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11月4日,北交所網站披露了山東公司佳能科技(873312.NQ)的招股說明書。不過,界面新聞注意到,該公司在10月28日稱,收到了證監會山東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涉及會計差錯和關聯交易,或給IPO“蒙上陰影”。
剛收警示函
根據公開信息,佳能科技由第一創業證券承銷保薦,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節能環保換熱技術及工業管道安全技術與設備生產的高新技術制造企業,集設計、研發、制造、檢驗、銷售、服務于一體,面向石油化工、電力、鋼鐵、煤化工、新材料等領域,為客戶提供節能換熱與工業管道安全定制化產品及技術解決方案。佳能科技與浙江大學、 江南大學、山東理工大學等有產學研合作。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取得授權專利80件,其中,發明專利16件、實用新型專利64件,擁有登記的軟件著作權12項。

佳能科技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達1.83億元,2023年全年為2.86億元,2024年上半年凈利潤2446.48萬元規模,2023年為5725.29萬元。2024年上半年佳能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59.04萬元,研發投入占比4.3%,資產負債率(合并)為41.49%,資產負債率(母公司)為27.27%。
界面新聞注意到,就在佳能科技備戰IPO之際,卻于10月28日收到了證監會山東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涉事有二。
其一,佳能科技存在會計差錯正幅度較大的情形。
2024年4月,因收入、成本費用核算存在跨期等問題,佳能科技對2021年、2022年度財務報表相關科目進行會計差錯更正,其中2021年凈利潤從1808.43萬元調整為705.87萬元,調減1102.56萬元,占當期凈利潤絕對值的60.96%;2022年凈利潤從1713.80萬元調整為2308.54萬元,調增594.74萬元,占當期凈利潤絕對值的34.70%。
其二,公司關聯交易未及時審議、披露。
一是佳能科技部分關聯方借款利率高于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2021年、2022年累計拆入金額分別為1245萬元、1145萬元。二是公司與關聯方淄川經濟開發區銘利焊接服務部等3家企業存在關聯采購業務,2021年累計交易金額349.81萬元。上述事項未及時審議并披露,也未在相關定期報告中進行披露,直到2024年4月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才補充審議并披露。
由此,根據相關規定,證監會山東監管局決定對公司及楊立勇(董事長、實控人)、強帥(董秘)、滕艷芳(財務總監)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2023年的毛利率出現跳變
進一步看佳能科技數據,2021年至2023年的營業收入為2.42億元、2.47億元、2.86億元,表現穩步攀升,但同時期凈利潤分別為705.87萬元、2308.54萬元、5725.29萬元,2023年的凈利潤是2021年的8倍,毛利率方面也從2021年的26.27%到2022年的34.42%,再到2023年的47.44%,出現跳變。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是36.73%。

和可比公司放在一起可見,佳能科技的毛利率也明顯高出一截。

拆開看,2023年無論是“節能環保換熱設備”、“管道支吊架”,還是“金屬制品”,毛利率都有提升。

具體看,“節能環保換熱設備”收入占2023年的50.54%。對毛利率的提升,佳能科技解釋是2023年度非金屬換熱器(包含組合式換熱器)銷量增長,相比于金屬換熱設備,非金屬換熱器生產工藝不同,耗材成本增加,導致單位成本上升,單位售價同比增加;同時,由于非金屬換熱器有效解決了低溫煙氣露點腐蝕問題,具有較強的產品競爭力,客戶認可度較高,公司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使得公司節能環保換熱設備單位售價上升明顯快于單位成本的上升。但2024年上半年單位售價及單位成本均較2023年大幅下降,主要是銷售管殼式換熱器單價及單位成本較低,拉低了節能環保換熱設備產品平均單位售價和單位成本。
對于收入占比47.78%的“管道支吊架”,佳能科技解釋,2023年公司參與的部分項目對產品技術、交貨周期等要求較高,公司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向客戶提供符合項目工況要求的產品,從而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因此管道支吊架類產品的單位售價同比上升幅度明顯大于單位成本增幅。同樣在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出現下滑,佳能科技認為是公司進一步加深與煤化工行業大型客戶的合作,為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對此類大型客戶給予相對優惠的價格。
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數的,還有銷售費用率,而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數的,則有研發費用率。


超8000平房產權存瑕疵
從招股說明書看,佳能科技還有超8000平房產權存在瑕疵。
據悉,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佳能科技存在合計4381.60m2的房屋及建筑物未取得產權證書,占公司房屋及建筑物使用面積的比例約為7.34%;同時,公司還存在3936.00m2的土地未取得產權證書,占公司土地使用面積的比例為4.43%。
佳能科技表示,雖然公司已取得當地自然資源局、住建局合規證明及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出具的上市專版信用報告,公司實際控制人亦出具了承擔公司損失的承諾函,前述產權瑕疵預計不會對公司業務造成較大影響,但仍不能完全排除上述瑕疵權屬房屋建筑物被相關部門要求拆除、相關土地無法繼續使用或受到行政處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