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媒科技評論
?“最高端的商戰,往往以最樸素的方式呈現”,近日,大河報·豫視頻報道了一則順豐員工惡意拆毀京東快遞攬收點的新聞,事件起因是時值大閘蟹外運旺季,多家快遞公司都在江蘇昆山市巴城鎮雙廟頭做大閘蟹攬收業務,順豐和京東的員工因此事起了爭執,最終順豐員工“強拆”了京東方的攬收點廣告。
更離奇的是,此事發生后不久,網絡就流傳一份“嘉獎函”,4名參與此事的順豐員工因拔除競業被授予特殊貢獻獎,現金激勵1.2萬元。
本來,這事或許就只是順豐與京東工作人員之間的誤會,但從“爭執”上升到“商戰”的角度,不管是個別網友蹭熱度也好,還是兩家企業都知悉此事,都能看出如今物流行業為了“搶市場”,真的要“火拼”了。
順豐“強拆”京東
據大河報·豫視頻報道,順豐和京東方員工爭執的導火索,是京東快遞業務員在昆山市這處攬收點安置了自己的廣告牌和帳篷。據京東快遞攬收站的負責人張先生表示,順豐員工覺得這些物料礙眼,并影響了他們生意,于是連夜拆毀了廣告牌和帳篷。
據張先生表示,他們已經在當天報案,4名嫌疑人當晚被抓獲并被治安拘留,此事的前因后果也已經被監控攝像頭錄下。
多家媒體就“順豐因拔除競業獎勵員工1.2萬元”一事向順豐求證,目前暫沒有收到明確回復。但從商業邏輯來考慮,即便順豐內部對此事真有“說法”,也不至于大搖大擺地支持“強拆”此等違法事件,所以流傳的“獎勵員工”一事,大概率只是謠言罷了。
但拋開“獎勵”一事來看,順豐和京東員工因為廣告牌物料起了爭執,最后竟然上升到“毀壞”,可見雙方在爭奪客源方面早已有著不少“火藥味”。
2017年,京東從順豐手中搶過了網易嚴選的訂單,在當年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中,網易丁磊更直接表示,自己經常在京東上買東西,除了正品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物流做得非常快。
2019年,劉強東在內部信提到京東物流已連續虧損12年,接下來要對快遞員取消底薪,并提高攬件提成。據《IT時報》報道,彼時部分京東快遞員為了增加收入,將目標瞄準了順豐,聲稱“要從順豐手上搶單”。
而每年的大閘蟹外運旺季,京東和順豐之間的“火藥味”則更為濃烈。據悉,順豐自2008年開始承運大閘蟹,一直以來均領跑市場,但隨著京東、天貓等在2017年前后加入戰局,順豐一統天下的格局被打破。
表面上來看,順豐、京東爭的是大閘蟹的快遞訂單,但實際上大閘蟹所代表的是對產品保鮮和運送速度有非常高要求的生鮮品類。
通常來說,大閘蟹在脫水后72小時就會死亡,想要將大閘蟹“完好無缺”地運送給消費者,快遞公司就必須爭分奪秒,而且對產品包裝、冷運接駁等運輸條件也有較高要求。
哪家快遞公司能夠在大閘蟹運輸市場中拔得頭籌,也就意味著這家公司的整體服務水平達標,即便是最難辦的“鮮”與“活”都能保障,自然也能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事實上,今年京東、順豐和菜鳥都在進一步發力大閘蟹外運,比如菜鳥速遞推出了大閘蟹平價寄服務,提供冷運接駁、全程冷媒保障,還免收保鮮費。
順豐與京東就更卷了,順豐在大閘蟹湖區派出無人機裝蟹,最快4分鐘即可將大閘蟹運至順豐陽澄湖中轉場;京東則在陽澄湖大閘蟹產區投入超千名快遞員工進行攬收,部分核心城市最快能實現次晨達。
“大閘蟹”代表的是快遞公司在“快、鮮、活”方面的服務能力,相較于其他快遞公司相較而言,同樣強調中高端定位的京東和順豐之間的“戰火”自然更激烈一些。
順豐“一哥”地位不穩
不過,大閘蟹只是季節性產品,員工的一時爭執也影響不了大局,真正讓順豐“著急”的,是來自其他快遞公司的全面追趕。
事實上,曾經的“快遞一哥”近年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從市場份額來看,順豐在巔峰時期的市占率超過20%,是名副其實的“一哥”;但今年上半年順豐的市占率僅為7.7%,整體業務量低于“通達系”,“市場一哥”寶座已拱手讓人。
2023年,順豐營收同比下降3.39%,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總營收下滑,凈利潤的增幅有所下降。今年上半年,順豐的業績有所回暖,營收同比增加8%;凈利潤同比增加15% ,整體業務量實現雙位數增長。
