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App
李寧公司開始借助“外援”探索出海業務新模式。
10月22日盤后,中國運動服飾巨頭李寧公司(02331.HK)發布公告稱,LN Co(李寧公司通過間接全資附屬公司)、Founder Co(李寧全資公司)、紅杉中國管理的HongShan Venture與HongShan Motivation成立合資公司。
新公司的股本總額將為2億港元,李寧公司和創始人李寧在合資公司中的持股達55%,而成立該合資公司的目的是在中國內地以外的市場獨家開發及經營李寧品牌業務。
在服飾消費環境整體承壓的背景下,李寧品牌需要向資本市場講述的新故事。此前,李寧公司曾在香港地區拓展業務,被看作是其發力國際市場的預演。
此次“聯姻”紅杉中國,意味著李寧公司將進一步推開海外市場的大門。
除了擴大業務版圖外,李寧公司與紅杉中國還透露出資本野心。李寧公司在公告中提及,合營公司將尋求機會于日后上市。
不過,李寧公司的“出海新事”尚未說服資本市場。截至10月23日收盤,李寧公司股價報收15.280港元/股,跌幅達4.86%。
拋出獨立上市目標
與紅杉中國的“聯姻”,可以看作是李寧公司加速國際化的標志之一。
根據李寧公司公告,這也是基于境外市場存著諸多的不確定性,境外市場與中國內地市場的經營模式存在巨大差異而做出的決定。李寧公司在成立合資公司的理由中提及,“拓展境外市場需要與具有豐富的跨國資源的合作方合作,組建一支獨立擁有豐富的海外資源和經驗的團隊負責操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境外才有可能獲得理想的成果。”
在業內人士看來,李寧公司意識到了發展海外業務的緊迫性。這一步棋是公司主動探索與被動競爭共同作用的結果。
資深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對時代財經表示,李寧公司的業務增長正面臨壓力和挑戰。“很多國際品牌沖入中國市場,國內的二、三線品牌也都在成長。對于長期聚焦單品牌與國內市場的李寧來說,要同時應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思維上顧不過來,能力也有限。”
程偉雄認為,“國際市場對于李寧公司來說是一個新市場,需要重新培育,這也意味著資金需求不小。另外,隨著老對手安踏集團的國際化版圖擴大,以及許多國內二、三線運動品牌紛紛向海外市場發力,給李寧公司帶來了一些壓力。”
公告顯示,李寧集團和紅杉中國都要盡力協助合資集團建立獨立經營能力,包括李寧品牌產品設計、制造、采購、經銷、批發、物流、零售及市場營銷業務。
程偉雄認為,這不同于當前許多中國運動服飾品牌的出海模式。“目前,許多品牌出海都是只有渠道、缺乏獨立運營團隊、獨立貨盤的短期生意模式,而李寧公司與紅杉中國的合資模式下,出海業務的獨立經營能力進一步提升,是充分尊重國際化市場的探索,更接近于品牌出海的長期主義邏輯。”
另一方面,以紅杉中國過往經驗,在海外市場的確能給李寧帶來一些增益。僅2022年,紅杉中國就投資了法國輕奢配飾平臺DESTREE、美國運動服飾品牌STARTER、歐洲時尚服飾Holzweiler以及韓國潮流品牌WE11DONED。
此外,紅杉中國還參與了中國跨境電商“獨角獸”SHEIN的多輪融資,后者正謀求海外上市。在“中國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前,紅杉中國也是其背后最大機構股東。
因此,出資雙方對合資公司均抱有高度期待。李寧公司在公告中提及,合營公司將尋求機會于日后上市。
國內市場持續承壓
李寧公司的出海之路,并不好走。
在今年3月,李寧集團聯席CEO錢煒在業績會上直言,“在海外做生意,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他當時透露,李寧公司會在海外市場有一些破局的動作,但核心還是深耕中國市場。
程偉雄表示,在出海業務上,合營模式雖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探索仍在非常初期的階段。合營公司成立之后的具體戰略和動作,才是評價李寧品牌海外業務的關鍵。
10月23日,李寧投資者關系部門對時代財經表示,“具體的未來戰略布局、運營方向等都需要待合資公司團隊進一步完善后再確認,目前沒有進一步可以公布的消息。”
與成立合資公司公告同日披露的,還有李寧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最新運營狀況。公告顯示,截至9月30日,李寧公司第三季度銷售點(不包括李寧YOUNG)全平臺零售流水按年錄得中單位數下降。
分渠道來看,線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發)錄得高單位數下降,其中零售(直接經營)渠道錄得中單位數下降,批發(特許經銷商)渠道錄得高單位數下降;電子商務虛擬店鋪業務錄得中單位數增長。
無時尚中文網創始人唐小唐對時代財經表示,國內非必需消費品市場信心在減弱。“鞋服行業今年三季報的表現都不太好,雙位數增長降至單位數,單位數降至負增長的情況很多。LVMH等國際奢侈品集團、歐萊雅等巨頭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都不如意。”
唐小唐認為,未來整個運動行業在向戶外運動發展。“對于李寧公司來說,國內業務處于非常激烈的競爭狀態。”前些年,李寧在籃球業務、潮流品類方面累積的市場優勢被大幅削弱,所以入局跑步、戶外等領域。但是從當下表現來看,李寧公司的核心業務和自身品牌力的提升都正遭遇困境。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李寧公司在拓品類、開辟新市場方面明顯提速,入局戶外等品類賽道,希望獲得新增長。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李寧公司收入同比增長2.3%至143.45億元,凈利潤為19.52億元,但報告期內李寧公司的全渠道零售流水仍下降了1%。
唐小唐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李寧公司的國內業務仍將持續面臨壓力。
李寧公司需要在新市場、新業務上盡快做出成績。
其中,李寧戶外品類的表現,是當下市場的熱門關注點。今年上半年,李寧公司正式成立了專門的戶外產品團隊,推出“萬龍甲系列”沖鋒衣,以及“行”系列戶外越野跑鞋等產品。
10月23日,時代財經從李寧投資者關系部門了解到,李寧戶外產品市場反饋不錯,但是產品銷售體量仍然較小,對生意的貢獻有限。
唐小唐認為,“國內市場充分競爭的情況下,唯一路徑就是去海外。”但他也同時指出,李寧公司的國際化征程并不容易。
“當前中國品牌的出海仍然不是品牌戰。”他指出,耐克、阿迪達斯、斯凱奇等國際品牌在歐美市場已經十分成熟,李寧作為中國品牌,消費者認知基礎和品牌力與前述品牌差距懸殊。
唐小唐還補充道,東南亞市場則是更是典型的低價競爭市場。“許多中國二、三線運動品牌在東南亞市場的銷售策略,均面臨犧牲價格與品牌定位的問題。李寧公司如果堅持走中高端路線,仍然會面臨與國際品牌耐克、阿迪達斯,甚至是與優衣庫的正面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