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光伏電池龍頭海南鈞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鈞達股份”)再度向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港股主板上市。
這是鈞達股份(002865.SZ)2024年第二次向港交所遞表,早在今年2月份,鈞達股份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但其后財務數據失效,便又在10月14日重新遞交了招股書。
轉型遭遇行業內卷,業績由盈轉虧
公開資料顯示,鈞達股份上市于2017年,在光伏市場,主要專注于光伏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不過鈞達股份布局光伏行業的時間并不長,成立于2003年的鈞達股份,最初主營汽車內外飾業務,銷售汽車儀表板、前后保險杠等產品。
2021年9月,為了扭轉公司的經營困境,鈞達股份開始布局光伏產業。當時鈞達股份收購了光伏電池企業捷泰科技51%的股權,此后在2022年6月又收購捷泰科技剩余49%的股權,同時將公司原有汽車飾件業務置出。
自此,鈞達股份完成了從汽車零部件廠商到光伏電池龍頭企業的華麗轉型。
2022年,光伏行業快速增長,鈞達股份吃上了轉型紅利,當年營收達到115.95億元,同比增長304.95%;利潤7.17億元,與上一年1.79億元的虧損相比,實現扭虧為盈。2023年,鈞達股份營收為186.57億元,利潤為8.16億元,均同比增長。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的出貨量計,在專業制造商中,鈞達股份的N型TOPCon電池全球市場份額約46.5%,排名第一;鈞達股份的光伏電池全球市場份額約12.8%,排名第四。
雖然公司市場銷量很高,不過由于行業競爭壓力大,光伏產品價格下降程度日益加劇,使得每一個訂單基本上都虧損,所以銷得越多,虧得越多,產業鏈越長也虧得越多。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指出,近段時間以來光伏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滑,整個行業陷入非理性競爭的惡性循環。據了解,受光伏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價格均大跌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內光伏制造端(不含逆變器)產值約5386億元,同比下降36.5%。
在行業競爭下,鈞達股份轉型光伏行業的紅利未能延續到今年。上半年,鈞達股份收入為63.55億元,同比下降32.3%,凈利潤虧損1.66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3.9億元。
第三季度,鈞達股份業績虧損規模繼續擴大。最新業績報告數據顯示,鈞達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82.02億元,同比下降42.96%;歸母凈利潤為-4.17億元,同比下降125.45%;扣非歸母凈利潤為-7.35億元,同比下降146.74%。
經營資金不足,赴港上市融資
如今鈞達股份陷入虧損當中,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還面臨由于光伏產能過剩,光伏電池片價格大幅下跌等行業困境。
為解決經營困境,鈞達股份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
2024年3月,鈞達股份宣布投資4.5億美元在越南義安省建設14GW光伏電池生產基地,計劃2024年四季度完工并投產。
7月,鈞達股份又將目光投向了中東。7月26日,鈞達股份宣布在阿曼蘇丹國蘇哈爾自貿區啟動年產5GW高效電池項目。根據多家媒體報道,鈞達股份投資的該項目并未取得顯著進展。而這與公司緊張的資金鏈和較高的負債率有很大關系。
數據顯示,2021年鈞達股份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金額僅5.59億元左右,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鈞達股份上述負債合計近20億元。
除上述負債外,公司短期需要支付的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還有35.85億元億元,同期公司貨幣資金僅為32.2億元,存在一定的資金缺口。
目前來看,由于大規模對外擴張,日常經營性現金流不足以滿足擴張所需,鈞達股份只能頻繁對外融資。
在債務壓力較大以及擴產的需求下,鈞達股份將目光投向了港股,希望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A+H”上市的光伏企業。
鈞達股份也將希望寄托在港股IPO上,在此次招股書中,鈞達股份明確表示,募資投向是要建設海外工廠,并加大海外銷售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