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編輯|劉海川
當地時間2024年11月5日,奉行“美國優先”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將與繼承約瑟夫·拜登衣缽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里斯圍繞總統之位展開最終對決。
今年的美國大選出現了一系列亂象:特朗普以美國史上首位被判有罪前總統身份參選并且遭遇多次暗殺未遂;現年82歲的美國總統拜登迫于黨內壓力在中途退選,由選民并不熟悉的副總統哈里斯替補。
哈里斯如果當選,美國將迎來歷史上首位女總統。特朗普再次重返白宮則意味著他兩次出任美國總統,之后將無法再參加大選。沒有了連任壓力,原本就不按常理出牌的特朗普將更加無所顧忌。
特朗普任總統時就用打貿易戰、接連“退群”、威脅北約成員國、與盟友摩擦不斷為單邊主義和“美國優先”做出注解。哈里斯則計劃延續拜登的大部分經濟和外交政策,加強與盟友的合作。
今年大選期間,共和黨公布了2024年黨綱,明確要確保美國在戰略上獨立于中國,具體措施包括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還發布“2025總統過渡計劃”,直接將中國定位為美國的“敵人”。美國民主黨公布的2024年黨綱基本延續了拜登政府的對華主張,但也首次將中國定義為“最具后果的戰略競爭對手”。
塵埃落定后,美國新總統將對中美關系和世界局勢產生怎樣的影響?
如何影響中美關系?
特朗普上一次出任美國總統時,美國政府在2017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首次明確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國防部還在《國防戰略》報告中表明,國家間的戰略競爭是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關切。為此,特朗普政府推出了“印太戰略”,聯合印度、日本等亞太國家遏制中國。
隨后特朗普批準了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就此掀起了貿易戰。美國政府同時還對盟友歐盟和其他國家進口的鋼鐵和鋁制品加征關稅。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再次舉起關稅“大棒”,宣布一旦重返白宮將對美國進口的所有商品征收10%到20%的關稅,對中國商品征收60%或者更高關稅。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對界面新聞表示,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對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將“說到做到”。他指出,加征關稅對特朗普而言不僅僅是談判手段,還是其相信的理念,特朗普認為加征關稅對美國有利并且是有效的經濟政策手段。
“對中國商品征收的關稅會不會達到60%,要取決于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具體種類,美國必須從中國進口商品的征稅可能不會這么高。”吳心伯預測。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也持相同觀點。他預測,特朗普在執政初期可能給中國一個“泰山壓頂”式的施壓,之后再開始開條件,“他會評估什么商品能加60%的稅,什么商品不能。”
除了沖擊雙邊貿易,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將打擊美國普通家庭。美國稅收政策中心指出,特朗普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的關稅、并對中國商品征收60%關稅將大幅推高美國進口商品的價格。價格上漲最終將由消費者承擔,經通脹調整后的美國家庭收入將下降。
稅收政策中心預測到2025年,美國家庭的稅后收入將平均下降1800美元。所有收入人群都會出現稅后收入下降,下降幅度從1.7%到1.9%不等。只有最高收入人群的下降幅度最小,約1.4%。美國經濟學家警告,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將再次推高通脹、影響美國經濟增長并沖擊農業等產業。中國是美國大豆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也是美國玉米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
除了特朗普本人對關稅的執念,美國共和黨也在今年7月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公布了新黨綱。
黨綱第五章明確了“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以保護美國工人和農民免受不公平的外國競爭。該章的目標之一是確保在戰略上獨立于中國,具體措施為共和黨人將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逐步停止進口必需品,并阻止中國購買美國的房地產和工業。
