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紀瑤
11月6日晚間,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公募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數據。
前20位基金管理機構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合計為104192.96億元,突破10萬億,二季度的這一數據為99204.06億元。

對比第二和第三季度,前10名基金管理機構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合計增加了4628.32億元,憑借ETF發力,華夏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規模環比增量超千億。
第11至第20位基金管理機構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的增量相較前10位,顯得“動能”不足。其中,永贏基金和中銀基金規模環比增量超百億,景順長城基金和華安基金規模環比增量接近百億。
位次排名方面,前五位仍是易方達、華夏、廣發、嘉實和富國基金。其中,華夏基金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破萬億,環比規模增量為1115.62億元,增幅為11.82%。易方達和廣發基金環比規模增量也達到914.95億元、727.89億元,增幅分別為8.03%、10.17%。
南方基金位次連升2名,居第六位,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為5944.50億元,接近六千億關口。博時基金和招商基金分別位次均下滑1名,招商基金三季度規模環比減少了72.74億元。
華泰柏瑞基金憑借快速增長的ETF規模,在今年的前三季度實現位次連升,三季度位次再度躍升3名,已躋身前10。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環比增加1184.84億元,增幅達到了32.08%。
匯添富基金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減少35.70億元,仍在前十之列。而鵬華基金三季度月均非貨規模環比減少超百億元,現居第11位。中歐基金三季度排名上升1位,興證全球基金重新回到前20位之列。相應地,交銀施羅德基金三季度掉出前20之列,二季度位居第19名。
業內人士表示,基金管理機構規模和排名出現小幅波動屬正常情況。9月末,權益市場顯著回暖。權益類指數型基金各家三季度規模主要增長點。
Wind數據顯示,易方達、華夏、華泰柏瑞基金的指數型基金三季度環比增加超2000億元,南方基金指數型規模三季度環比增加超1000億元。
上述業內人士還認為,指數基金已影響行業生態。頭部大廠在寬基ETF賽道上掌握主導地位,頸部及以下基金公司在布局ETF的同時,還通過發力場外指數產品,發揮綜合能力,參與指數時代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