稅,這也引來了日本的擔憂。在特朗普獲勝消息公布后的幾小時內,日本媒體就創造了“matatora”(意思為“特朗普回來了”)一詞,以此表達對特朗普回歸的不安。
惠譽評級首席經濟師布萊恩·庫爾頓(Brian Coulton)對界面新聞表示,2023年,日本向美國出口了1520億美元的商品,這些商品面臨的平均有效關稅稅率為1.5%。
“如果美國對所有進口商品大幅提高關稅,可能會減少美國對日本商品的需求;如果日本企業降低出口商品價格來消化加征關稅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日本出口企業的盈利水平下降。”庫爾頓說。
Thieliant則認為,美國加征關稅對日本出口及經濟的影響可能有限。“(加征)10%的關稅對日本GDP的拖累不大,僅為0.2%。”他在一份研報中稱,實際上,這種影響可能還會更小。
Thieliant指出,一方面,特朗普可能會對所有進口商品都加征關稅,這使得日本并不是特例;另一方面,加征的關稅將被日元貶值所對沖,日元長期走弱對企業利潤的提升遠遠超過出口量下降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