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增長會 孟默
近期,多家本土酒店集團宣布與國際酒店及住宿業集團達成合作,共同推動旗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幾年前,中外酒店集團之間打得火熱,經歷了幾年的“平淡期”,如今似乎又開始升溫。相較于上一輪中外合作高峰期,這一輪雙方牽手發生了哪些新變化?
重新牽手
10月以來,兩家大型酒店集團宣布了中外合作新動態。
錦江酒店(中國區)宣布與雅詩閣中國成立合資公司,以特許經營為主要業務模式,推進雅詩閣旗下中高端公寓酒店品牌Quest以及錦江酒店旗下社交型公寓酒店品牌憬黎的在華拓展。
凱悅宣布與華潤置地打造合資公司-潤凱控股有限公司,負責開發和管理8家現有木棉花品牌酒店,同時這些酒店都將加入凱悅臻選或凱悅尚選品牌系列。
實際上,今年在華完成牽手的中外酒店集團不止上述公司。
年初,萬豪與德朧宣布將共同推動萬豪旗下臻品之選酒店品牌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同時未來幾年德朧集團旗下100多家全服務酒店將通過聯名合作加入臻品之選酒店品牌。
3月,遠洲旅業與溫德姆酒店集團達成合作,遠洲旅業將以第三方委托管理模式與溫德姆酒店集團旗下溫德姆酒店及華美達酒店進行合作。
8月,良程酒管與菲律賓981酒管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開啟良程酒管藝龍系列酒店品牌在海外市場的發展之路,預計未來三年將在菲律賓市場累計落地十數家門店。
回顧2023年,選擇中外合作的本土酒店集團及國際酒店集團并沒有這么多。而且,在今年選擇牽手的酒店集團中,多家集團此前都已有中外合作的經歷。
在與錦江酒店(中國區)達成合作之前,雅詩閣就已經與華住、城家成立合資公司。萬豪此前也與重慶兩江假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東呈酒店集團等達成合作。另外,凱悅與明宇商旅的合作更是在近幾年持續深化。
回溯過往,中國高端酒店的發展就是從一個又一個中外合作項目起步的。
如今,中外合作的范圍,從經濟型酒店到高端奢華酒店,像一波又一波的海浪,隨著時間的推移起伏不停。顯然,2024年是中外合作這股浪頭再次翻涌的年光。
變與不變
如上文所言,本土酒店集團與國際酒店集團此前就已有中外合作。但是,與過去相比,近兩年的雙方合作雖然仍有一些相同之處,但也有了新的變化。
不變之處在于雙方借力實現共贏的合作本質不變,于國際酒店集團而言通過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拓展交由本土酒店集團負責,從而實現規模快速擴張。當然,對于本土酒店集團而言,他們也樂于牽手國際高端軟品牌,獲得品牌層面的加持。
同時,變化也在中外酒店集團新一輪的合作中隨處可見。
1、合作主陣地變化:從主場到客場
過去大多中外酒店集團合作,一般合作主陣地是中國市場。如今,本土酒店集團開始主動走了出去。
正在布局印尼市場的德朧,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客場作戰,何嘗不是一種對自身集團實力自信的表現。
2023年7月,德朧成為印尼最大酒店管理平臺IHI的主要股東,走出了布局印尼市場的第一步。
據了解,IHI旗下包括Swiss-Belhotel和Artotel酒店品牌,簽約和管理約212家酒店和超過25000間客房。
與國際酒管平臺合作的同時,德朧還在印尼進行定位中高端商務酒店的自主品牌 Model J的發展籌建工作。
今年,德朧在印尼有了更實質性的發展,9月于印尼新首都投資了一個占地24000平米的綜合項目,包含了酒店、公寓、辦公樓和購物中心等多種物業功能,投資總額達到5000億印尼盾(約2.35億元人民幣)。
2、合作品牌選擇:從“硬”到“軟”
原本在中外合作過程中,一般是本土酒店集團直接引入國際酒店集團旗下的成熟標準化品牌,行業稱之為“硬品牌”。
如今,自由度更高的軟酒店品牌成了本土酒店集團與國際酒店集團合作的首選品牌。
從2023年到今年,與凱悅酒店集團達成合作的中國酒管集團,不約而同選擇了軟酒店品牌。
合作多年的“老伙計”明宇商旅表示未來與凱悅的合作將聚焦凱悅臻選酒店和凱悅尚選酒店。
此外,今年年初,黃龍酒店管理集團成為了凱悅獨立品牌酒店與精選服務品牌酒店在中國的特許經營酒店第三方管理公司。
華潤置地與凱悅合作并成立了合資公司,也選擇將旗下木棉花酒店加入凱悅臻選或凱悅尚選品牌,而且雙方合作成立的合資公司未來將新開50家酒店,預計也會加入上述兩個凱悅旗下獨立品牌。
當然,凱悅之外,萬豪旗下的萬豪臻選也是本土酒店集團的軟品牌合作對象之一。
中外合作的風重新吹向酒店行業?
