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困在“舒適區”打轉的三星,正在透支自己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困在“舒適區”打轉的三星,正在透支自己

三星各項主力業務正被四面八方的對手超越。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道總有理

10月份,三星電子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預告,預計期內營業利潤為9.10萬億韓元,環比下降12.8%,低于市場預期的11.5萬億韓元,總營收為79萬億韓元,低于市場預測的81.57萬億韓元。

一代科技巨頭的“寒冬”雖然來得有些迅猛,其實也有跡可循。在去年同期,三星電子的凈利潤就同比下滑高達37%,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凈利潤下滑幅度更是夸張,一度比前一年同期下滑高達80%。

這還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三星的裁員、罷工、放棄 LED 業務、股價大跌……也鬧得甚囂塵上。三星究竟怎么了?從去年開始,三星就在用半導體業務的失利來解釋財報上的尷尬,這的確也是原因之一,去年前三季度,三星電子處理半導體的設備解決方案業務累計虧損12.96萬億韓元。

這兩年,全球科技圈的風向令人無法捉摸,三星這類老牌科技巨頭無論是手機,還是半導體,都一直困在舒適圈里。

三星的好日子,過完了

不可否認,昔日能讓三星叱咤風云的那些優勢都在一一消減,芯片、屏幕、家電、乃至手機……就連在本土的企業地位也一落千丈。今年,三星“韓國年度最佳企業”的榮耀也被現代汽車取代。

三星各項主力業務正被四面八方的對手超越。

先看三星計劃放棄的LED業務。數據顯示,早在去年5月份,全球LED顯示市場里,曾經長期占比市場份額90%以上的三星被逐漸逼出行業中心,反之,一部分中國廠商后來居上,累計市場份額占比高達89.8%。

而LED業務的敗走,仿佛成了三星所有主力業務沒落的一個縮影,就連手機也沒能幸免。盡管當前三星在全球手機市場依然第一,但中途不止一次被蘋果反超過,而三星的折疊屏更是高開低走,似乎暗示了一代科技巨頭的衰微。

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三星折疊屏全球出貨量暴跌42%,市場份額同比驟降25個百分點,降至23%,丟失長期占據的全球第一寶座。DSSC數據顯示,到今年一季度,全球折疊屏77%的市場已被中國品牌占據。

但手機、LED的發展落差還不至于真正擊垮三星,開始讓三星察覺到一絲寒氣的還要屬半導體業務。在過去三十年里,三星在全球芯片制造領域的地位一直可圈可點,可這兩年來,三星卻一面在HBM芯片開發上落后于老對手SK海力士,一面在代工上又輸給了臺積電。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顯示,按照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計算,三星在半導體代工業務的市場份額從去年四季度的15.5%下滑到13%。在細分的HBM市場中,三星只有22%的市場份額,而SK海力士則占據約73%的份額。

從種種跡象里不難看出三星的窘態,但三星走到這一步或許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就半導體業務來看,三星方面也一直在解釋,諸如市場競爭、全球環境、錯失風口……但歸根結底,技術瓶頸才是癥結所在。

一直以來,三星都在被全球科技圈質疑“江郎才盡”,先是2納米工藝技術面臨良率問題,導致量產時間一再推遲,據悉,原本計劃在今年年底量產的2納米芯片已推遲至2026年,并且三星2納米芯片的良率持續低于50%。

無獨有偶,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三星的3納米芯片中最基礎的產品良率一度僅為60%,導致三星遲遲沒能拿下高通、谷歌等大客戶的訂單。其后,三星的HBM3E歷時日久才通過英偉達的認證,但另一邊的SK海力士早就開始大規模供貨。

三星開始技術退步固然是自身的問題,但實際上,三星所處的發展環境也大不如前。

三星的成功離不開韓國本土舉國之力的托舉,在七十年代,韓國經濟的核心發展思路就是扶持頭部大企業。因此,三星、LG、大宇……相繼登頂,成為韓國首屈一指的財閥集團。

時至今日,僅靠幾家壟斷性大企業來支撐韓國經濟的策略,明顯已經有些行不通。于是,一場著力打造“頭部中小企業”的熱潮正在韓國市場上演。公開資料顯示,韓國中小企業已經高達800多萬家,當地的目標更是2027年前將銷售額連續三年同比增長兩成以上的中小企業數量從7萬家提高到10萬家的目標。

