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10月2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2024年9月公募基金市場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2.07萬億元。

這是我國公募基金總規模首次突破32萬億元。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總規模先后在4月、5月份分別突破30萬億元、31萬億元的門檻,屢創新高。相比2023年末,公募基金今年內規模增長了4.46萬億元,年內規模增幅高達16.19%。
由于9月底一系列重磅政策的推動,A股迎來大漲。9月份,滬指上漲17.39%,深證成指上漲26.13%,創業板指上漲37.62%。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凈值規模創下新高,但基金總份額相比8月末卻減少了3151.88億份。這意味著此次規模的大增主要是因為存量基金凈值的上升,并非是新增的基金份額所導致的。
各類公募產品的份額和規模在9月份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截至9月末,除貨幣基金規模縮水外,QDII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的規模分別為5944.57億元、4.27萬億元、3.75萬億元、6.6萬億元,環比分別增長12.35%、29.67%、13.49%、0.62%。
在總份額縮水的情況下,9月份只有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的份額有所增加。其中股票基金的份額增加了605.01億份至3.04萬億份,債券基金增加了269億份至3.26億份。
其余各類基金產品對應的份額卻同比減少。其中貨基份額減少最多,僅剩余13.04萬億份,相比8月份減少了3589.18億份,混合基金則剩余3.26萬億份,相比8月份減少了252.96億份。今年以來一直居高不下的QDII基金份額也減少了37.88億份。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股票基金的份額大增超600億份,主要是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成為投資者借道入市的首選,從而獲得大幅申購。而債券基金作為機構投資者追求穩健收益的首選,份額仍在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