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專訪】《816》導演魏德圣:這個世界快沒有電影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專訪】《816》導演魏德圣:這個世界快沒有電影了

十多年過去,當魏德圣帶著《816》來大陸宣傳,兩岸的電影市場和流行文化已歷經數個輪回。

魏德圣在拍攝現場 | 受訪者供圖

界面新聞記者 | 張友發

在電影《816》的正式海報上,導演魏德圣的名字被放在顯著位置,轉行的括號里標注著他的兩部著名作品——《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這些陌生又熟悉的名詞,讓不少影迷回憶起十多年前電影業驚濤拍岸、氣象萬千的歲月。

2008年,低成本的《海角七號》在臺灣低迷的電影市場中橫空出世,創造奇跡般的票房記錄。第二年在中國大陸上映,雖然票房一般,但仍然受到豆瓣等電影社區的追捧。多年后回憶起《海角七號》的轟動,魏德圣感慨,“對我來講是一個無心的(結果),沒有想到會社會現象的帶動。

2012年,魏德圣的第二部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這部歷史戰爭片呈現出和當時大陸主流的商業片完全不同的質感。在首周排片和票房低迷的情況下,仍有大量媒體和微博大V對其進行自發報道。針對《賽德克·巴萊》在市場所引發的“滾雪球效應”,新浪娛樂主辦過一次線上微論壇。和當時的大V聊到當時的網絡文化時,魏德圣,“屌絲和高帥富,白富美,干爹,御姐……從這些名詞看來,我可能真的離大陸市場很遠,我會努力重修這些課程 。”該條微博引發數百條轉發,大多數網友都勸魏德圣不要去了解這些,否則“離電影就遠了”。

對那個年代的觀眾而言,魏德圣無疑是新鮮的。他將看作社會環境里最重要的元素,并用群像來反映社會的不同切面,故事落腳點不在于一兩個主角而是以人來凸顯環境的問題。在接受我們的專訪中,他說,“我習慣帶著比較憐憫的立場去看待歷史和大環境里的故事的所有角色。

對于臺灣電影而言,魏德圣是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他在少年時閱遍臺灣電影新浪潮的作品,后來成為楊德昌的副導演,又在臺灣電影低迷后打磨出《海角七號》,為臺灣商業電影的成功鋪好了道路。在大陸電影狂飆突進的時刻,《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和之后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等作品,為大陸觀眾提供了視覺奇觀之外、華語電影的另一些可能。

十多年后,當魏德圣帶著《816》來大陸宣傳時,兩岸的電影市場和流行文化已歷經數個輪回。無論是當時讓魏德圣感覺陌生的網絡流行詞,還是曾經火熱的電影資本,都已經成為昨日黃花。兩岸的電影人都面對短視頻等新媒介的沖擊,也都面臨觸達觀眾的難題。

有許多大陸導演寄望于通過視覺奇觀讓觀眾重回影院,魏德圣的關注則仍然在“人”身上。在電影《816》中,他用群像來呈現社會的各個側面,他希望用癌癥兒童的故事,給世界一些向上的力量。

過去幾年的臺灣電影市場,因為Netflix等流媒體的強勢進入而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魏德圣積累了不少新想法,這些種子被他放進抽屜里,等待著有一天開花結果。在專訪的當天,魏德圣剛剛經歷了長途航行,但聊起他的科幻項目時仍然談興十足。“也就想想而已搞不好沒有機會完成,因為這個世界已經快沒有電影”他半開玩笑地說道。

電影《816》海報

“我是被這個故事救回來的人”

界面文娛:最開始是怎么接觸到《816》這個項目的,什么打動了你

魏德圣:二十幾年前,我幫一電視臺做紀錄片,訪問不同的人經歷生命挫折時怎么走出陰郁。其中有一個是骨癌截肢的大一女生那天中午她就撐著拐杖,慢慢地、笑瞇瞇走過來,長得很漂亮很干凈,感覺像天使飄過來

訪問的過程里,講了很多癌病房的經歷可是講很歡樂,不像是病房,而像是學校的某個班級。每天都要治療,而且很痛。可孩子都知道鬧沒有用,鬧還是要痛爸媽也沒有辦法替你痛孩子不想讓爸媽更擔心,所以大部分都不會大哭大鬧。

最感動的是,她在病房里面待了一年多,每個孩子都相信自己可以活下來。因此我想到,如果有一部電影述這些困境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很堅強的想活下來這個故事應該會很感人。

