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新鄉市新鄉化纖(000949.SZ)新建成的產業園里,年產5000噸菌草漿粕中試產線正在加緊安裝調試。這條產線計劃于12月中下旬投產運營,屆時將成為世界首條菌草漿粕產線,新鄉化纖也將就此改寫人造絲原料歷史。
以此為起點,公司5年內實現年產菌草漿粕100萬噸、10年內達到500萬噸的宏大計劃也拉開了序幕。
以草代木開發出人造絲綠色原料
人造絲即粘膠長絲(生物質纖維素長絲),具備天然真絲的特點。因穿著舒適,粘膠長絲被越來越多的服飾所采用。
粘膠長絲的原料最早取自于棉花。隨著生產方法和工藝的不斷改進,粘膠長絲的生產原料由棉花變為棉漿粕,采料品類也擴大到木材,通過化學方法將木材制溶解漿。
而大量木制溶解漿的使用與林業可持續發展相悖,疊加多種因素所限,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粘膠纖維生產國,所需原料漿粕大部分需要進口。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溶解漿實際產量只有42.5萬噸,進口溶解漿335萬噸,進口依存度高達89.8%,產業安全面臨風險。尋找新材料替代溶解漿已迫在眉睫。
新鄉化纖是生產化纖紡織原料的老牌龍頭企業,2023年公司粘膠長絲產能9萬噸,占國內產能近40%,行業排名第一。從20世代90年代開始,至今30年間新鄉化纖先后探索過用蘆葦、玉米秸稈、椰子皮、竹子等材料制漿,都因原料纖維素含量低而無奈放棄。
直到2021年與菌草(中國用來替代木材培育菌菇的一種高大草本植物)相遇,新鄉化纖成功撬開了一座寶藏。
公司不僅將菌草制成漿粕,生產出長絲,且各項質量指標優于用木漿和棉漿制出的長絲。由菌草纖維制成的面料外觀和手感上可與天然蠶絲相媲美,又避免了蠶絲易折皺、不易清洗的缺點。
更重要的是對菌草纖維進行定性分析,證明菌草纖維中含有孤挺花寧堿。據文獻記載,孤挺花寧堿具有優異的抗菌性。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報告表明:菌草纖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珠菌的24小時殺菌率均大于99%,具有極好的抗菌效果。
經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權威檢測,菌草纖維抗H3N2和H1N1禽流感病毒活性率均大于99.99%,具有優良的抗病毒性能,兼具了個體防護需求與穿著的舒適性。
這意味著,在大眾越發重視健康的趨勢下,菌草纖維將幫助粘膠長絲打開更廣闊的應用空間,從民用領域的服裝、家紡、嬰幼兒用品、車飾,到醫用的抗菌口罩、手術衣等專業醫療用品,都有望實現材料升級。新鄉化纖不僅改寫了人造絲原料歷史,也為世界貢獻了一種全新的綠色材料。
經過后續不懈地科技攻關,新鄉化纖掌握了從草到衣的全套工藝技術。2023年8月,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專家組對《菌草纖維制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進行驗收認為:菌草纖維制造關鍵技術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規劃10年內產能500萬噸 劍指進口替代
基于成熟的工藝技術,公司全面加速菌草纖維產業化進程。
今年4月26日,年產5000噸菌草生物質纖維中試項目順利奠基,目前正在安裝
調試產線。公司采用國內先進的精煉塔設備和先進的置換工藝,與傳統精煉工藝相比可降低20%—30%能耗,并提高纖維質量。
按照規劃,目前的5000噸產能將以自用為主,后期隨著產能放量,將逐步供應國內下游廠商。長期來看,公司計劃在5年內實現年產菌草漿粕規模達到100萬噸,10年內達到500萬噸,可覆蓋國內溶解漿缺口,實現進口替代。
菌草供應方面,考慮到菌草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可遍栽于荒地、沙地、礦尾廢棄土地等惡劣環境,公司計劃在新疆的南疆沙漠地帶和東部沿海鹽城、東營等城市的鹽堿地積極布局、設廠。按“三噸菌草一噸漿”的轉化量估算,未來合作伙伴的種植面積將超過百萬畝。
新鄉化纖的創舉引起了產業鏈的高度關注。據了解,目前粘膠短纖、萊賽爾纖維、粘膠長絲等行業下游都對新鄉化纖的菌草纖維的投產進程表達了關切,且有短纖行業巨頭已經從公司采購了小批量菌草纖維。
由于菌草纖維具有抗菌性和零碳排放優點,可助力產業升級,業內預計其市場價格將高于進口木制溶解漿。從11月上旬期貨市場價格來看,進口針葉漿約為1100美元(約7865元人民幣)/噸,做過碳排放認證的均價約為12000元人民幣/噸。產業人士認為,相較之下,菌草纖維價格不會低于12000元。
保守以每噸10000元估算,5年后新鄉化纖100萬噸菌草纖維的產值將達100億元,10年后產值超500億,是公司2023年營收收入的7倍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