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晨光
港交所數字化建設方面有了最新進展。
11月5日,港交所披露稱,計劃于2025年透過網上平臺,實現交易所買賣產品(ETP)的實物申購及贖回機制的數碼化及自動化,但仍須系統準備就緒及取得監管批準。
據港交所介紹,該平臺將整合到ETP一級市場的申購及贖回機制中,并應用分布式分類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簡稱DLT)及智能合約將主要的ETP市場參與者聯系起來,以提升整體ETP市場效率,推動其二級市場活動持續增長。
所謂ETP,即exchange traded products,交易所買賣基金及杠桿及反向產品。1999年11月,香港首只ETF——盈富基金上市。相關資料顯示,在香港上市的ETP產品逐步趨于多元化,股票型產品的基礎資產范圍擴大到亞太乃至全球,各類主題型產品也越來越豐富,港交所已上市了包含主動型、杠桿及反向等多種品類的ETP產品。
港交所產品買賣主管Jean-Francois Mesnard-Sense表示:“在活躍多變的市場環境下,速度和效率至關重要。ETP是香港交易所旗下增長最迅速的產品之一,數碼化的優化措施不僅能簡化市場參與者的操作流程,也有助提升產品生態圈流動性和ETP市場的活力,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該項優化措施是港交所不斷致力提升旗下ETP生態圈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其中一環,旨在取代現有的若干人手和紙本作業,簡化ETP的申購及贖回流程,從而推動市場活動。
港交所近年來一直在推動ETP市場的發展,如落實的相應措施,包括2019年在香港采納國際中央證券存管機構結算模式(ICSD);2020年實施新價位表及新持續報價莊家責任機制;以及2022年將ETF納入互聯互通合資格證券。
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港交所的ETP業務每年增長29%,于2024年首十個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到179億港元,打破2023年全年的相關金額,創下新高。截至2024年10月底,香港交易所上市的ETP共有194只,參與其中的發行人共有26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港交所上市了亞洲首只比特幣反向產品。該反向產品于7月份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為投資者提供捕捉比特幣價格變動的新工具。隨著亞洲首批6只虛擬資產現貨ETF于4月份在香港上市,連同于此前上市的亞洲首批3只虛擬資產期貨ETF,香港虛擬資產ETP產品日漸豐富。
港交所三季報顯示,9月27日的ETP總交易額創單日新高,達到767億港元,是上一次紀錄的兩倍多。2024年7月22日,滬深港通的ETF合資格產品范圍進一步擴大,港股通新增6只ETF,滬股通和深股通新增85只ETF,總數分別增至16只及225只。
近年來,香港證券市場數字化建設方面已經推動了多項舉措,未來大概率也會持續有相關措施推出。
去年11月22日,港交所將正式啟用IPO結算平臺FINI。相比之前的香港清算系統CCASS,FINI平臺將使新股從定價至掛牌的時間由原來的“T+5”縮短至“T+2”。大幅縮短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的結算流程,同時降低所有新股市場參與者的資金預付要求和營運風險。
去年10月,港交所推出的滬深港通交易結算加速平臺HKEX Synapse正式啟用。該平臺通過DAML智能合約技術,將交易后工作流程標準化及簡化,提高運營效率和透明度,同時降低結算風險。
今年7月,香港證監會宣布,建議無紙證券市場制度將于2025年底實施,其已就在香港推行無紙證券市場而制訂的附屬法例、守則及指引進行了咨詢,并發表了咨詢總結。監管指出,根據市場反饋,建議設定一個五年的過渡期,即在完成相關立法程序后,無紙證券市場制度將于2025年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