那個種子一直埋在土里,一放就是二十幾年一直到我們本來有一個大戲已經籌備三年多了2021年準備進入開拍階段。可是疫情大爆發投資都已經花完,后續資金也因為疫情全斷了。我撐了三個月,還看不到終點在哪里,不得已必須要喊停。

喊停壓力很大,投資的錢花掉了,而且還負債累累工作人員要遣散那時候真的有種對不起天,對不起地的感覺。我有點想不開,想要自己解決自己那種心情好像被整個社會遺棄了。

那時的我,必須要讓注意力轉移,所以才想到這個故事一直放著沒寫,就說好吧,把它寫出來。劇本寫得很順,邊寫邊笑邊哭,一路寫到最后完成了,感覺壞心情也好了。雖然環境沒有改變,負債累累還是負債累累。

如果我因為寫這個故事就可以過關,為什么不把它拍出來?因為世界上戰爭的威脅疾病的威脅經濟的威脅也還在。這個故事讓更多能夠知道這些人們看不到病童們,每天面對生命的問題跟我們的境遇比起來是天差地遠

界面文娛:你比較在乎的是有多少人認同了電影所傳出的訊息

魏德圣:對,因為說實在話,我是被這個故事救回來的人也希望這個故事,可以讓更多人能夠透過觀影的過程流淚、歡笑,把心不好的通通洗干凈,變成新生的人。我很不希望看完電影的觀眾出來是悲傷的,而希望他們出來的候覺得充滿希望幸運。

界面文娛:你之前也拍了很多題材,有愛情史詩音樂片《816》的時候,狀態會跟之前不一樣嗎?

魏德圣:這一部比較強迫自己要快樂因為不快樂的人拍不出一個快樂的電影。還要跟孩子相處,必須要讓他知道這是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他們的表現才會更自然。我們整個工作環境都是快樂的,工作人員都有約法三章。拍戲期間不可以講臟話,助理不可以大小聲看到孩子就給他鼓勵,要跟他聊天。孩子在撒嬌的時候,就抱抱

界面文娛:你似乎更偏好群像式的表達,不像有的電影會更集中在主角的經歷上這是怎形成的創作習慣?

魏德圣:也不是想,因為這是自找麻煩的事情。對我來說,電影的主角是這間病房,所以病房里面的人通通是主要角色,不應該被遺漏

我希望釋放出來的訊息是很多孩子面臨同樣的困境。既然有很多的孩子,那能不能把這些孩子變成不同年齡層不同病因講到孩子不能不交代他的家人,就要把這些家人不同的婚姻關系、社會階層、年齡層都設定進來。

多角色不好拍,可是也有優勢很容易讓觀眾有認同感投射感那個投射感會比較多元,觀眾比較容易找到共鳴。主要是想透過這個題材去傳達大的社會現象,大環境里的不同人不同家庭但是同樣的困境

界面文娛:有學者分析電影,比如《海角七號》,也會認為對角色群像式的呈現是一個特點。

魏德圣:人物跟環境的貼合度如果要更緊密的話,應該很多的人物。人在環境里面是最重要的元素所以不應該只是在一兩個人身上,如果只是一兩個人,只能凸顯這個人的問題,沒有辦法凸顯環境的問題。環境不會因為人改變,但是人會因為環境改變,所以我想要呈現在環境里面不同的人所產生的對應關系,以及他被改變、被影響的是什么

界面文娛:在電影中,你還設計了一些生活中的幽默之前的電影也類似。這也是一種創作習慣嗎?

魏德圣:對,再怎么嚴肅的環境,也要有一些笑點,讓觀眾不要太過緊繃。在很緊的時候就松一下我會喜歡這樣幽默的元素會讓電影的情緒起伏更有層次。我不喜歡那種心里面很苦,表情也很苦,肢體又有壓力(的表達)我反而覺得一個人笑著講很辛苦的過程,反差會比較大,沖擊會比較強。

界面文娛:在音樂上,電影五月天的《戀愛ing》等相對比較歡樂的歌在挑選配樂的時候,你有哪些考量

魏德圣:第一希望音樂朗朗上口。第二一群小孩子在唱一首愛情的歌,我覺得蠻有趣的。那首歌搭配我們電影的畫面,也可以說是親情。我在后面拍了很多動物大羊帶小羊,大熊帶小熊,都是想要呈現親子之間的關系。

音樂是影響觀眾很重要的元素。比如說,電影視覺上看太悲傷了,音樂讓你聽到的可以緩和視覺我讓像搖籃曲一樣的安靜像看到小孩子在睡覺一樣,你的心跳也會跟著旋律而有了安定感不是在你悲傷的地方更悲傷,是在你很悲傷的時候去安撫你。

“這個世界已經快沒有電影了”

界面文娛:《816》來源于紀錄片的拍攝經歷,《海角七號》受到社會新聞的啟發。你會有意識的從社會新聞中去攫取創作靈感嗎?

