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透支退休金、花光“小金庫”,中老年短劇“套牢”全民爸媽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透支退休金、花光“小金庫”,中老年短劇“套牢”全民爸媽

被收割的高價“韭菜”。

文 | 顯微故事 楚樵

編輯 | 卓然

短劇又火了。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年輕人,而是中老年人。

9月,WETRUE短劇熱度榜上,《團寵老媽惹不起》霸榜三天,累計熱力值超1700W。DataEye短劇熱力榜上,《五十歲保姆嫁豪門》穩坐TOP5,上線一周播放量近3000萬。

早前,《閃婚老伴是豪門》更是連續登頂,半個月播放量破5億,話題量超15億。

中老年短劇如雨后春筍,頻頻霸屏短視頻平臺。霸總、甜寵、復仇、逆襲等曾經風靡于年輕群體中的元素迅速下沉到中老年人群。

如今,土味短劇已經成為很多中老年人不可或缺的“電子榨菜”。

據貝殼財經報道,短劇行業已坐擁近七成的中老年觀眾。這一群體正強勢崛起,成為驅動短劇市場的新消費主力。

與此同時,有短劇制作人月入4億的“神話”也在坊間流傳。

據報道,2023年國內短劇市場規模達到373.9億元,預計2024年將超過500億元,數字可謂驚人,要知道歷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最高票房也不過600億元,短劇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覷。

不過,短劇爆火的同時也存在劇情低俗、擦邊狗血、同質化泛濫,以及誘導消費、自動劃扣等亂象。一些“不會尋找盜版,只會點擊付款”的中老年人更是一再被“套路”,付出成千上萬的代價……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如果不是舅媽提起,沈悅還不知道短劇的風已經吹向了中老年人。

國慶長假回老家,舅媽見到沈悅就跟她嘮叨,說舅舅現在迷上了手機短劇,每天從早刷到晚。

看短劇本無可厚非,舅舅已經退休了,每天在家無所事事,令舅媽生氣的是,舅舅幾個月來通過各種小程序充值,已經花光了兩萬元“小金庫”。

要不是有一次去超市付錢的時候舅舅的“金庫”余額不足,舅媽還不知道舅舅癡迷短劇至此。

圖 | 各類霸總題材的中老年短劇

沈悅舅舅每月退休金只有三千多元,他在短劇充值上花掉的兩萬塊錢相當于他半年的退休工資。

沈悅有點難以置信,平時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都嫌貴的舅舅,居然忽然變得這么“豪”了。

“太可怕了,錢這么輕易就花出去了!每筆充值金額雖然看起來不大,可架不住次數多啊,一天幾十塊,累積起來,一個月就是幾千塊!”舅媽抱怨道。

舅舅也意識到自己有些行為失控,努力想要克制自己不再充值,但每次看到手機應用里推出的新劇情,又忍不住再次點擊付費按鈕。

“那些短劇,一開始十幾集都是免費的,我心想就隨便看看唄。結果一看就上頭了,正看得起勁兒呢,它就突然開始收費了。看完一集,心里就癢癢的,還想接著看下一集,根本停不下來!”舅舅一臉無奈。

以“中老年短劇”為關鍵詞在社交平臺搜索,沈悅發現,隨處可見年輕人的吐槽帖——父母省吃儉用,結果在短劇上花了成千上萬。

一位網友發筆記說,偶然發現媽媽看短劇上癮不知該怎么辦,引起很多年輕人的共鳴。大家紛紛在評論區留言,分享自己的類似困擾:

“我媽也是,退休金一半都搭進去了”;

“我媽追的那些短劇,39.9元才8集,而且一集都不到5分鐘”;

“我媽在短劇上已經花了一萬多塊了,根本勸不了”……

更有甚者,有些老年人因為熬夜看短劇而突發疾病,被送進醫院……

“剛為孩子沉迷游戲發愁,又開始愁父母沉迷短劇。”有人這樣描述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顧盼也是偶然看到父親微信上的支付記錄,才知道他為看短劇已經花掉5000多元了,而父親自己卻堅稱沒支付過那么多錢。

