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獵云網 孫媛
AI創企被大廠并購的一幕,在國內也開始上演。
昨日,據鳳凰網科技披露,位于杭州的波形智能于近期解散,而其CEO、CTO在內的多位團隊核心成員已集體入職OPPO。不過,產品仍在正常運營。
而OPPO買下的這家公司,可謂1歲半的AI新秀。你可能不了解波形智能,但你或許聽過蛙蛙寫作。
就是那個上線一年內,注冊用戶超過30萬,生成了近200億字的文本,付費用戶平均每天使用時長超過6小時的AI寫作助手,連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知名天使人費革勝都投資了。
買家OPPO,在大模型領域也動作頻頻,不僅年初宣布成立AI中心、自主訓練AndesGPT大模型,還對外宣告將于今年全面普及AI手機,計劃讓約5000萬用戶的手機搭載生成式AI功能。
一邊是AI新晉明星創企,另一邊是對著大模型不斷出擊的大廠,順著這邊交易看去,會發現類似人+技術的“打包”并購今年在全球已陸續上演。
9月,為讓前雇員、AI 大咖兼后者創始人Noam Shazeer同意重返谷歌,谷歌25億美金收購Character.AI,帶走了30名核心員工和他們的模型技術,連月訪問量2000萬的產品都沒要。
此前,微軟6.5億美元收購Inflection、亞馬遜收購Adept,就有著類似動作。
再來看OPPO買下波形智能,更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98年NLP女博士逐鹿大模型,井賢棟、費革勝都來投了
而波形智能的故事,得從NLP女博士姜昱辰談起。
出生于1998年,姜昱辰本科就讀于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畢業后去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攻讀人工智能博士,主要研究自然語言處理方向。不過雖身處學術界,她卻一直有著創業的想法。
故而,在ChatGPT掀起的AI風暴正“席卷全球”時,25歲的她敏銳抓住了機會。
姜昱辰意識到這是一個相當“industry-ready”的時刻,LLM(large language model)的出現,讓人們有機會創造出真正理解語言、生成自然文本的智能系統,是時候可以做一些真正能讓大語言模型應用落地的項目。
放棄了瑞士的高薪工作,2023年3月姜昱辰便回到杭州西湖區,創辦了波形智能。
在她的號召下,曾任美國上市公司掌門教育(ZME)聯合創始人兼營銷高級副總裁的余騰來到了波形智能,擔任起了聯合創始人兼COO,就讀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專注于人工智能方向研究的周王春澍博士也加入、做起了CTO。
群星閃耀,自然資本聞聲而動。
創辦僅1個月,藕舫天使便帶著數百萬元獨家投入種子輪;再過7個月,波形智能就完成了藍馳創投領投的千萬元Pre-A輪融資,也就是在這輪中,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知名天使人費革勝登場。
資金到位,波形智能便開始技術破局。
姜昱辰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大語言模型的訓練與推理,參與了大規模長中英翻譯數據集的建設,故而她認為團隊天然在長文本處理方面有明顯優勢和技術底氣。
同時,作為網文資深愛好者,姜昱辰認為小說是一種高頻且普遍的娛樂形式,網文雖不那么fancy,但觸及了非常廣泛的用戶群體和需求。
所以,在長文本內容生成AI在眾多大模型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上,姜昱辰選擇了“個性化”這一殺手锏,在原有的無限式長文本和可控性技術能力基礎上,重點攻克個性化、可進化特性,疊加多模態、多語言能力,發布了集長記憶、個性化、可進化、普惠化特點于一體的LPA技術。
很快,這支平均年齡近25歲的超40人團隊,朝著網文出擊。
今年1月,波形智能先是發布了一款能生成無限式長文本的內容創作垂域大模型Weaver,支持寫大綱、續寫、潤色、風格遷移等10類寫作任務,覆蓋爽文小說、工作總結、營銷寫作等30多個領域。
再以此為基礎,推出了爆款產品——寫作速度達10分鐘1萬字,面向專業作者、自媒體、文案創作者的生產力工具蛙蛙寫作。
半年時間,注冊用戶便超過30萬,生成將近200億字數的文本,平均每日使用時長甚至達到6.5小時,占到用戶一天超1/4的時間!
