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路非
金秋十月,波司登總部園區內一派繁忙景象,整片園區集科研、生產、物流、零售于一體,現代化的辦公大樓與智能制造車間相距不遠,寬闊的主干道兩側綠樹成蔭,不時有員工快步穿行。這里是中國羽絨服龍頭企業的“神經中樞”,見證著一個服裝品牌48年的發展歷程。
在總部大樓頂層的辦公室里,波司登集團品牌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可以將園區內來往穿梭的人流盡收眼底。高德康身上有著企業家歷經風雨后的堅定和信念感,采訪期間他全程挺直腰背,不靠椅背。談起創業往事,這位經歷過無數風雨的企業家眼神炯炯有神。“1976年,我們就是從一個四合院的簡易棚開始的,當時只有11位裁縫,8臺縫紉機。“他回憶道,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艱苦創業的年代。
“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高德康的話語擲地有聲。正是這種專注和堅守,成就了波司登獨特的品牌基因。如今,這個從鄉鎮縫紉小組起步的本土品牌,已連續29年蟬聯中國羽絨服市場銷量冠軍,產品遠銷72個國家。然而,專注并非一成不變。在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波司登經歷了兩次關鍵的轉型升級,每一次都讓品牌煥發出新的生機。
1994年的那場危機,至今讓高德康記憶猶新。“當時我們第一次進軍北方市場,生產了23萬件羽絨服,結果只賣出8萬件,其中真正的波司登品牌只有1萬件。”兩千多萬元的庫存積壓,工廠和銀行的催債壓力接踵而至,企業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機。面對困境,高德康親赴東北考察市場。“我發現了產品的五大問題:顏色、面料、款式、版型、工藝。當時整個行業的羽絨服都太臃腫了。”他說。
為了突破困境,波司登在1995年夏天在王府井百貨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反季促銷。高德康回憶道,“最多的一天在王府井百貨銷售了780件,滿大街都是拎著波司登購物袋的顧客。”
這場營銷創新不僅解決了庫存問題,更打響了品牌知名度。隨后,波司登開啟全方位轉型:引入清華大學創意制作、在中央電視臺打出了第一支廣告、采用進口環保面料、將絨子含量從40%提升到70%、改進服裝版型。同時,波司登還突破渠道壁壘,以銷售對賭的方式打入高端百貨商場。這次轉型讓波司登引領行業時尚變革,1995年首次實現行業銷量第一。
2014年前后,波司登迎來了第二次轉型的關鍵時刻。高德康坦言,當時波司登面臨三重挑戰:電商崛起對傳統渠道的沖擊、國際品牌的快速滲透,以及企業自身的多元化戰略帶來的資源分散。更嚴峻的是,波司登逐漸被貼上“爸媽一代羽絨服”的標簽,與年輕消費者漸行漸遠。
危機感讓高德康意識到,要回歸到創業之初的做法,聚焦主航道,聚焦主品牌。
2018年3月是高德康記憶最深刻的一個月。“我帶著核心團隊走訪市場,一個月內就確定了三個重要合作:與央視合作‘強國品牌工程’,與萬達集團合作打開主流商圈,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獲取線上流量資源。”同時,波司登果斷剝離多元化業務,通過股權激勵凝聚團隊,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和渠道升級。
市場機會隨時都有,關鍵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高德康認為,企業要找準自己的“能力圈”,將有限資源聚焦在最具優勢的領域。波司登堅持專注羽絨服賽道,但專注不等于守舊。該公司持續整合全球創新資源,攜手國際知名設計師推出聯名系列,首創風衣羽絨服、輕薄羽絨服等創新品類,用科技和時尚重新定義羽絨服的穿著體驗。
如今的波司登,已從一個單純的保暖功能,蛻變為兼具時尚、科技與功能性。2023財年,該公司羽絨服業務營收接近200億元,且在202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中品牌價值評價首次超越1000億元大關。
在中國服裝行業由制造大國向品牌強國轉型的進程中,波司登用48年專注寫就了一個經典的品牌進化樣本。
全鏈條品質管控:探訪波司登核心實驗室
不為消費者所熟知的是,每一件波司登羽絨的背后都經過62位工藝師、150道工序制造而成。
波司登的智能裁剪生產區配備自動裁剪機,能實現100%的裁片正確率。在自動生產區,工藝師們按照紙樣版型精心設計的模板工具,沿固定槽位進行標準化縫制,確保縫制品質與一致性的雙重100%。后整生產區設有4人流水檢驗流程,配合嚴格的成衣檢針金屬異物管控,全方位把控成衣品質。在充絨工序環節,自動充絨機憑借精確到0.01克的精準稱重,配合充絨后超聲波直接封口技術,徹底杜絕了搬運過程中的漏絨風險。
而波司登對于品質的把控不僅是在生產裁剪階段,更是深入到原材料的溯源檢測。