不過外界認為,業績回暖并不意味著順豐的壓力已經解除。雖然順豐的單票價格更高,但其毛利率在行業中卻并不算高,過去三年一直維持在12%左右,今年上半年的凈利率更只有3.06%,較此前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跡象。
作為參考,今年上半年中通快遞的毛利率為32%,凈利率為20.6%,單從“賺錢能力”來看,順豐還略遜于“兩通一達”和京東。
因此,順豐在今年7月再次沖擊港股IPO,也被外界視為是著急補充錢袋子。畢竟,近年順豐在買飛機、建機場、并購公司等方面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銀,這也導致順豐的負債規模從2018的347億元,攀升至2023年的1182億元。
假如順豐順利二次上市,在資金的“補能”之下,順豐的整體服務能力或許還能再能上升一個臺階,但即便如此,順豐也未必能笑到最后。
如今,順豐的對手早已不僅是“通達系”,京東物流也早已成長為勢均力敵的對手。今年上半年,順豐實現營收1344.1億元,凈利潤為48.07億元;京東物流實現營收863億元,凈利潤22.64億元,兩者位列快遞行業收入榜單的前兩位。
雖然在營收和利潤規模上,順豐依然處于首位,但整體增速已被其他快遞企業趕超,特別是京東物流上半年的凈利潤增速接近455%,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追趕。
得益于基礎服務網絡的不斷擴展,以及京東進一步深化供應鏈體系,京東物流已經連續5個季度盈利,也有望迎來發展的新拐點。
淘天成了勝負手?
在這一背景下,京東物流全面接入淘天平臺,對順豐來說就不一定是“好消息”了,老對手找了“外援”,可能導致順豐的市場份額被進一步擠壓。
對京東和淘天來說,打通物流體系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兩大巨頭的強強聯合將能實現優勢互補,更有可能進一步改變物流行業的格局。
首先,當前大部分商家都會在淘寶、京東、抖音等不同平臺上開店,以往各個平臺之間信息不互通,增加了商家的管理成本,如今物流系統打通后,商家就能實現通盤管理,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其次,打通菜鳥驛站將能降低京東物流送貨上門的成本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驛站的業務量,對菜鳥和京東來說,都能實現物流效率的提升。
最后,對淘天和京東商家來說,物流系統的合并意味著多一個選擇,大家能夠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物流方式。
目前來看,“通達系”自帶價格優勢,在阿里電商體系的賦能下,底盤依然非常穩健。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快遞企業的定位非常明確,那就是經濟型和中高端兩種,即便淘天接入京東物流,但大部分商家基于成本考慮,都不會輕易改變物流服務商,目前在淘系電商快遞中,“通達系”占有近八成份額。
但對順豐來說,影響則可能更為明顯,比如部分天貓或生鮮商戶,以往因為不互通這一門檻,可能會選擇順豐;但在京東、阿里“拆墻”后,商家們則有了更多選擇,畢竟順豐批量發貨還是比京東貴2-3元/件。
除此以外,隨著京東物流與菜鳥速遞的深度整合,順豐不僅要面對京東物流的追趕,還多了菜鳥速遞這一新對手。
事實上,除了上文提到的“生鮮件”之外,近年各快遞企業也在進一步加碼“時效件”,比如菜鳥速遞推出的“校園寄”,不僅為畢業生寄送行李免費供應紙箱,更提供搬運攬收服務,直接卷入順豐腹地。
目前,快遞行業已經達成了一個相對均衡的市場格局,順豐與“通達系”盡管在競爭,卻也有彼此的“封地”,并不會直接刀鋒相對。
但順豐與京東物流的定位、服務都更類似,一方的壯大必然會直接影響另一方的利益,在快遞市場難以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京東與順豐之間或許要為了“搶蛋糕”而埋身肉搏了。
只不過,無論未來的市場有多激烈,行業格局會否因此而改變,應該不會再是直接“強拆對方廣告牌”這樣的樸素商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