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氨基觀察
過去十年,精密科學的結直腸癌早篩產品Cologuard講述了一個開放式的增長故事。持續的增長,也讓Cologuard成為了結腸癌篩查的代名詞。
不過,隨著增長年頭已經超過十年之后,Cologuard還能繼續嗎?肯定的聲音不少,但搖擺的情緒也開始出現。
11月6日,精密科學交出了一份不錯的三季報。
第三季度,精密科學總收入達到7.07億美元,同比增長13%;其中,最為核心的篩查業務收入為5.45億美元,同比增速達到了15%。
盡管增速仍然可觀,但精密科學卻下調了全年的收入指引,篩查業務收入規模較預期減少7800萬美金,該業務全年收入上限為20.95億美金。這意味著,第四季度環比將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對此,精密科學極力將原因歸于特例:颶風的影響,導致了今年銷售額的不及預期。并且,精密科學一再強調后續的增長仍然可以持續。
但華爾街卻選擇了用腳投票:財報發布當天,精密科學股價跌幅達23.48%,市值蒸發超30億美金。
/ 01 / 信心十足的管理層
面對Cologuard收入下調的預期,精密科學管理層一再強調:困難只是暫時的。
之所以下調業績,是因為颶風影響了大約Cologuard 群體的18%。因此,這會導致第四季度業績遭遇挑戰。
在電話會議中,管理層對于未來幾年的業績仍然信心十足,認為2027年實現收入增長15%、調整后 EBITDA 利潤率超過20%的目標不變。
支撐這一預期的關鍵在于,結直腸癌早篩產品的增長遠未結束。管理層的樂觀,來自于多個維度。
首先,公司的基本盤非常穩固。目前,公司與近25萬家機構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持續挖掘這些機構的需求,會帶來增量。
其次,Cologuard Plus將在明年二季度推出,驅動進一步的增長。相較于Cologuard,Plus版本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公司認為一方面這會收獲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另一方面能夠通過更高的價格獲得業績增量。
另外,結直腸癌早篩的復購規模在繼續提升。隨著使用群體的增加,需要復購的消費者規模也會隨之提升。在精密科學的測算中,今年大約新增160萬人進入復購周期,2026年這一數字會增加至260萬。對應的,2025年的復購規模,至少達到130萬。
最后,滲透率提升的邏輯還在。在美國,腸鏡資源不足、依從性不高且價格昂貴,因此Cologuard具備作為前置性篩查工具的機會。精密科學認為,鑒于腸鏡使用的種種挑戰,支付方會加大對Colguard的支持力度,美國還有6000萬人沒有得到有效滿足,這自然是其潛在增長動力。
不過,對于管理層的這套說辭,投資者并不買賬。
/ 02 / 華爾街的焦慮
華爾街焦慮的心情,或許不難理解。核心原因在于,財務數字所隱藏的真相,似乎并不只是管理層表述的那樣樂觀。
最關鍵的一點,即便假設受到影響的18%的群體收入為0,但總規模也只在3500萬美元-4000萬美元之間。而精密科學下調的Cologuard銷售預期,在8000萬美元左右,相差較大。換句話說,即便沒有颶風影響,精密科學的業績仍然是不及預期的。
這背后,還有什么原因?在投資者的追問下,除了颶風之外的因素,也在浮出水面。
首先,在8到10月的旺季,Cologuard的放量確實不及預期。這與精密科學傳統渠道的變現能力減弱有關。管理層談到,美國人看病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其中一項就是看普通門診的次數減少。這也意味著,精密科學需要開拓更多的渠道,維持增長。但遺憾的是,新客戶處方爬坡速度低于預期。
其次,精密科學的銷售管理似乎出現了問題,包括管理層變動、人員更迭等。因此,分析師提出了疑問:公司商業化層面是否陷入動蕩?不過,對于這個問題,精密科學的管理層選擇了回避,并沒有直面回答。這也讓市場擔心,精密科學銷售團隊的“生產力”有一定下滑。
在聚焦公司是否出現問題的同時,市場也十分關注整個市場是否存在需求不足的問題。在這一邏輯下,分析師希望能夠得到一個準確的數字,包括颶風等不同因素的影響規模。不過,這也未能得公司的具體答案。
但是,一個確定的事實是,未來競爭加劇是肯定的。在液體活檢領域,Guardant Health Shield已經獲批上市,雖然性能有待提升,但仍是一個不確定性因素。后續,還包括Mainz Biomed、Prescient Metabiomics 和 Geneoscopy等潛在競爭對手,或將在美國市場推出基于糞便的結直腸癌檢測產品。
在這一邏輯下,華爾街選擇謹慎,也可以理解。
/ 03 / 現象級產品的謎團
當然,現在哪一方是錯的,并沒有明確的答案。關于Cologuard的增長問題,仍然有待時間去驗證。
但不管怎么說,謎團最終的答案,都不會影響一個既定事實:Cologuard是腫瘤早篩第一個成功的商業化現象級產品,也充分論證了腫瘤早篩商業模型的可行性。
并且,Cologuard持續增長的規模,也讓我們看到了支付方(醫保等)對于腫瘤早篩的認可程度,以及普通民眾對于早篩的認可程度。在第三季報及電話會議中,精密科學透露出的兩個維度的數據,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一個,是“遵從率”數據。所謂依從性,統計口徑是:支付方發起大規模篩查的情況下,發出去產品與回收產品的比值。比如,發放了1萬個篩查產品,最終回收了1000個,“遵從率”就是10%。“遵從率”越高,說明市場對于這類早篩產品的接受度越高。
直觀的感受是,FIT產品的“遵從率”只有10%左右,但Cologuard今年的“遵從率”在22%左右,第三季度甚至增長到了24%。這說明,即便是沒有接觸過早篩產品的消費者,對于這類產品的接受度其實并不低,并且經受市場教育之后還能持續增長,這保證了早篩產品的增長潛力。
另一個,則是復購數據。“遵從率”體現了新消費者的接受程度,而復購數據則體現了成熟用戶的接受程度。精密科學沒有明確闡述復購率的數據,但提到復購銷售收入將會從現在的25%,提升到未來的50%以上。這也說明了,存量用戶對于腫瘤早篩產品的認可。
新用戶接受程度可觀,存量用戶足夠認可,證明腫瘤早篩產品的放量邏輯扎實。不管Cologuard是否遇到瓶頸,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于“Cologuard”產品脫穎而出。腫瘤早篩賽道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