7月28日,在DevDay上,波形智能發布的蛙蛙寫作2.0版本更是“越寫越懂你”,從無限式長文本到長內容的升級,能夠通過多模態直接生成視頻故事,實現了從“小說”到“劇本”到“視頻”的一站式全鏈路內容創作,直接打入AI短劇腹地。
網文+短劇,真是該有的熱點內容方向AIGC應用都被波形智能湊齊了!
手機大廠OPPO先買,更多國內AI并購或在路上
再到OPPO為什么會盯上波形智能,大概率不是盯著短劇跟網文去的。
答案或許就藏在千人千面、量身定制的AI——LPA技術上。
從2018年開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便在尋求新出路。隨著2023年AI大模型的持續出圈,AI手機概念興起也讓手機廠商燃起斗志。
去年下半年開始,從早期推出語音助手小布,到AI識別照片,再到2023年發布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的OPPO就加入將大模型內置于手機之中,完成從云端AI向終端AI的轉變的AI手機浪潮。
2月18日,OPPO CEO陳明永發表的一封內部信更是堅定了OPPO向AI之心。
他說,2024年是AI手機元年。未來五年,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完全可以比肩當年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公司已做好充分準備,并專門成立了AI中心,資源將向AI集中。
所以,我們看到,春節期間,OPPO推送了最新的AI應用,率先在Find X7系列上展現,已經實現了AI消除功能、AI通話摘要、AI超清合影等諸多AI新功能,并正在為系統級的Agent而努力。
在人員架構上,OPPO做出重大調整,將所有AI相關的職能部門,整合到一個實體部門之內,在人員資金投入上不設上限;在技術上,OPPO布局了三級大模型,同時將Titan超大模型、Turbo大模型、Tiny輕量級模型實現端云聯合部署。
此外,OPPO與聯發科等芯片廠商緊密合作,圍繞AI芯片進行深度定制,為AI大模型的端側部署提供強大算力。
而LPA技術,正符合手機端側模型千人千面的需求。
姜昱辰認為,大模型的發展會越來越個性化,這也一定會做得更加端側,(數據存儲端側)也是未來更大的場景,讓隱私保障再上一個臺階。
從她對LPA技術的描述中,會發現,這是一種端云結合的技術解決方案,具備持續自進化的特點。
波形智能搭建了一套persona系統,存儲了比如個人身份信息:年齡、住所、國籍或者MBTI以及一些點擊行為,還有一些有模型通過你生成的內容分析行為偏好等等個性化數據,把它存儲在端側,以Decoding的能力,指導模型在本地進行解碼,用個性化的persona不斷指導模型完成個性化的進化。
由此來看,波形智能的技術和人才可以有助于OPPO加速實現更人性化、更個性化、更具隱私安全性的AI手機Agent,助力其跑贏AI大模型落地手機端的主戰場。
而這種收購方式,已經成為了目前國際AI賽道主流玩法。
事實上,自OpenAI的ChatGPT掀起“AI浪潮”后,各種AI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風口吹到現在,面臨著融資、商業化等困境,多家海外AI獨角獸已經行至巨頭收購這一步。
6月,亞馬遜用4.39億美金買下曾紅極一時的AI獨角獸Adept,后者總融資超過4.15億美元,已同意將其技術授權給亞馬遜,Adept聯合創始人和部分團隊成員也已加入亞馬遜。
這為亞馬遜提供了先進的AI 功能,同時讓Adept在新的首席執行官 Zach Brock 的領導下以大幅縮減的團隊獨立運營。
8月,谷歌聘請了20%的AI聊天機器人公司Character.AI員工加入其人工智能部門DeepMind,而Character.AI將在新的領導下繼續運營。
簡單來看,他們都是只接收核心團隊,而不收購整家公司,呈現出了“人+技術>產品”的并購趨勢,其中,買方獲取了核心技術和人才、賣方得以繼續發展、投資人則通過早期投資獲得豐厚資本回報,可謂三贏。
以Character AI為例,谷歌將以每股 88 美元的價格被收購,這一價格是上一輪融資價格的 2.5 倍,當時該公司的估值為10億美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投資者來說,這意味著25億美元的退出。
這一筆筆交易,似乎為國內大模型賽道并購打好了范本。
早在去年11月,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嘯虎就曾預判,200多個大模型很快就會進入收斂期,大部分大模型現在很難差異化和商業化。沒有商業化落地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都是講故事,投資人很難有興趣。
對于大模型公司的出路,朱嘯虎更是在今年對外表示,最好的結果是賣給大廠。
而OPPO買下波形智能,或許揭開了這一種可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