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日前表示, 多個部委近期接連推出的一攬子增量政策是應對中國經濟短期面臨困難的“快變量”,與此同時,要通過政策在短期內的發力,對中長期的改革形成更好地銜接,從而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9月下旬以來,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內的多個主管經濟部委陸續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增量政策措施,涉及降準降息、提振資本市場、穩樓市、穩投資等。
賈康在周六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這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屬于“快變量”,很快就會體現出政策效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為中長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創造對接條件。
“目前資本市場的這種 ‘牛市’,還是過去我們就知道的‘政策牛’、‘消息牛’,至于說大家期待的‘健康牛’能否真正形成,不能只靠政策,一定還要靠改革。”賈康說,即通過改革使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廣大企業真正活起來,形成更高的績效水平。
更進一步來說,他認為,需要通過改革來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高標準營商環境,化解一系列的堵點和困難。
此外,他還表示,中央明確提出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現在市場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對接到中央早就強調的房地產業發展的健康長效機制,對接到早已由中央明確表述的攻堅克難的基礎性制度建設,也就是深層次改革。
“比如土地制度改革、住房雙軌制改革,以及未來要更好配合地方稅體系深化全面改革的要求,在稅制方面實施的動真格的改革,這都是不可回避的。”賈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