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已排隊2年有余,明美新能IPO之旅仍在等待,在深交所網站上目前的狀態依然是“過會”,尚未“提交注冊”。其最近的更新時間為2024年5月10日,系公司更新提交了相關財務資料。不過說明書最新的版本仍然是2023年2月10日的上會稿。公司保薦機構系德邦證券。那么,明美新能的質地如何?

業績有波動
明美新能專注于鋰離子電池模組,公司鋰離子電池模組主要應用于消費電子、工業電子設備、二輪電動車、動力和儲能領域,與OPPO集團、斑馬技術、緯創、偉創力、大陸集團、科沃斯、環鴻電子和遠景科技集團等品牌建立了合作關系。
- 鋰離子電池模組是由若干電芯經由并聯及串聯所組成的電池模組,主要由電芯、智能管理系統(主要為BMS管理系統)和結構件構成。利用機械結構將眾多單個鋰離子電芯通過并聯及串聯連接成鋰離子電池模組的過程,俗稱“鋰電池PACK”。

財務數據看,202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4.86億元,凈利潤4134.46萬元,2022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8066.28萬元,研發投入占比2.89%,公司在2019年有6000萬元現金分紅。

從表格看,2020年明美新能的數據出現波動,營業收入從2019年的23.64億元下降到21.02億元,凈利潤從2019年的5031.27萬元下降到3224.83萬元,銳減了35.9%,扣非凈利潤從2019年的4007.39萬元下降為2071.75萬元,銳減了48.3%。
也因此上會時,2020年的情況被上市委現場重點問詢。

而后續2022年上半年里,明美新能消費電子類產品收入下滑。對此,公司在意見落實函中有解釋。
此外,有報道提及公司競爭力不足,比如綜合毛利率就低于行業平均值。

意向書中看到,明美新能2022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11.15%,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數值12.4%。界面新聞注意到,在后續的公告中,明美新能2022年的毛利率最后提升到了12.41%,公司解釋主要受消費電子類產品、動力類和儲能類產品毛利率上升所致。但遺憾的是,2023年上半年明美新能的綜合毛利率跌至9.43%,公司解釋主要因公司產品結構變化所致,低毛利率儲能產品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由30.07%增加到52.72%。
外匯違法行為
令人注意的是,明美新能董事長、總經理及實際控制人梁昌明還存在外匯違法行為。
2018年8月,梁昌明與其前妻范美鳳簽署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對雙方離婚財產分配進行約定,其中約定梁昌明需分期合計支付范美鳳1.16億港元。此外,梁昌明離婚后需在香港購房居住。鑒于梁昌明的主要資產均在中國大陸,梁昌明在將其在香港所能籌措的資金支付給范美鳳后,仍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難以滿足其履行上述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及購房為主的資金需求,且為了避免遲延履行前述協議產生大額利息及相關法律責任,梁昌明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間,向其控制的境內公司明美通信及名美科技拆借合計7258.88萬元人民幣,并將該等款項匯入換匯公司指定的境內企業和個人的銀行賬戶,并通過境外收取合計7989.92萬港元。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2022年2月2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接到梁昌明提交的關于自身涉及違反外匯管理規定的主動報告陳述書及相關材料,在立案后,2022年4月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向梁昌明送達了《行政處罰告知書》,認定梁昌明構成外匯違法行為,且因事后主動供述外匯部門尚未掌握的違法行為,梁昌明被適用法定從輕或減輕情節予以處罰,并被處以警告及罰款181.4721萬元,罰款金額占違法金額的比例約為2.5%。梁昌明已于2022年4月26日繳納完畢前述罰款。
公司表示,梁昌明的上述外匯違法行為不構成本次發行上市的法律障礙。
產能利用率有下降態勢
根據明美新能的規劃,募資4.5億元中,會投入“年產1700萬個封裝鋰電池產業化項目”1.58億元,“年產220萬個封裝鋰電池產業化項目”1.1億元,兩者都是24個月建設期,也就是進行擴產。

明美新能介紹,兩個擴產項目系針對當前產能總體配給不足、產線自動化程度待提升等問題,擬新建產線,提升消費電子類產品和工業電子設備及二輪電動車產品產能。“年產1700萬個封裝鋰電池產業化項目”由公司實施,設計產能為年產智能手機封裝鋰電池1500萬個和年產工業手持設備封裝鋰電池200萬個,預計年均營業收入10.41億元,年均凈利潤3764.78萬元。“年產220萬個封裝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實施主體為張江明美,設計產能為年產掃地機器人封裝鋰電池200萬個;年產滑板車封裝鋰電池20萬個,預計稅后動態投資回收期(含2年建設期)5.69年,年均營業收入5.08億元,年均凈利潤3057.12萬元。
不過界面新聞注意到,明美新能“消費電子類/工業電子設備及二輪電動車類”的產能利用率有所下降,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分別為89.21%、75.56%、79.03%、70.37%,“動力類/儲能類”的產能利用率更低,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為37.35%、14.29%、61.48%、4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