三星等大型企業的“資源”大有被中小企業分食的征兆。10月份,韓國宣布投資3.7萬億韓元用于26個AI應用項目,其中,只有9個由大型企業負責,其余全部分給了中小企業。

沒有企業會一直被“幸運之神”眷顧,如今的三星應該對此深有感悟。

“科研退步”的致命性

說到科技與研發,三星曾經是全球領先的研發企業,甚至在2018年以后,多次成為研發投入最多的企業,然而,時至今日的景象大有不同,從這兩年開始,三星的研發投入就陸續輸給Alphabet、Meta、微軟、蘋果以及華為和大眾。

2023年年底,歐盟委員會公布的全球主要企業研發投向數據顯示,三星2022年全年共斥資184.35億歐元 (約合200.83億美元) 進行研發活動,相較于前一年還是下滑了一個位置至第七,排名位置被大眾汽車取而代之,后者的研發投入高達189.8億歐元,在前十名里,三星成為唯一一個下滑的企業。

今年5月份,全球研發方面投入前十的企業里,依次是亞馬遜、Alphabet、Meta、蘋果、默克、微軟、華為、百時美施貴寶……三星排名第九,投入為221億美元,與第一的亞馬遜852億美元差了三倍多,與華為也有一段差距。

從第一到全球隊伍末尾,一家科技巨頭開始“忽視”研發,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一則,三星多年的市場積累或許讓其產生了一種可以暫時松懈的錯覺。二則,這幾年韓國大部分企業都在降低研發投入。數據顯示,在2013年左右,韓國有80家企業入圍全球研發前2500強,但到2022年,這個數字僅存47家。

而三星“科研退步”所帶來的后果也一目了然。這幾年,三星僅在半導體業務上出的烏龍就不計其數,比如2020年驍龍888芯片事件、2022年三星半導體部門良品率造假事件、到2023年,三星半導體利潤銳減90%,虧損115億美元。

2024年第三季度,三星半導體部門預計將實現營業利潤5.5萬億韓元,但較上一季度下降15%……當然,資本市場也對逐漸“不爭氣”的三星失望,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三星電子的市值蒸發了約90萬億韓元,外國投資者連續28個交易日凈賣出三星電子股票。

在科技層面上的大意讓三星險些丟掉了多年“老本”,何況如今趕著人工智能的風口,高端芯片的需求正處在旺盛的高峰,今年9月份,美光的第一財季業績就好于華爾街預期,并報告了十多年來最高的季度收入,這背后正是得益于AI行業。

然而,這一波紅利卻沒讓三星吃到。

目前,三星大約是意識到了自己籌謀有誤,開始重新拾起研發,但企業顯然在短時間內無法兼顧全部業務,只能有選擇性地擇取某一業務。半導體就是三星下一步的主要選擇,畢竟半導體對三星電子的貢獻一度超過50%,而未來全球科技趨勢里,這項需求大約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對于半導體的再發展,三星的大有即便“透支”整個企業,也勢必要重回巔峰的決絕。

在去年的財報里,三星電子全年資本支出有53.1萬億韓元,其中,高達48.4萬億韓元用于半導體。Tom‘s Guide數據顯示,三星僅在一個3nm項目中就共投資116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后續用于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兩座3nm工廠的建設費用。

或許,正因為所有資源都傾注在了半導體業務上,有些業務就成了不得不舍棄的“棄子”,LED業務就是典型的例子。畢竟,三星已經不再是從前的三星,有些事務難以兩全,即使身為巨頭也力不從心。

“三星們”的出路在哪里?

全球科技圈圍繞自動駕駛、半導體、大模型、新能源等多個關鍵詞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商業大戲,有些企業成功入戲,有些企業的反應稍微一慢,再回過神來的動作就顯得遲鈍,但無論是跟風也好,嗅覺敏銳也罷,當前的形勢里,任何一家企業都存在被風口甩下來的風險。

三星如此,其他家也如此。

從去年開始,全球科技企業都仿佛踩在薄冰上。根據layoffs數據,2023年全球有1179家科技公司宣布裁員,裁員人數達到 261847名。今年依舊沒有好轉,裁員幾乎成了科技巨頭避不開的話題,不完全統計,特斯拉、谷歌、微軟、索尼、英特爾、戴爾……基本都有裁員的消息傳出。

