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Sight 柯基
11月5日,#雷軍稱將推出小米駕校#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熱議。
截圖來源于微博話題
善用互聯網思維“整頓”傳統行業的小米又要跨界進入駕校行業,這一消息在市場迅速發酵。有傳聞稱,小米駕校培訓費用為1999元,并提到小米已經布局駕校培訓領域,入股了“駕考寶典”背后的運營公司武漢木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木倉科技”)。
對此,小米方面快速回應,當日晚間,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表示:“雷總最近在發布會和直播中確有提到,未來將考慮對我們的車主朋友們開放小米公司內部的高級駕駛培訓、賽道駕駛培訓、漂移培訓三類課程。據我所了解,目前并沒有制訂培訓費用的具體金額,也和媒體報道的某駕校APP無關,請大家知悉。”
從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的具體表述來看,的確是無意切入駕校賽道,但還是釋放了開放小米公司內部的高級駕駛培訓、賽道駕駛培訓、以及漂移培訓等課程的信號。
將“發燒”文化視為精神圖騰的小米來說,汽車行業的“發燒”文化,建立在用戶擁有較高汽車理論知識以及駕駛技巧之上,而目前駕校所提供的考證服務,的確很難滿足現實業務需要。
無意駕校
小米雖然善用互聯網思維“整頓”傳統行業,但以考證為核心業務的傳統駕校模式,目前難入雷軍的“法眼”。
一方面,駕校本身就是一門難做的生意。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加,駕照考試人數逐年下降,駕培市場容量持續萎縮。另一方面,互聯網駕培平臺的興起,使得傳統駕校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以曾獲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駕駛員培訓機構”稱號的東方時尚為例,其業績就出現斷崖式下滑。根據東方時尚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公司前三季度營收6.57億元,同比下降19.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09億元,同比下降691.32%。
東方時尚的業績下滑,與駕校企業普遍采用重資產模式有關。一直以來,東方時尚經營性非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領先整個教培賽道,在巔峰期,其最多擁有一萬輛左右的教練車、3000多個訓練場地。
在行業下行周期,重資產模式容易演變為包袱,大規模資產投入后,龐大的折舊攤銷拖累了公司的利潤水平,導致其收入不增反降。
另一方面,考證早已進入存量市場階段。根據公安部發布的相關數據,截至2024年5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4億輛,其中汽車達3.4億輛,駕駛人達5.3億人。
況且,小米已有考證業務的布局,沒有必要在存量市場上再落子下注。駕考寶典背后的運營公司木倉科技,由姜英豪、朱星、小米科技共同成立,目前是國內用戶數量最多的互聯網學車平臺。
根據天眼查信息顯示,木倉科技的第三大股東是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為17.6%,而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由小米科技100%控股。小米也是木倉科技的第一大機構股東。
木倉科技有望成為“在線駕考第一股”,根據證監會官網顯示,木倉科技上市輔導備案已由湖北證監局受理,輔導機構更換為廣發證券。10月18日,廣發證券發布了《關于木倉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五期)》。
為了自家社區
事實上,小米無意幫助用戶拿證,而是想幫用戶“開好車”,聚焦在高階駕駛技術的培訓。
雷軍表示:“我們很多人拿到駕照以后,其實不是真的會開車。所以我們有高級駕駛培訓,有賽道駕駛培訓,有漂移培訓。”
從雷軍的表述來看,該項高階駕駛技術培訓大概率是面向小米車主,“到時候會把它開放給我們的車主朋友們,讓大家都有機會接受好的培訓。”雷軍坦言。
對于小米這類造車新勢力而言,將汽車成功交付只是第一步,用戶服務、社區文化運營等售后工作也需要快速跟進。
以蔚來為例,其不僅自主建設換電站和社交場所NIO House,還提供“服務無憂”的套餐等,用戶只需掏出不到1.2萬元的年費,便可以享受保險、免費維修、上門補胎,以及在汽車保養或維修時提供免費代步車等服務。在公司的起步階段,蔚來堪稱“車界海底撈式”的服務,也讓其積累了不少簇擁。
隨著小米SU7的交付量持續走高,其車主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相關駕駛服務、售后工作勢在必行。小米汽車11月1日在官微宣布,10月,小米SU7交付量超過20000臺,單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萬臺。
“預計本月(11月)完成小米SU7累計交付量10萬臺。”雷軍表示。
10月份,小米汽車新增了11家門店,使得全國38個城市的門店總數達到了139家。此外,11月計劃再新增11家門店,并將業務擴展至銀川和徐州兩個新城市。同時,已有21家小米汽車服務中心與授權服務中心開業,進一步增強了小米汽車的售后服務網絡。
除了相關網點鋪設之外,小米還需要夯實相關服務,而提供高階駕駛技術培訓,或能打出差異化競爭優勢。
“發燒”才是硬道理
“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精神圖騰,其首創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
在小米創業初期,公司在米聊論壇建成了一個“榮譽開發組”,從幾萬人的論壇中抽選200-300位高活躍度的用戶,后者可以通過內部人員同步獲得小米軟件更新的版本。最后,內部和外部人員一起同步測試,發現問題隨時修改。
對于小米來說,通過前期那些“技術達人”的口碑傳頌,大眾在腦海中已對小米產生“品牌”概念,為日后的品牌出圈打好基礎。
小米來到汽車賽道,有望復制手機領域的路徑。
截至目前,在小米SU7車主群體中,“有56%的車主是蘋果用戶”。換言之,小米汽車目前的用戶基本盤并不完全是自家鐵粉。就品牌忠誠度和穩定性來說,還是自家鐵粉更加牢靠。
今年7月,雷軍在年度演講的返場直播里提到,小米SU7的女性車主占比超過了40%,實際使用的女車主可能接近50%,這與小米此前癡迷技術、有些geek的“理工直男”形象大為不同。
因此,小米需要新的概念來“整合”這批汽車用戶。在手機領域,小米是以“搞機”、“玩機”吸引一眾“技術達人”的青睞,來到汽車領域,小米開始強調“玩車”概念,在發布會上,雷軍宣布了小米汽車原型車在紐北跑出6分46秒874的圈速,登頂“紐北全球最速四門車”。
對于小米來說,女性用戶居多的車主基本盤,同樣也能撬動“玩車”概念。
長期以來,傳統車企對于女性購車的刻板印象,導致“玩車”概念與女性車主相距甚遠,熱衷于打造可愛、迷你、粉嫩的小車,來迎合女性消費者的偏好。
一通操作下來,市場發現還是小米SU7這種“去性別化”或“性別中立”的設計更討女性消費者歡心。根據尼爾森IQ《中國女性汽車消費趨勢報告(2024)》,女性購車首先看重的還是安全性能、空間大小和動力操控等因素。
雷軍近日在直播中透露,小米SU7 Ultra量產版女性下訂用戶超預期,很多女生喜歡開強悍的車。
只不過,相比“搞機”“玩機”這種可以自學成才路徑,“玩車”的確需要一定的上手門檻。開展高階駕駛技術培訓,是小米很難繞過去的環節,與其指望他人提供相關配套服務,倒不如親自下場,或許還能挖掘出一些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