顧盼深入研究之后才發現其中的門道,有些短劇小程序在用戶首次訂閱之后,會默認自動續費,并且不再通知用戶擅自扣款。

原本對網絡使用就很生疏的中老年人,對這樣的支付陷阱防不勝防,錢被扣了還不知道怎么回事。

這也是短劇市場的亂象之一。

大數據研究院2023年12月的問卷調查顯示,五成用戶在短劇消費中遭遇虛假廣告,四成用戶開通全站會員后仍需額外付費觀看其它劇集,超過30%用戶充值后小程序下架,無法使用。

對此,央視也曾有過相關報道: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互聯網知識不健全、網絡消費辨別能力差,誘導其進行不必要的消費。

今年1月份,中國消費者協會揭曉了2023年第四季度消費維權領域的熱點話題,短視頻平臺的相關問題赫然在列。

“一部短劇通常在100集左右,有的兩三百集,每集時長1~3分鐘。若要完整追完一部短劇,所需費用往往要兩三百元,這是主流長視頻平臺一年的會員費。雖然有些小程序也可以充年費,但是年費基本都在數千元。”顧盼說。

跟年輕人相比,中老年人反“割非菜”的意識比較弱,且不擅長尋找免費的“平替”資源。

鑒于此,短劇制作公司逐漸放棄年輕觀眾,轉而啟動了針對中老年群體的“收割”計劃。

互聯網是一個創造暴富神話的玄幻地帶。

無論是直播帶貨的興起,還是短劇的異軍突起,都在不斷地證實這一點。

自從去年小程序短劇點燃豎屏觀影熱潮以來,短劇穩居熱門賽道的前排席位,成為為數不多的吸金領域之一。

據媒體報道,當前國內各大平臺的付費短劇每日充值金額近6000萬元,節假日期間,這一數字更是躍升至億元以上。

咪蒙團隊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和《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兩部短劇,僅在寒假期間就創收過億,成為業界神話。

時間短、投入低、回報快,短劇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起初,玩家多是一些草臺班子,而現在,專業演員、知名影視公司,以及頭部網紅爭相入局。

橫店有一幢專門拍攝微短劇的大樓,從去年9月開業至今,一直門庭若市,幾天拍一部,量產“豪門霸總”與“中年保潔”的甜虐戲碼。

在這里,時間被無限壓縮,情感被無限放大,每一幀畫面似乎都寫著“暴富”兩個字。

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讓利益最大化,劇作方往往采用“快餐式”的制作模式,導致短劇質量良莠不齊。

瘋狂小楊哥公司三只羊出品的短劇《傅爺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就被指粗制濫造,市場反響不佳,最終慘淡收場。

在短劇市場中,類似現象屢見不鮮。

當《閃婚五十歲》、《保潔老媽無極歸來》等爆款出現后,諸多相似題材便蜂擁而至,第一時間批量復制,試圖在中老年市場開疆拓土。

但這些速成短劇,往往質量粗糙,劇情荒誕,眼睛盯準的只是中老年觀眾的錢包。

基于這樣的前提,“撲街”也是常事。

有自媒體爆料,短劇制作公司杭州益夢因上線27部短劇全部冷遇,虧損3000萬,無奈宣布解散。

也有不少從其它領域轉戰短劇市場的個體從業者,在經歷虧損后重新做回老本行。

據業內人士透露,短劇行業對外數字雖然亮眼,但實際利潤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多,給到平臺的投流成本占到收入的80%甚至更高。

例如,一部收入達到千萬級別的微短劇,其中大約有800萬被用于在各個短視頻平臺的宣傳推廣上。

在扣除劇本創作、場地租賃、演員薪酬以及人工等各項成本之后,實際上能夠實現盈利的微短劇數量并不多。

8天充值過億的爆款短劇《無雙》制作方就曾說過,該劇真正到手的利潤只有幾百萬元。

這樣看來,短視頻平臺才是最大的贏家。難怪有短劇從業者稱,大家都在為平臺打工。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黯然離場。在這場令人血脈噴張的短劇狂潮中,有人憑借才華與機遇扶搖直上,也有人在波濤洶涌中迷失方向,成為他人故事的背景板。

意識到舅舅成為“網癮老人”后,沈悅在耐心溝通并獲得舅舅點頭應允的前提下,將他微信和支付寶上綁定的銀行卡暫時解綁,并幫他挑選和安裝了幾款適合老年人娛樂和消遣的免費APP。