在波司登常熟總部,一座規模化的專業實驗室正不間斷地進行著一系列嚴苛的品質檢測。作為羽絨服行業首家通過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企業實驗室,這里擁有從羽絨到面料各種原材料的檢測能力。2020年,波司登更成為國內首家獲得IDFB(國際羽絨羽毛局)認可的服裝企業實驗室,躋身全球僅5家獲此認證的企業之列。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波司登的原材料專家實驗室分為多個專業檢測板塊。在羽絨檢測區域,配備了羽絨成分分析室、羽絨理化檢測室、蓬松度檢測室等專業實驗空間。“波司登采用的是蓬松度最高可達1000FP的5A級羽絨,遠超行業480+FP的入門級標準。”實驗室負責人介紹,每批羽絨除需通過常規的成分分析外,還要經過耗氧量、清潔度、殘脂率等一系列專業檢測。
原料溯源方面,波司登的羽絨原料主要來自波蘭、匈牙利、捷克和國內等全球羽絨優質產區,專門甄選胸腹部位的上等大朵羽絨,并通過瑞士藍標認證和RDS(一項國際性的羽絨羽毛制品可追溯性認證標準)可追溯認證。“早在1995年,波司登就率先將羽絨服含絨量提升到90%,在22年新國標實施前率先將絨子含量提升到90%,遠超50%的行業入門標準。”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面料檢測環節,波司登建立了完整的物理性能測試體系。在恒溫恒濕間內,面料需經過高達2萬次的耐磨測試,拉鏈則需承受1萬次負荷拉次測試。此外,實驗室還配備了日曬色牢度檢測室、水洗測試室和化學室,對面料的耐光、沾色、鉆絨等關鍵性能進行全面評估。
值得關注的是,波司登斥資率先在行業內引入了APEO(一種有生物毒性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檢測室,專門用于檢測羽絨表面活性劑,確保產品的環保安全性能。同時,該公司建立了三重防鉆絨測試體系,包括絨包測試、成衣水洗測試以及成衣轉箱測試,并在必要時安排樣衣試穿環節,最大限度降低終端產品的鉆絨風險。
在功能驗證研究室,波司登開發了一套獨特的成衣全生命周期驗證體系。通過水洗驗證技術、淋雨驗證技術和阻燃驗證技術,全面評估產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問題,為產品性能提供科學保障。
技術中心是波司登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除了功能驗證研究室之外,這里還設有極地氣候室、服用性能研究室等專業研發場所。極地環境模擬實驗室能夠復現零下60°C的極寒環境,用于驗證產品的極限性能。新技術研究室則專注于各種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創新突破,為新產品研發制定技術規范。
通過多年研發積累,波司登成功推出了登峰系列、滑雪系列、極寒系列等專業化產品線,并持續為中國南北極考察提供專業裝備支持。
智能制造升級:解析波司登千萬件級供應鏈體系
走進波司登的智能制造基地,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系統正在運轉。
在物流園區,波司登采用全球領先的德馬泰克(Dematic)自動化物流系統,自動化立庫可存儲高達1000萬件羽絨服,出入庫生產能力達到450托/小時。“我們的智能配送中心自動化率超過90%,設備互聯互通率也超90%。”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制造環節,波司登通過數字化升級實現了精準控制。智能掃描系統日產能可達4萬件,自動化立庫存儲配備10萬托盤位。AGV貨到入倉系統實現了大規模調度和高精度導航,入庫準確度高達99.9%,最高產能可達4800箱/小時。從自動稱重校驗到智能機器人入庫裝垛,從機器人零揀中心到自動貼標包裝,波司登構建了一個高度智能化的現代物流體系。
“當前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決定著產業的價值高度,承載著產業發展的硬實力和未來話語權。”波司登董事局主席兼總裁高德康表示,“企業的創新要讓這個行業、這個品類、這個賽道變得更有未來。”
在材料創新領域,波司登與全球頂級供應商展開深度合作。從Primaloft科技絨到CORDURA軍用級材料,從GORETEX防水透氣面料到Pertex超輕面料,波司登不斷突破傳統羽絨服的材料局限。最新推出的極地極寒系列采用波司登首創的動態御寒科技,突破了零下50°C的極限低溫測試。
在生產工藝創新方面,波司登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攻關。截至2023年9月,波司登已累計獲得746項專利(含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參與制定了60多項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除了防鉆絨技術,波司登還開發出全球首創的專利空氣自循環體系,通過特殊的彈力結構設計,實現了運動過程中的智能調溫。
