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從活動策劃、現場規模到中外高層聚齊程度和級別,無一不向外界傳遞了奧迪對與上汽合作新品牌首次亮相的重視。這是奧迪內部優先級別最高的項目,一定程度上將決定這家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的未來。
11月7日,奧迪對外發布與上汽合作的新品牌AUDI,成為全球首個在中國本土推出全新品牌戰略的傳統豪華汽車品牌。該品牌推出的產品將沒有中國消費者熟悉的四環標識,取而代之的是“AUDI”字母標。
幾乎整個奧迪董事會的高層都飛來上海為此次首次亮相站臺。大眾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總裁賈健旭以及CTO祖似杰同樣出席了此次活動。
新品牌首款概念車AUDI E定位中型純電動獵裝轎跑,對標蔚來ET5T,由德方負責傳統的內外飾設計和底盤調教,中方提供電動及智能化技術。它計劃在上汽大眾安亭工廠投產,并在明年夏天投放市場。

很少有跨國汽車品牌愿意放棄經營了數十年的品牌特質,它們習慣將歷史底蘊作為應對電動化轉型的利器。德國奧迪方希望能在中國市場重返巔峰,似乎為此作出妥協,摒棄了以往的高姿態和歷史包袱,向外界展示了不同以往的產品。
AUDI E的內外飾設計不再沿用奧迪燃油車時代的傳統經典元素,而是采用了現代電動汽車簡潔科技感風格。封閉式前臉、隱藏式門把手、電子后視鏡以及貫穿式中央大屏都與中國本土品牌電動汽車流行元素不謀而合。
全新品牌標識和設計語言有利于AUDI與基于PPE平臺的奧迪一汽新能源項目區分,讓奧迪在華形成兩條獨立的電動汽車產品線。前者注重小眾市場,受眾群體更為年輕化;保留了四環標識的一汽奧迪新能源車型面向主流客戶,與全球市場接軌。
作為顛覆傳統的全新品牌,AUDI最大的難題是需要證明它依然是奧迪,同樣具備豪華品牌的溢價能力。不再依賴過往品牌底蘊的AUDI尋找到的向上支撐是中國科技。
AUDI E基于奧迪與上汽聯合開發的智能數字平臺,采用800V高壓架構和100kW三元鋰電池包,CLTC綜合工況下續航里程超過700公里。在大功率雙電機quattro四驅技術加持下,總輸出功率為570kW,零百加速為3.6秒。
智能化是AUDI E能否制勝的關鍵,也是形成產品差異化核心。AUDI選擇了自動駕駛供應商Momenta提供的高階智駕方案,并在車頂搭載了一顆激光雷達。Momenta為智己開發的無圖城市NOA方案已經落地。

從5月正式官宣到明年年中量產上市,AUDI首款車型的研發時間縮短到1年。中德雙方工程團隊舍棄了過往基于歐洲總部完成產品開發再導入中國市場的傳統合作模式,而是從零配合,跨時區接棒合作。
奧迪·上汽合作項目CEO宋斐明(Fermín Soneira)提到,德國奧迪總部派遣了50名產品開發專家來到上海,他們來自于12個國家和地區,任務就是在總部與上汽集團和上汽大眾之間搭建橋梁,對產品研發、產品推廣、產品制造等方面進行技術整合,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宋斐明直接向奧迪全球CEO高德諾 (Gernot D?llner) 匯報,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向交流項目進展,一周至少有兩次決策性會議。在需要快速作出重大決策之時,高德諾還會直接飛到上海解決項目難題。這可能是奧迪歷史上第一次在德國之外提供如此多的資源扶持。

在今年10月,奧迪還在大眾集團整體降本要求下,罕見地邀請了近50家中國媒體來到德國總部,深入了解首款車型的開發。此次發布會,這家傳統豪華汽車品牌還邀請了汽車、科技、時尚等多個領域的頭部網紅,以將新品牌理念傳遞給足夠多的受眾。
不止一位奧迪中國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內部對奧迪上汽項目的極高重視,這是奧迪在中國市場追趕競爭對手出牌節奏的關鍵。
2024年前9個月,奧迪在中國的電動汽車銷量不到1.5萬輛。相比之下,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的銷量分別高出大約10倍和7倍。去年奧迪純電動e-tron車型交付量約3萬輛,也遠低于老對手寶馬和奔馳。
明年奧迪在華將開啟產品大年,既有基于PPE平臺首款電動汽車奧迪Q6L e-tron和AUDI首款產品,也有搭載華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最后一代燃油車奧迪A5。這家處于艱難轉型時刻的豪華品牌能否打贏翻身戰,就看出牌節奏和定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