傳統電子企業囿于從前的世界里,一時間更是茫然無措,于是不少企業開始嘗試“另謀出路”,要么轉變市場、要么改變業務重心。

三星在放棄LED業務之前,就曾解散了一個機器人業務團隊;英特爾宣布剝離芯片代工業務;曾遭遇蘋果砍單的歌爾股份將目光對準了VR/AR以及汽車電子賽道;立訊精密也在汽車方面已形成豐富產品線……總之,三星們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力保自己不被這個善變的大環境所遺棄。

但問題也正出在這里。沒有一家企業甘心在時代變遷中沉入海底,全球科技競爭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白熱化競爭。以三星在未來押注的半導體為例,受人工智能等產業的帶動,全球半導體產業大有“不內卷,毋寧死”的勢頭。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2027年,全球將有5380億美元投資于晶圓廠設備,與2020—2023年相比,將增加48%。另外,全球半導體制造產能預計將在2024年增長6%,并在2025年實現7%的增長。

這無疑給了三星不少壓力,即便這家企業曾是領域里當之無愧的頭部,可到了現在,三星在半導體市場不僅要與SK海力士、臺積電周旋,還要經受一些小企業的沖撞。

國內半導體企業甚至已經成為三星們的心腹之患。

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9月1日,國內159 家半導體上市公司全部披露 2024 年半年報,其中,有117家公司在2024上半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十家企業營收翻倍,超七成企業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正,凈利潤達到10億元以上的公司有3家。

誠然,三星的頭部效應依然存在,但頭部的地位與影響力還能持續多久則已經不可預測。至少從財報的數據上來看,三星的危險系數已直線攀升。而三星的處境,也正是當前大部分科技企業的寫照,全球科技進程停滯多年,偶有一熱點出現,市場幾乎趨之若鶩,一窩蜂的造成了內卷擠兌。

如此局面的后果是好是壞,很難評判。但那些常年在舒適圈里安逸度日的巨頭,或許已經開始心驚膽戰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三星

5.3k
  • 日韓股市開盤大跌,日經225指數跌1.3%
  • 三星STEM GIRLS:科技微光點亮未來夢想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困在“舒適區”打轉的三星,正在透支自己

三星各項主力業務正被四面八方的對手超越。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道總有理

10月份,三星電子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預告,預計期內營業利潤為9.10萬億韓元,環比下降12.8%,低于市場預期的11.5萬億韓元,總營收為79萬億韓元,低于市場預測的81.57萬億韓元。

一代科技巨頭的“寒冬”雖然來得有些迅猛,其實也有跡可循。在去年同期,三星電子的凈利潤就同比下滑高達37%,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凈利潤下滑幅度更是夸張,一度比前一年同期下滑高達80%。

這還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三星的裁員、罷工、放棄 LED 業務、股價大跌……也鬧得甚囂塵上。三星究竟怎么了?從去年開始,三星就在用半導體業務的失利來解釋財報上的尷尬,這的確也是原因之一,去年前三季度,三星電子處理半導體的設備解決方案業務累計虧損12.96萬億韓元。

這兩年,全球科技圈的風向令人無法捉摸,三星這類老牌科技巨頭無論是手機,還是半導體,都一直困在舒適圈里。

三星的好日子,過完了

不可否認,昔日能讓三星叱咤風云的那些優勢都在一一消減,芯片、屏幕、家電、乃至手機……就連在本土的企業地位也一落千丈。今年,三星“韓國年度最佳企業”的榮耀也被現代汽車取代。

三星各項主力業務正被四面八方的對手超越。

先看三星計劃放棄的LED業務。數據顯示,早在去年5月份,全球LED顯示市場里,曾經長期占比市場份額90%以上的三星被逐漸逼出行業中心,反之,一部分中國廠商后來居上,累計市場份額占比高達89.8%。

而LED業務的敗走,仿佛成了三星所有主力業務沒落的一個縮影,就連手機也沒能幸免。盡管當前三星在全球手機市場依然第一,但中途不止一次被蘋果反超過,而三星的折疊屏更是高開低走,似乎暗示了一代科技巨頭的衰微。

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三星折疊屏全球出貨量暴跌42%,市場份額同比驟降25個百分點,降至23%,丟失長期占據的全球第一寶座。DSSC數據顯示,到今年一季度,全球折疊屏77%的市場已被中國品牌占據。

