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氪度
當大城市生活變得愈加忙碌和精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背上背包,投向中國小縣城。不是為了遠離喧囂,而是為了融入另一種生活氣息。這幾年,從橫峰、磐安到鎮平,小縣城旅游逐漸成為一種潮流。許多縣城不再是 “土” 和 “落后” 的代名詞,而逐漸成為一個個 “寶藏之地”,讓年輕人們重新審視這種與以往不同的城市生活。
與此同時,縣城經濟在政策支持、產業升級等利好中快速發展。像湖北通城的砂布產業、河北大城的紅木產業,都通過縣域經濟的特色化發展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目光。經濟、文化、旅游產業的多維“破圈”,在這種趨勢之下逐漸成為了一場讓縣城重回大眾視野的變革。本文將從年輕人的旅行體驗與產業結構變化等理性視角,一同探討這種“破圈”潮流帶來的現象和背后意義。
一、從“逃離”到“擁抱”:小縣城旅行,超越打卡
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輕人,過去常常希望借旅行短暫逃離都市的快節奏。然而,隨著大城市周邊的熱門景點被過度開發,小縣城逐漸成為年輕人理想的“逃離”之地。然而,這種“逃離”正在發生變化:小縣城不再是單純的“打卡”景點,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替代。年輕人在這里體驗本地人的日常,慢下來去感受一種沒有被過度商業化的生活節奏。
湖北通城:一種帶有工廠美學的體驗之旅
湖北通城便是一個典型案例。通城的砂布產業占據了全國市場的60%,這里的砂布小鎮成為年輕人打卡的“工廠美學”地標。在大城市里幾乎找不到如此接地氣的生產氛圍,年輕人來到這里,感受從砂布原料到成品的制作過程,并參與手工研磨的體驗。這種“原生態”的工藝讓他們感受到一種沉浸式的生活狀態。這樣的工業美學不僅提升了縣域旅游的吸引力,也推動了砂布產業的品牌發展,讓年輕人對小縣城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歸屬感。
二、產業升級的背后:小縣城崛起的不只是景點
小縣城的“破圈”遠不止于景點的打造,其背后是縣域經濟在產業升級、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蓬勃發展。從2019年開始,國家政策密集推出支持縣城經濟的措施,加之當地政府引導新興行業布局與數字化發展,小縣城產業逐漸形成自成體系的生態圈。
浙江磐安:高新技術產業帶動的縣域創新
浙江磐安的小縣城崛起并非僅靠旅游,而是基于高新技術產業的強大支撐。2024年上半年,磐安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達到了4.76億元,同比增長30.7%。這樣的快速增長不僅僅是數字的攀升,而是在本地經濟中形成了一個新的“核心驅動”。磐安通過研發投入,逐漸將高新技術產業升級為支柱產業之一,讓縣域經濟擁有更多元的結構。對于年輕人來說,小縣城的創新氣息和傳統的鄉土風貌結合,既讓人找到歸屬感,也讓年輕人感受到時代的脈動。
三、小縣城的“網紅帶貨”:年輕人的互動與消費升級
當提到小縣城的崛起,我們不能忽略本地“網紅”的力量。從社交媒體平臺上的一位百萬粉絲博主,到電商直播平臺上推廣橫峰農產品的主播,他們不僅是縣城經濟的“宣傳大使”,更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符號。
江西橫峰:從電商培訓到“網紅經濟”的發展
在江西橫峰,政府通過電商培訓和支持,培養了一批擁有百萬粉絲的直播“網紅”,這些年輕的“主播”們通過展示縣域農產品和地方特色,打破了傳統的“銷售-消費”模式。游客不僅是“消費者”,還通過線上互動成為了一種“體驗者”,在社交媒體上傳播橫峰的風土人情。2022年,該地電商人才培訓達到了3254人次,并在此基礎上打造了農產品直播帶貨的經濟鏈條,將橫峰的農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橫峰的“網紅經濟”不僅推動了農產品銷售,也讓小縣城通過“網紅”文化破圈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這種帶有強烈互動性的消費模式,讓年輕人覺得自己不僅僅是在購買商品,而是參與了一場由年輕人主導的縣域“文化輸出”。對他們來說,在小縣城購買一份農產品或體驗一次直播推薦,不再僅僅是“消費行為”,更是一種個性化的生活態度。
四、“新鄉土文化”與傳統產業的共生
在縣域經濟崛起的背后,是對傳統文化和產業的重新定位。小縣城通過注入“新鄉土文化”元素,讓年輕人得以深度接觸本地特色,并在文化體驗中尋找到精神歸屬。這種新鄉土文化不僅僅是鄉村田園風光,更是一種鄉土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成為了年輕人生活中一種新的“文化標識”。
河北大城:紅木產業與新興旅游結合的“破圈”
河北大城的紅木產業便是這種文化共生的典范。以南趙扶鎮為中心的大城縣,紅木產業產值達到了80億元,并與雄安新區建立了合作關系,將紅木產業推廣到更高端的市場。年輕人來到這里,不僅能看到紅木制作的過程,還能體驗制作手工藝品的過程。這種手工體驗活動讓年輕人感受到勞動的成就感,也將傳統的紅木工藝轉化成一種具備年輕文化調性的消費產品。
五、城市年輕人對“破圈”旅行的感性視角與理性反思
小縣城的崛起不僅僅是旅游和消費層面的現象,更是當代年輕人對城市生活、消費主義的深刻反思。在大城市,消費變成了一種“被動的生活模式”,而在小縣城,消費與生活融為一體。在這些縣城中,年輕人可以通過樸素的生活找到一種與生活真實的“連接”,讓人感受到來自小地方的溫暖和接納。
河南鎮平:一個讓年輕人回歸生活的“新家園”
河南鎮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2024年國慶期間,鎮平迎來了48.7萬人次的游客,創造了5780萬元的旅游收入。鎮平不僅是古老的非遺文化之地,也因其恬淡的縣城生活方式而廣受歡迎。一位在鄭州工作的90后,在鎮平待了幾天后分享到,“這里讓我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氣氛。相比大城市的高樓大廈,這種帶著土味的質樸更加有吸引力”。她的社交媒體分享收獲了上千條點贊,更多人因此關注到小縣城的獨特魅力。
鎮平的崛起之所以引起共鳴,不僅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消費主義”之外的需求,也因為它讓年輕人重新發現了與現代生活形成對比的“慢節奏”。
小結:小縣城的未來不僅是年輕人的“避風港”,更是中國旅游的新可能
小縣城的崛起不只是風潮和現象,而是年輕人在消費選擇、生活方式、文化歸屬上進行的一種“去中心化”的選擇。通過這些小縣城,我們看到了年輕人對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探索,看到了他們在鄉土文化中找到的歸屬感,也看到了他們在這場“破圈”旅行中對未來的思考。
未來,中國的小縣城將不再只是一個供人們逃離的暫時避風港,而是成為一個有韻味、有溫度、有“人間煙火氣”的旅行目的地。年輕人在這里找到的,不只是新鮮體驗,更是一種與生活更為貼近的“新生活模式”。
小縣城在這場復興潮中,注定會成為一個嶄新的China Travel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