在此之前,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為總統選舉制定了長達900多頁的“2025計劃”。該計劃主張大規模逆轉和廢除民主黨推行的自由派政策、對政府系統進行改革,對外則呼吁進一步加大對中國的遏制、讓美國退出聯合國等對美國無益的國際機構。該計劃把中國直接定位為美國的“敵人”,“不是戰略伙伴或競爭對手”。
這份計劃出爐后遭到了美國多方批評。特朗普還特意在社交媒體發文,聲明自己與該計劃無關并且反對該計劃中的部分內容。但據美國媒體報道,上百名在特朗普政府工作過的人員參與了“2025計劃”,包括特朗普的前幕僚長馬克·梅多斯。
劉衛東指出,2024共和黨綱領就是圍繞特朗普制定的,“所以他很有可能會按照其中的一些內容來兌現自己的承諾。”針對“2025計劃”,雖然特朗普極力否認與該計劃之間的關系,但并不意味著他不會采用其中的部分內容。
劉衛東表示,特朗普上臺后初期的重點依然會放在國內議題上,共和黨綱領中絕大部分內容都是關于美國內政議題。“對華施壓可能不是他的重點,但他一定也會做一些事情。”
在對華施壓上,劉衛東認為特朗普對于中美關系的認知主要聚焦在經貿領域,因此他上臺后首先采取的舉措可能包括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征收60%關稅、對中企在墨西哥生產再向美國出口的電動車加征更高關稅。
除了特朗普本人,吳心伯認為,特朗普新政府中的對華極端鷹派不僅會在經濟上推動與中國脫鉤,還會在安全問題上加劇與中國的對抗,包括中國臺灣問題。
“這樣一來,中美關系在今后4年會出現大幅度波動,緊張升級、對抗加劇,甚至可能會出現重大危機。”吳心伯進一步表示,特朗普執政后中美合作的空間將大幅壓縮,合作議題將縮水,比如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特朗普是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曾帶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在美國的毒品管控、芬太尼問題上,美國依然需要中國的合作。但吳心伯認為,總體來看相比拜登政府,特朗普再次執政后中美關系中的合作成分將大幅減少,合作對雙邊關系的正面作用也會“非常非常有限”。
他預測,特朗普回歸的另一個變化是中美兩國之間的交往,無論是官方層面還是民間都會下降。特朗普政府中的極端鷹派也主張在外交上減少與中國接觸,降低兩國在社會層面的交流。
美國在進行總統大選同時,國會也在重新選舉。美國國會眾議院的全部435席和參議院的33席將進行改選,目前眾議院由共和黨掌控,民主黨把持參議院。
吳心伯認為,特朗普上臺時,即便民主黨拿下眾議院,在對華政策上也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民主黨控制眾議院后會在內政問題上向特朗普施壓,但在對華關稅上,民主黨總體也支持加征關稅,因此“不會對特朗普有太多牽制”。
美國民主黨公布的2024黨綱基本延續了拜登政府的對華主張,同時也首次將中國定義為“最具后果的戰略競爭對手”。哈里斯在大選中承諾將“確保美國,而不是中國贏得21世紀的競爭”。拜登執政時通過一系列盟友關系對中國進行圍堵,在保留特朗普時期對華征收的高關稅同時采取“小院高墻”政策限制中國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的發展。
截至今年4月,拜登政府已對中國319家企業實施制裁,數量甚至超過特朗普政府。在大選前,拜登政府還確定了對美國個人或企業在中國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領域投資的限制措施。 與此同時,中美之間也保持著高層對話和人文交流,并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繼續合作。
吳心伯預測,哈里斯如果當選美國總統,總體上會延續拜登的對華政策路線,但一些具體內容可能進行調整。
他指出,拜登是在特朗普之后上臺,2020年大選時特朗普曾攻擊拜登對華軟弱。拜登上臺后選擇了對華示強,“哈里斯沒有這樣的壓力,她的對華政策可以更多反映出美國國家利益的需求。”
吳心伯認為,哈里斯上臺后競爭仍然會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基調,某些領域還可能強化,但哈里斯會確保競爭不會導致中美之間發生沖突。在經貿關系上,“不排除哈里斯對特朗普時期加征的關稅進行一定調整,以減少美國的通脹壓力和對美國消費者以及進口商的利益損害。”
在合作上,哈里斯可能會推進現有的議程,包括禁毒合作、人工智能對話、兩軍交流、民間交流、應對氣候變化,還可能在一些國際熱點問題上加強協調。吳心伯預測,中美政府之間現有的近20個對話機制將有望保留,甚至可能擴大。
劉衛東也認為,哈里斯雖然會在總體上延續拜登的政策,但也會做出調整、展示自己與拜登的不同。
他指出,哈里斯此前的足跡主要在歐洲和拉美,與中國高層之間并沒有頻繁互動。由于哈里斯的執政履歷不長、傳統建制派的思維框架沒有那么牢固,她可能會愿意與中國保持接觸、了解中國的想法并對一些問題進行重新評估。
如何影響國際局勢?