談到那些利用算法、設計陷阱誘導老年人消費的小程序和推流平臺,沈悅很憤慨,但對于舅舅看短劇這一行為本身,她的態度則比較開放: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娛樂方式和精神寄托,我也有自己的電子榨菜。

中老年人追短劇,跟我們年輕人刷短視頻、打游戲差不多,都是娛樂、放松和解壓的方式。如果他們能在其中找到樂趣和滿足,我們做晚輩的,也不必過多干涉。”

對此,顧盼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我自己是不看短劇的,總感覺有點低劣和降智,但是如果我真嘗試看了,也不一定不會深陷進去。

我能理解喜歡這些短劇的中老年人,生活本來就挺累的,圖個開心嘛。這些短劇從本質上講,跟以前家長里短的電視劇沒啥區別,無外乎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與紛擾,比如情感糾葛、婆媳關系、職場紛爭等等。

當電視不再是大家的觀看場景,被短劇攻陷也就很正常了。”

在影視行業工作多年的資深媒體人劉剛表示,雖然自己是一個對內容有著極高要求,近乎潔癖的人,但看到長輩們追短劇打發時間,他也表示理解:

“短劇的受眾,往往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人群。對于中老年觀眾而言,制作粗糙還是精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他們有共鳴。

短劇將娛樂和商業化屬性放大到極致,15秒小反轉,30秒大推進,讓觀眾的情緒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的滿足和釋放。中老年朋友通過刷短劇,在體驗‘虐戀、重生、暴富’等虛擬人生的同時,也在尋求著心理上的滿足。

這些快餐式短劇,雖然可能缺乏深度和藝術性,但它們卻以特有的方式,精準地抓住了中老年觀眾的心。”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透支退休金、花光“小金庫”,中老年短劇“套牢”全民爸媽

被收割的高價“韭菜”。

文 | 顯微故事 楚樵

編輯 | 卓然

短劇又火了。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年輕人,而是中老年人。

9月,WETRUE短劇熱度榜上,《團寵老媽惹不起》霸榜三天,累計熱力值超1700W。DataEye短劇熱力榜上,《五十歲保姆嫁豪門》穩坐TOP5,上線一周播放量近3000萬。

早前,《閃婚老伴是豪門》更是連續登頂,半個月播放量破5億,話題量超15億。

中老年短劇如雨后春筍,頻頻霸屏短視頻平臺。霸總、甜寵、復仇、逆襲等曾經風靡于年輕群體中的元素迅速下沉到中老年人群。

如今,土味短劇已經成為很多中老年人不可或缺的“電子榨菜”。

據貝殼財經報道,短劇行業已坐擁近七成的中老年觀眾。這一群體正強勢崛起,成為驅動短劇市場的新消費主力。

與此同時,有短劇制作人月入4億的“神話”也在坊間流傳。

據報道,2023年國內短劇市場規模達到373.9億元,預計2024年將超過500億元,數字可謂驚人,要知道歷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最高票房也不過600億元,短劇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覷。

不過,短劇爆火的同時也存在劇情低俗、擦邊狗血、同質化泛濫,以及誘導消費、自動劃扣等亂象。一些“不會尋找盜版,只會點擊付款”的中老年人更是一再被“套路”,付出成千上萬的代價……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如果不是舅媽提起,沈悅還不知道短劇的風已經吹向了中老年人。

國慶長假回老家,舅媽見到沈悅就跟她嘮叨,說舅舅現在迷上了手機短劇,每天從早刷到晚。

看短劇本無可厚非,舅舅已經退休了,每天在家無所事事,令舅媽生氣的是,舅舅幾個月來通過各種小程序充值,已經花光了兩萬元“小金庫”。

要不是有一次去超市付錢的時候舅舅的“金庫”余額不足,舅媽還不知道舅舅癡迷短劇至此。

圖 | 各類霸總題材的中老年短劇

沈悅舅舅每月退休金只有三千多元,他在短劇充值上花掉的兩萬塊錢相當于他半年的退休工資。

沈悅有點難以置信,平時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都嫌貴的舅舅,居然忽然變得這么“豪”了。