但手機、LED的發展落差還不至于真正擊垮三星,開始讓三星察覺到一絲寒氣的還要屬半導體業務。在過去三十年里,三星在全球芯片制造領域的地位一直可圈可點,可這兩年來,三星卻一面在HBM芯片開發上落后于老對手SK海力士,一面在代工上又輸給了臺積電。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顯示,按照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計算,三星在半導體代工業務的市場份額從去年四季度的15.5%下滑到13%。在細分的HBM市場中,三星只有22%的市場份額,而SK海力士則占據約73%的份額。

從種種跡象里不難看出三星的窘態,但三星走到這一步或許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就半導體業務來看,三星方面也一直在解釋,諸如市場競爭、全球環境、錯失風口……但歸根結底,技術瓶頸才是癥結所在。

一直以來,三星都在被全球科技圈質疑“江郎才盡”,先是2納米工藝技術面臨良率問題,導致量產時間一再推遲,據悉,原本計劃在今年年底量產的2納米芯片已推遲至2026年,并且三星2納米芯片的良率持續低于50%。

無獨有偶,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三星的3納米芯片中最基礎的產品良率一度僅為60%,導致三星遲遲沒能拿下高通、谷歌等大客戶的訂單。其后,三星的HBM3E歷時日久才通過英偉達的認證,但另一邊的SK海力士早就開始大規模供貨。

三星開始技術退步固然是自身的問題,但實際上,三星所處的發展環境也大不如前。

三星的成功離不開韓國本土舉國之力的托舉,在七十年代,韓國經濟的核心發展思路就是扶持頭部大企業。因此,三星、LG、大宇……相繼登頂,成為韓國首屈一指的財閥集團。

時至今日,僅靠幾家壟斷性大企業來支撐韓國經濟的策略,明顯已經有些行不通。于是,一場著力打造“頭部中小企業”的熱潮正在韓國市場上演。公開資料顯示,韓國中小企業已經高達800多萬家,當地的目標更是2027年前將銷售額連續三年同比增長兩成以上的中小企業數量從7萬家提高到10萬家的目標。

三星等大型企業的“資源”大有被中小企業分食的征兆。10月份,韓國宣布投資3.7萬億韓元用于26個AI應用項目,其中,只有9個由大型企業負責,其余全部分給了中小企業。

沒有企業會一直被“幸運之神”眷顧,如今的三星應該對此深有感悟。

“科研退步”的致命性

說到科技與研發,三星曾經是全球領先的研發企業,甚至在2018年以后,多次成為研發投入最多的企業,然而,時至今日的景象大有不同,從這兩年開始,三星的研發投入就陸續輸給Alphabet、Meta、微軟、蘋果以及華為和大眾。

2023年年底,歐盟委員會公布的全球主要企業研發投向數據顯示,三星2022年全年共斥資184.35億歐元 (約合200.83億美元) 進行研發活動,相較于前一年還是下滑了一個位置至第七,排名位置被大眾汽車取而代之,后者的研發投入高達189.8億歐元,在前十名里,三星成為唯一一個下滑的企業。

今年5月份,全球研發方面投入前十的企業里,依次是亞馬遜、Alphabet、Meta、蘋果、默克、微軟、華為、百時美施貴寶……三星排名第九,投入為221億美元,與第一的亞馬遜852億美元差了三倍多,與華為也有一段差距。

從第一到全球隊伍末尾,一家科技巨頭開始“忽視”研發,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一則,三星多年的市場積累或許讓其產生了一種可以暫時松懈的錯覺。二則,這幾年韓國大部分企業都在降低研發投入。數據顯示,在2013年左右,韓國有80家企業入圍全球研發前2500強,但到2022年,這個數字僅存47家。

而三星“科研退步”所帶來的后果也一目了然。這幾年,三星僅在半導體業務上出的烏龍就不計其數,比如2020年驍龍888芯片事件、2022年三星半導體部門良品率造假事件、到2023年,三星半導體利潤銳減90%,虧損115億美元。

2024年第三季度,三星半導體部門預計將實現營業利潤5.5萬億韓元,但較上一季度下降15%……當然,資本市場也對逐漸“不爭氣”的三星失望,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三星電子的市值蒸發了約90萬億韓元,外國投資者連續28個交易日凈賣出三星電子股票。

在科技層面上的大意讓三星險些丟掉了多年“老本”,何況如今趕著人工智能的風口,高端芯片的需求正處在旺盛的高峰,今年9月份,美光的第一財季業績就好于華爾街預期,并報告了十多年來最高的季度收入,這背后正是得益于AI行業。