數字化轉型是波司登提升供應鏈整體效能的關鍵。通過將大數據技術融入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波司登從設計研發、采購制造到倉儲物流,再到零售運營、用戶服務,實現了全價值鏈的數字化協同。通過物流大數據中心,波司登可以實現100%信息實時掌控,確保訂單100%準確率。這種數字化、智能化的升級,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為波司登邁向“全球領先的時尚功能科技服飾集團”的戰略目標提供了堅實支撐。
這種對科技創新的執著追求,使波司登成為了行業標準的重要制定者。波司登不僅是GB/T 14272-2021《羽絨服裝》國家標準的核心起草單位及第一起草人,還參與制定了《戶外運動服裝 沖鋒衣》、《專業運動服裝 滑雪服》、《紡織品防鉆絨性試驗方法》等多項行業關鍵國家標準,持續用波司登科技創新賦能羽絨服行業技術標準的進步。
同時,波司登還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擔任國際羽絨IDFB(國際羽絨羽毛局)技術委員會成員,以技術創新引領中國羽絨服產業高質量發展。
引領中國服裝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對于服裝行業而言,新質生產力是科技生產力、時尚生產力、綠色生產力。”高德康以這句話開啟了對行業未來的展望。從一個鄉鎮縫紉組起步,到如今的全球領先的羽絨服品牌企業,波司登用48年時間完成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蝶變。站在新的歷史節點,這家深耕羽絨服賽道的企業正以自身實踐為樣本,探索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國際化戰略是波司登邁向全球的重要一環。2012年,公司投資3500萬英鎊在倫敦開設旗艦店,這是波司登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在高德康看來,真正的品牌國際化遠不止于產品或渠道的拓展,而是要實現品牌影響力、設計人才、資本、產能、市場等多種生產要素的跨國流動和優化配置。“我們希望倫敦旗艦店能夠成為品牌探索國際市場的窗口,成為鏈接國際國內市場的橋梁。”通過整合全球高端資源,波司登正逐步實現從中國制造到全球創造的跨越。
波司登的全球化布局正在進入加速期。“現在的中國設計、中國品牌正不斷邁向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這是非常明確的方向。”高德康表示。近年來,波司登頻繁亮相國際舞臺,先后登陸紐約時裝周、米蘭時裝周和倫敦時裝周,通過一系列高規格的品牌合作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
該公司不僅連續兩年與前愛馬仕設計師讓·保羅·高緹耶合作,還邀請到日本著名設計師高田賢三操刀設計,并在海南國際電影節舉辦發布秀。此外,波司登還與意大利潮牌MSGM聯名推出泡芙聯名款羽絨服,與迪士尼旗下IP庫洛米跨界合作,以及與中國航天、故宮等知名IP展開深度合作,展現出強大的品牌跨界能力。在渠道建設方面,波司登已將銷售網絡擴展至72個國家,全球超2億人次在穿著波司登產品。這種全方位的國際化戰略,展現了中國品牌走向全球市場的新路徑。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時尚產業的必答題。波司登提出了“2038年實現運營環節凈零排放”的目標,并設定每年提升10%到20%環保產品占比的長期規劃。“可持續時尚不只是潮流,更是紡織服裝產業新十年產業變革的主旋律。”高德康表示。波司登通過數字化變革打造小單快反的柔性供應模式,有效控制庫存,避免生產浪費,同時加強輕薄羽絨服的創新研發,增加新型環保面料的應用,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環保的產品選擇。
面對市場的諸多誘惑,波司登始終保持定力,專注主業。這是高德康對企業家精神的深刻理解。正是這種“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的專注精神,讓波司登在羽絨服細分市場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即便在經歷品牌轉型陣痛時,波司登依然選擇回歸主航道,聚焦主品牌,用專業度和創新力重新贏得新時代消費者的認可。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持續升級和全球時尚產業格局的重構,波司登正以“成為世界領先的時尚功能科技服飾集團”為愿景,在專注中謀求突破,在創新中實現引領。立足專業,深耕主業,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效能,用可持續發展理念引領行業,波司登正努力在全球時尚產業版圖中贏得更大話語權。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史,更代表著中國服裝產業從制造大國向時尚強國邁進的決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