“太可怕了,錢這么輕易就花出去了!每筆充值金額雖然看起來不大,可架不住次數多啊,一天幾十塊,累積起來,一個月就是幾千塊!”舅媽抱怨道。

舅舅也意識到自己有些行為失控,努力想要克制自己不再充值,但每次看到手機應用里推出的新劇情,又忍不住再次點擊付費按鈕。

“那些短劇,一開始十幾集都是免費的,我心想就隨便看看唄。結果一看就上頭了,正看得起勁兒呢,它就突然開始收費了。看完一集,心里就癢癢的,還想接著看下一集,根本停不下來!”舅舅一臉無奈。

以“中老年短劇”為關鍵詞在社交平臺搜索,沈悅發現,隨處可見年輕人的吐槽帖——父母省吃儉用,結果在短劇上花了成千上萬。

一位網友發筆記說,偶然發現媽媽看短劇上癮不知該怎么辦,引起很多年輕人的共鳴。大家紛紛在評論區留言,分享自己的類似困擾:

“我媽也是,退休金一半都搭進去了”;

“我媽追的那些短劇,39.9元才8集,而且一集都不到5分鐘”;

“我媽在短劇上已經花了一萬多塊了,根本勸不了”……

更有甚者,有些老年人因為熬夜看短劇而突發疾病,被送進醫院……

“剛為孩子沉迷游戲發愁,又開始愁父母沉迷短劇。”有人這樣描述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顧盼也是偶然看到父親微信上的支付記錄,才知道他為看短劇已經花掉5000多元了,而父親自己卻堅稱沒支付過那么多錢。

顧盼深入研究之后才發現其中的門道,有些短劇小程序在用戶首次訂閱之后,會默認自動續費,并且不再通知用戶擅自扣款。

原本對網絡使用就很生疏的中老年人,對這樣的支付陷阱防不勝防,錢被扣了還不知道怎么回事。

這也是短劇市場的亂象之一。

大數據研究院2023年12月的問卷調查顯示,五成用戶在短劇消費中遭遇虛假廣告,四成用戶開通全站會員后仍需額外付費觀看其它劇集,超過30%用戶充值后小程序下架,無法使用。

對此,央視也曾有過相關報道: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互聯網知識不健全、網絡消費辨別能力差,誘導其進行不必要的消費。

今年1月份,中國消費者協會揭曉了2023年第四季度消費維權領域的熱點話題,短視頻平臺的相關問題赫然在列。

“一部短劇通常在100集左右,有的兩三百集,每集時長1~3分鐘。若要完整追完一部短劇,所需費用往往要兩三百元,這是主流長視頻平臺一年的會員費。雖然有些小程序也可以充年費,但是年費基本都在數千元。”顧盼說。

跟年輕人相比,中老年人反“割非菜”的意識比較弱,且不擅長尋找免費的“平替”資源。

鑒于此,短劇制作公司逐漸放棄年輕觀眾,轉而啟動了針對中老年群體的“收割”計劃。

互聯網是一個創造暴富神話的玄幻地帶。

無論是直播帶貨的興起,還是短劇的異軍突起,都在不斷地證實這一點。

自從去年小程序短劇點燃豎屏觀影熱潮以來,短劇穩居熱門賽道的前排席位,成為為數不多的吸金領域之一。

據媒體報道,當前國內各大平臺的付費短劇每日充值金額近6000萬元,節假日期間,這一數字更是躍升至億元以上。

咪蒙團隊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和《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兩部短劇,僅在寒假期間就創收過億,成為業界神話。

時間短、投入低、回報快,短劇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起初,玩家多是一些草臺班子,而現在,專業演員、知名影視公司,以及頭部網紅爭相入局。

橫店有一幢專門拍攝微短劇的大樓,從去年9月開業至今,一直門庭若市,幾天拍一部,量產“豪門霸總”與“中年保潔”的甜虐戲碼。

在這里,時間被無限壓縮,情感被無限放大,每一幀畫面似乎都寫著“暴富”兩個字。

為了節約時間和成本,讓利益最大化,劇作方往往采用“快餐式”的制作模式,導致短劇質量良莠不齊。

瘋狂小楊哥公司三只羊出品的短劇《傅爺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就被指粗制濫造,市場反響不佳,最終慘淡收場。