然而,這一波紅利卻沒讓三星吃到。

目前,三星大約是意識到了自己籌謀有誤,開始重新拾起研發,但企業顯然在短時間內無法兼顧全部業務,只能有選擇性地擇取某一業務。半導體就是三星下一步的主要選擇,畢竟半導體對三星電子的貢獻一度超過50%,而未來全球科技趨勢里,這項需求大約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對于半導體的再發展,三星的大有即便“透支”整個企業,也勢必要重回巔峰的決絕。

在去年的財報里,三星電子全年資本支出有53.1萬億韓元,其中,高達48.4萬億韓元用于半導體。Tom‘s Guide數據顯示,三星僅在一個3nm項目中就共投資116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后續用于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兩座3nm工廠的建設費用。

或許,正因為所有資源都傾注在了半導體業務上,有些業務就成了不得不舍棄的“棄子”,LED業務就是典型的例子。畢竟,三星已經不再是從前的三星,有些事務難以兩全,即使身為巨頭也力不從心。

“三星們”的出路在哪里?

全球科技圈圍繞自動駕駛、半導體、大模型、新能源等多個關鍵詞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商業大戲,有些企業成功入戲,有些企業的反應稍微一慢,再回過神來的動作就顯得遲鈍,但無論是跟風也好,嗅覺敏銳也罷,當前的形勢里,任何一家企業都存在被風口甩下來的風險。

三星如此,其他家也如此。

從去年開始,全球科技企業都仿佛踩在薄冰上。根據layoffs數據,2023年全球有1179家科技公司宣布裁員,裁員人數達到 261847名。今年依舊沒有好轉,裁員幾乎成了科技巨頭避不開的話題,不完全統計,特斯拉、谷歌、微軟、索尼、英特爾、戴爾……基本都有裁員的消息傳出。

傳統電子企業囿于從前的世界里,一時間更是茫然無措,于是不少企業開始嘗試“另謀出路”,要么轉變市場、要么改變業務重心。

三星在放棄LED業務之前,就曾解散了一個機器人業務團隊;英特爾宣布剝離芯片代工業務;曾遭遇蘋果砍單的歌爾股份將目光對準了VR/AR以及汽車電子賽道;立訊精密也在汽車方面已形成豐富產品線……總之,三星們都在使出渾身解數,力保自己不被這個善變的大環境所遺棄。

但問題也正出在這里。沒有一家企業甘心在時代變遷中沉入海底,全球科技競爭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白熱化競爭。以三星在未來押注的半導體為例,受人工智能等產業的帶動,全球半導體產業大有“不內卷,毋寧死”的勢頭。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4—2027年,全球將有5380億美元投資于晶圓廠設備,與2020—2023年相比,將增加48%。另外,全球半導體制造產能預計將在2024年增長6%,并在2025年實現7%的增長。

這無疑給了三星不少壓力,即便這家企業曾是領域里當之無愧的頭部,可到了現在,三星在半導體市場不僅要與SK海力士、臺積電周旋,還要經受一些小企業的沖撞。

國內半導體企業甚至已經成為三星們的心腹之患。

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9月1日,國內159 家半導體上市公司全部披露 2024 年半年報,其中,有117家公司在2024上半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十家企業營收翻倍,超七成企業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正,凈利潤達到10億元以上的公司有3家。

誠然,三星的頭部效應依然存在,但頭部的地位與影響力還能持續多久則已經不可預測。至少從財報的數據上來看,三星的危險系數已直線攀升。而三星的處境,也正是當前大部分科技企業的寫照,全球科技進程停滯多年,偶有一熱點出現,市場幾乎趨之若鶩,一窩蜂的造成了內卷擠兌。

如此局面的后果是好是壞,很難評判。但那些常年在舒適圈里安逸度日的巨頭,或許已經開始心驚膽戰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政和县| 东丽区| 宜章县| 平陆县| 巩留县| 榆中县| 北宁市| 青冈县| 阳朔县| 岗巴县| 陕西省| 嘉鱼县| 雷波县| 钟祥市| 聂拉木县| 滁州市| 沁源县| 永德县| 文成县| 罗江县| 句容市| 冕宁县| 新巴尔虎右旗| 西安市| 公主岭市| 龙口市| 大冶市| 平阳县| 宁波市| 丽水市| 德惠市| 抚宁县| 桐城市| 南川市| 托里县| 临洮县| 三亚市| 沅江市| 乌兰察布市| 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