從拜登上臺至今,俄烏沖突沒有停止的跡象。2023年10月爆發的新一輪巴以沖突則引發了也門胡塞武裝對紅海商船的襲擊、黎巴嫩與以色列的沖突以及以色列與伊朗直接空襲對方領土。
在俄烏沖突上,哈里斯已經表示將延續拜登政府的政策繼續為烏克蘭提供支持。特朗普則在大選中多次放話稱只要他上臺將迅速結束俄烏沖突,但他沒有透露要如何叫停雙方的戰斗。在美國國會,越來越多共和黨人要求停止對烏援助,把錢用在美國國內。
特朗普的顧問在大選前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透露,特朗普計劃“凍結”戰斗,認可烏克蘭的領土主張之時在烏東部設立自治區。歐洲軍隊將負責監督協議執行,美國不會派兵參與。透露消息的顧問稱,特朗普準備以烏克蘭在近年內不加入北約以及石油天然氣價格來說服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
劉衛東預計,如果特朗普上臺,他大概率將兌現承諾,用停止美國對烏克蘭武器出口或者其他方式迫使烏克蘭接受停火。吳心伯預計烏克蘭將不得不尋求停戰,“但不一定能很快達成和平協議,可能就是一個停戰的狀態。”
在巴以和中東問題上,特朗普是堅定的以色列支持者。他任總統時直接繞開巴以問題“兩國方案”,單方面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為了聯合阿拉伯國家遏制伊朗,他還促成了以色列與阿聯酋等四國的關系正常化。
在本次大選期間,雖然呼吁加沙停火,但特朗普的態度并不像對俄烏沖突般積極,也沒有放話稱將叫停巴以沖突。消息人士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透露,特朗普10月與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通話時讓內塔尼亞胡“做你應該做的”。吳心伯預計,由于特朗普對以色列的支持更加沒有底線,他如果重返白宮,中東的沖突還有可能進一步升級。
哈里斯則在大選期間更明顯表達了對內塔尼亞胡的不滿,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演講時哈里斯沒有到場。劉衛東表示,哈里斯對內塔尼亞胡的不滿一方面是她本身對人權問題的關注,另一方面則是民主黨政府從克林頓時期開始就與內塔尼亞胡不睦。
但他指出,哈里斯上臺并不意味著巴以沖突會停止。哈里斯如今的態度并不代表她成為總統后的態度,“在中東問題上,出于現實考慮,她出任總統后可能會比現在的立場更趨向于民主黨建制派,也就是拜登的立場。”
拜登雖然多次公開批評內塔尼亞胡,但也不斷強調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截至目前,美國依然沒有就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設置限制條件。
除了烏克蘭和中東等待著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北約成員國也緊盯著美國的動向。哈里斯已經表示將捍衛北約,稱北約盟友關系如鋼鐵般牢固。特朗普任總統時則多次對北約盟友發難,指責各國在軍費開支上沒有達到占GDP比例2%的目標、占美國便宜。
今年大選期間,特朗普再次對北約表示不滿,甚至稱會鼓勵俄羅斯攻擊那些軍費開支不達標的北約盟友。他也再一次威脅要考慮帶美國退出北約。吳心伯表示,特朗普回歸后,北約可能重新回到法國總統馬克龍所說的“腦死亡”狀態,“如果不是撤出的話,美國將大幅減少對北約的投入。”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上,劉衛東預測特朗普上臺后可能會在第一天就帶美國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停止對新能源使用的政府資助、重新支持油氣資源開采。
“他會在剛剛上任的階段就立刻采取行動,把該問題作為對保守派兌現承諾的一個標志性舉措。”
“國會山騷亂”重現?
