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消金界
網絡小貸牌照,正在排隊注銷中。
10月30日,廣州市金融監管局發布了一則公告,內容是關于注銷廣州保利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利小貸”)試點資格的公示。
早在今年8月份,保利小貸曾在廣州聯合產權交易所將其100%股權以轉讓底價約2.8億元進行了掛牌出售。從財務指標來看,截至2023年底,保利小貸的資產總額為43616.73萬元,負債總額為15531.93萬元,經計算其凈資產為28084.8萬元。
問題來了:為何保利小貸沒有完成股權轉讓的交易,而是選擇了自主注銷小額貸款公司試點資格?
消金界了解到,大部分網絡小貸玩家之所以選擇自主注銷、而非轉讓牌照的原因,主要在于監管政策對于牌照受讓方的要求過于嚴格。當下市場,能夠承接牌照的主體寥寥無幾。
而在“退金令”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央企清退旗下網絡小貸牌照。這讓本就在大規模退出市場的網絡小貸牌照更難交易。
01 盤點那些年自主注銷的網絡小貸
第一波網絡小貸注銷潮,始于2017年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對的整治。
2017年12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明確統籌監管,開展對網絡小額貸款清理整頓工作。
消金界發現,包括國美、趣店等,都在這波整治范圍之內。其中,趣店旗下的撫州趣分期小貸早在2019年就被取消網絡小貸資質,直至2024年才正式注銷。
2020年11月,《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發。根據《征求意見稿》要求,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2022年3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強調穩妥推進并盡快完成大型平臺公司整改工作。自此之后,互聯網小貸牌照的整合進程便駛入快車道,清退與增資同步進行。以京東、阿里、攜程、百度、小米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頭部企業,掀起了一波集中的互聯網小貸牌照注銷潮。
消金界注意到,這一波牌照注銷潮,主要是試點系公司主動申請,配合監管部門的指導,整合同類型地方金融牌照,最終小貸公司牌照主體將僅保留一家。
比如,此前京東旗下共有四張網絡小貸牌照。整合之后,最終只保留了位于重慶的京東盛際小貸,目前注冊資本金80億元。再比如,平安普惠先后注銷了旗下三張網絡小貸牌照——湖南平安普惠小貸、深圳平安普惠小貸、重慶金安小貸。
今年以來,小貸行業更是持續收縮。加上“退金令”政策的指引,央企被要求更聚焦于其主營業務,逐步退出非核心金融領域。包括電信旗下的翼支付、保利等央企,都在這波范圍之內。
另外就是投訴壓力較大等因素影響,在消保成為行業重心之后,一些小貸公司放棄牌照,悄然轉身為科技公司。
02 有地方監管暫停交易,有地方交易較為活躍
除了政策指引,網絡小貸牌照退出與否,與地方監管政策有著很大的關系。
比如,近些年,江西、重慶等地正在加快互聯網小貸的出清,對于空殼、失聯以及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機構,都會逐步引導退出。此外,這些地方監管并不支持牌照的轉讓交易。
比如,被稱為“小貸之都”的重慶,其小貸行業的發展一直是全國小貸發展的風向標。此前有接近監管的人士表示,重慶最終只會保留幾家大廠的網絡小貸牌照,其余的都會面臨被注銷。
實際上,近些年重慶的網絡小貸牌照一直在清退中,未有新晉玩家入場。
2024年8月,重慶地方金融管理局公布2024年1-8月重慶市小額貸款公司退出行業公示表,其中中鴻小貸、眾網小貸兩家網絡小貸公司在最新清退名單之列。
相比而言,廣東地區的監管政策更加友好,大有趕超重慶“小貸之都”的局勢。縱觀近兩年拿下互聯網牌照的機構,如如快手、信用飛等,大部分在廣州完成股權交易。
即便如此,也不意味著廣東省的要求更為寬松。
此前消金界了解到,想要在當地收購網絡小貸牌照的主體,需要滿足“上會計年度總資產不低于10億元”“上年度凈資產不低于5000萬元”“近三年連續盈利,且上一年度累計凈利潤超300萬元”等要求。
此外,廣東省很多互聯網小貸注冊資本金只有1億元,真正過戶時,監管還會要求增資到3-5億元。
“我們以前還想收購一塊網絡小貸牌照,現在只能做做通道業務了。”一位從業者對此表示。如果這個行業存在階層的話,那么手握網絡小貸牌照的人,可以憑借牌照實現階層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