如今,牽手合作的本土酒店集團與國際酒店集團越來越多。這一次,中外合作的風是否會重新吹向酒店行業?
本土酒店集團出海必需
當下,本土酒店集團正在開啟新一輪出海之旅。今年以來,多個本土酒店集團開始拓展國際版圖,如錦江麗笙酒店旗下品牌“錦江國際酒店”計劃落地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地區;萬達酒店及度假村旗下品牌萬達文華項目落地老撾。
不止是高端酒店市場,中端及經濟型酒店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上半年,華住集團宣布計劃拓展中東市場,并將首站選在沙特和阿聯酋,旗下品牌全季酒店計劃率先在沙特開設酒店,并在未來三年內達成至少10家的目標。
當國內酒店增長進入下行通道,本土酒店集團必須尋找新的出路。再加上,一些海外的酒店市場的確存在供給側乏力、配套不足的情況,為本土玩家提供了更可觀的市場前景。
同時,選擇與出海市場的當地酒店集團合作,也是一種在客場作戰的優選。
本土高端品牌發展所需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本土酒店集團與國際酒店集團合作的主要原因是輔助自家的高端酒店品牌成長,尤其是近幾年的軟品牌合作更是如此。
一直以來,高端酒店品牌的培育與發展都是本土酒店集團的痛點之一,取人所長但又需要保證自身品牌的獨立性,軟品牌成了本土高端品牌的首選。
于本土高端品牌來說,選擇軟品牌一方面可以獲得來自國際酒店集團的會員以及品牌效應等方面的加持,另一方面可以從中收獲更多有關如何有效打造高端品牌的成功方法論。不可否認的是,在高端酒店品牌打造上,國際酒店集團的積淀更深厚。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已經在國內發展多年的本土經濟型以及中端和中高端酒店品牌,也在積極走出國門,走向國際酒店市場。
可能對于國際市場而言,來自中國的這三類酒店品牌及其產品也是其需要重視的學習對象。
未來是否會持續升溫?
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的本土酒店集團選擇與國際酒店集團合作,目前來看的話,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從合作方來看,除了傳統的頭部酒店集團以及業主公司之外,一些區域型酒管公司也在嘗試與國際酒店集團合作。
如上文提及的遠洲旅業,還包含行業新生代酒管公司如良程酒管,8月份剛與菲律賓981酒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所以,未來中外合作形式可能越來越靈活,而且合作雙方的組合模式也會越來越多元。除了傳統的酒管集團&酒管集團之外,還會有酒管集團&酒店資產管理公司等。
由此推測,未來中外合作的案例會越來越多,合作成果也會更多樣化。
其次,國際酒店集團同樣在主動擁抱本土酒店集團。對于在華全力發展的國際酒店集團而言,選擇與本土酒店集團合作,有助于實現酒店規模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增長。而且雙方合作基本屬于輕資產模式,是國際酒店集團更偏愛的發展模式。
合作,從來都是建立在雙贏的基礎上。未來中外酒店集團之間的合作是否能持續升溫,關鍵還需要看這一輪合作高峰期之后,接下來中外酒店集團之間的合作進展。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本土酒店集團的主觀能動性和自身實力的增強,在中外合作的新篇章中,勢必能煥發出不一樣的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