哈里斯剛取代拜登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時,經過了一段“蜜月期”,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一度超過特朗普。但隨著大選投票日臨近,哈里斯在民調中的支持率優勢不斷縮小,博彩市場轉而看好特朗普勝出。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在大選投票前進行的最后一次全國民調顯示,哈里斯與特朗普的支持率均為49%,兩人處于勢均力敵狀態。民調還顯示僅有2%選民尚未決定給誰投票,折射出今年大選的白熱化程度。
截至上周日,全美有超過7500萬選民完成了提前投票、在哈里斯和特朗普之間做出了選擇。這一數字相當于2020年大選中投票選民總數的48%。
在對大選至關重要的7大搖擺州,哈里斯與特朗普也處于膠著狀態。多項民調顯示,兩人在選舉人票數最多的搖擺州賓夕法尼亞的支持率完全持平,在其他6州差距微弱。
內政問題上,哈里斯與特朗普在稅收、移民、墮胎權、社會福利上存在明顯區別。
哈里斯主張對大企業和富人增稅、為工薪家庭減稅,特朗普則主張大力減稅并讓2017年推出的《減稅和就業法案》政策永久生效。在遏制通脹和改善經濟上,哈里斯主張削減工薪階級的住房、食品等成本,提高最低工資,鼓勵投資;特朗普承諾大幅降低利率,允許更多石油鉆探、發展傳統能源以降低能源成本,減少政府監管釋放市場活力并讓制造業回流。
對移民問題上,特朗普態度強硬,準備完成邊境墻建設、停止向非法移民提供福利并進行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驅逐行動;哈里斯的重點則放在打擊非法移民入境。保障女性墮胎權是哈里斯競選的核心議題之一,特朗普表示不會簽署全國性禁令、讓各州自行解決墮胎權問題。
吳心伯認為,哈里斯在民調中之所以沒能保持住領先勢頭,主要是因為經濟和移民政策。拜登執政時期的高通脹和高利率,再加上其上任以來美墨邊境有約1000萬非法移民涌入引發了美國選民不滿。在這兩個選民最關注的議題上,作為拜登副手的哈里斯原本就處于不利地位,但她沒有提出明確有效的解決方案,特朗普則提出了受選民們歡迎的減稅。
劉衛東還表示,哈里斯優勢不再的原因在于沒有抓住開局良好的勢頭、坦率明確自己的政策立場,在很多問題上模棱兩可,“哈里斯唯一關注的是擊敗特朗普,但這并不是選民最關注的問題。”
他指出由于選情膠著、兩黨對立,今年大選結果推遲數天出爐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哈里斯以微弱優勢取勝,特朗普“絕對不會”接受這樣的結果。相關的戰場州將出現共和黨或民主黨不承認選票統計結果的情況,之后可能有重新計票甚至訴訟。
2020年大選投票于當地時間11月3日舉行,由于特朗普和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和佐治亞的得票差距微弱,美聯社直到7日才確定拜登勝選。2000年大選中,佛羅里達州多次重新計票,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官司打到了聯邦最高法院,選舉日36天后才確定大選最終結果。
在2020年大選結果出爐后,反對拜登當選的特朗普支持們還在華盛頓舉行了大規模示威活動,部分示威者直接闖入美國國會大廈,國會大廈自200多年來首次被占領。國會山騷亂事件造成5人死亡,特朗普因此遭到刑事訴訟。
劉衛東預計,如果特朗普在今年大選中敗選,類似“國會山騷亂”的事件會再次發生并且規模可能更大。“特朗普已經多次表態,只要他輸掉大選就是民主黨作弊。這意味著只要特朗普敗選,他的支持者肯定會鬧事。”
吳心伯也認為一旦特朗普敗選,支持者鬧事基本已成定局。但由于特朗普并非在位總統、能調動的資源有限,在拜登政府做好預防應對措施的情況下,類似沖擊國會山的嚴重騷亂或不會重現。
美國正在加強大選安保措施。多州將在關鍵計票中心屋頂部署狙擊手并派無人機進行監控,華盛頓特區將有3000名警察輪崗,多州的國民警衛隊也處于待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