在短劇市場中,類似現象屢見不鮮。

當《閃婚五十歲》、《保潔老媽無極歸來》等爆款出現后,諸多相似題材便蜂擁而至,第一時間批量復制,試圖在中老年市場開疆拓土。

但這些速成短劇,往往質量粗糙,劇情荒誕,眼睛盯準的只是中老年觀眾的錢包。

基于這樣的前提,“撲街”也是常事。

有自媒體爆料,短劇制作公司杭州益夢因上線27部短劇全部冷遇,虧損3000萬,無奈宣布解散。

也有不少從其它領域轉戰短劇市場的個體從業者,在經歷虧損后重新做回老本行。

據業內人士透露,短劇行業對外數字雖然亮眼,但實際利潤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多,給到平臺的投流成本占到收入的80%甚至更高。

例如,一部收入達到千萬級別的微短劇,其中大約有800萬被用于在各個短視頻平臺的宣傳推廣上。

在扣除劇本創作、場地租賃、演員薪酬以及人工等各項成本之后,實際上能夠實現盈利的微短劇數量并不多。

8天充值過億的爆款短劇《無雙》制作方就曾說過,該劇真正到手的利潤只有幾百萬元。

這樣看來,短視頻平臺才是最大的贏家。難怪有短劇從業者稱,大家都在為平臺打工。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黯然離場。在這場令人血脈噴張的短劇狂潮中,有人憑借才華與機遇扶搖直上,也有人在波濤洶涌中迷失方向,成為他人故事的背景板。

意識到舅舅成為“網癮老人”后,沈悅在耐心溝通并獲得舅舅點頭應允的前提下,將他微信和支付寶上綁定的銀行卡暫時解綁,并幫他挑選和安裝了幾款適合老年人娛樂和消遣的免費APP。

談到那些利用算法、設計陷阱誘導老年人消費的小程序和推流平臺,沈悅很憤慨,但對于舅舅看短劇這一行為本身,她的態度則比較開放: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娛樂方式和精神寄托,我也有自己的電子榨菜。

中老年人追短劇,跟我們年輕人刷短視頻、打游戲差不多,都是娛樂、放松和解壓的方式。如果他們能在其中找到樂趣和滿足,我們做晚輩的,也不必過多干涉。”

對此,顧盼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我自己是不看短劇的,總感覺有點低劣和降智,但是如果我真嘗試看了,也不一定不會深陷進去。

我能理解喜歡這些短劇的中老年人,生活本來就挺累的,圖個開心嘛。這些短劇從本質上講,跟以前家長里短的電視劇沒啥區別,無外乎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與紛擾,比如情感糾葛、婆媳關系、職場紛爭等等。

當電視不再是大家的觀看場景,被短劇攻陷也就很正常了。”

在影視行業工作多年的資深媒體人劉剛表示,雖然自己是一個對內容有著極高要求,近乎潔癖的人,但看到長輩們追短劇打發時間,他也表示理解:

“短劇的受眾,往往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人群。對于中老年觀眾而言,制作粗糙還是精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讓他們有共鳴。

短劇將娛樂和商業化屬性放大到極致,15秒小反轉,30秒大推進,讓觀眾的情緒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的滿足和釋放。中老年朋友通過刷短劇,在體驗‘虐戀、重生、暴富’等虛擬人生的同時,也在尋求著心理上的滿足。

這些快餐式短劇,雖然可能缺乏深度和藝術性,但它們卻以特有的方式,精準地抓住了中老年觀眾的心。”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福建省| 海城市| 缙云县| 潢川县| 盐池县| 山西省| 乐至县| 察隅县| 皮山县| 化德县| 鹤壁市| 黑水县| 葵青区| 天峻县| 方城县| 邯郸县| 如皋市| 灵山县| 龙川县| 泾川县| 九龙坡区| 宁蒗| 虹口区| 樟树市| 于都县| 永嘉县| 融水| 太保市| 光山县| 鲁山县| 万全县| 长武县| 扶沟县| 武隆县| 菏泽市| 绥宁县| 柳林县| 衡阳市| 正宁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