魏德圣:有時候是刻意的,有時候是無意的。這部電影是無意的,因為做那個片子是結案賺錢的。只是無意間訪問到那個女生,讓我感觸很深,所以就想說放著好像一個抽屜,會放很多的想法在里面,像一大堆種子。不知道這個種子什么時候要種下去,種了以后會不會開花我現在還有很多的想法,只是都沒有成型,時間到就輪到它。如果的時間一直沒到,那可能是我的時間到了

界面文娛:你感興趣的故事會有什么共性

魏德圣:新奇有趣,最好是沒有做過的。最近在想一個比較奇幻的題材,未來穿越時空的那種。是講整個自然的生態受到很嚴重的破壞一群科學家尋找這個時代已經消失珊瑚礁經過一年的努力等到珊瑚產卵產生一個時空隧道,他們無意間就穿越到幾千年以后的世界。這時候世界已經是一片水世界,看不到陸地,人類也變成活在一個會漂浮的島上。島上的人也進化出了翅膀這些科學家再跟這些人重新溝通,再去尋找珊瑚

這都是想想而已搞不好沒有機會完成,因為這個世界已經快沒有電影

界面文娛:《賽德克·巴萊》你是看漫畫才想到去拍攝電影的。除了電影,你會關心其他文化產品嗎?

魏德圣:比較少。最近我很習慣去聽有聲書比如我很喜歡明朝歷史是邊坐車邊移動的時候邊聽。知識性的也好,故事也好,現在聽書好像取代了書本。因為看書要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方特定的心情來閱讀。

界面文娛:你覺得自己的電影最有識別度的地方在哪兒

魏德圣:作品和其他電影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里面沒有壞人我習慣帶著比較憐憫的立場去看待歷史和大環境里的故事角色。我不會設定哪個人是壞人,包括像賽德克·巴萊里面那些很壞的角色,我都會設置一些困境。比如說他為什么不得已要做壞事因為他的教育程度只有那樣子加上他在那個環境里面,必須要用這種東西來讓這些人怕我。但是沒有想到這么做反而弄巧成拙,變成第一個被獵頭的對象。

界面文娛:最近幾年流媒體和短視頻對于電影的沖擊挺大的。有人認為,要拍好萊塢那種效電影才能把觀眾拉回到影院。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魏德圣:這個不是拍強效就會解決的,可能已經一種集體的不思考因為短視頻的這種消耗,只是讓你的眼睛耳朵不要空下來,填補空閑時間。但你無意識地在看,所以吸收一堆沒有營養的東西,造成消化不良,越來越不愿意思考。

現在的人不是不看電影而已,文字都不看了。文章都只看標題,內容都不看的,標題就是全部你現在寫一個很長的評論沒有人看了,你寫個早安,一堆人跟你說早。這個現象怎么解決?我也不知道。因為這個現象影響了電影,影響了劇,影響了真的想要講故事的人。

界面文娛:所以不少從業者會很關心怎么觀眾重新回到影院。

魏德圣: 用強力的方式也解決不了。我們做電影還是先累積能量寫好劇本,把想講的故事寫清楚。等到有一天當時代輪到你出手的時候就出手。這是我的想法,不見得正確。

“大家都覺得它會死,我還是把它完成”

界面文娛:記得有采訪說,你看過幾乎臺灣新浪潮電影時期的楊德昌和侯孝賢的所有電影

魏德圣:其實是無意的。我照理說也不是學電影的,不應該去看到那么多的東西可是很奇妙的是當侯導或是楊導剛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剛好是我念國小我家住在廟的旁邊,廟口那一邊就是影院。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在影院里,只要蹲的比柜臺還低就可以進去。影院來對我講是個游樂場,我沒有在里面看過電影,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玩樂的地方。但是我還沒長大,電影院就拆掉了。

我十幾歲的時候,個子又瘦又小,好像營養不良。我媽媽常常帶我坐車到隔壁的鎮上看中醫,每個鎮上都有一個影院。每次看完我都跟我媽媽講說,看完電影自己再坐車回去。所以每兩個禮拜就去看一次中醫,看一次電影。那幾年臺灣新電影是蓬勃的時候,我幾乎看過所有那些作者性很強的電影,因為影院主要放那些。

界面文娛:那時候沒有放好萊塢的電影嗎?

魏德圣:沒有,那時代很奇怪,影院幾乎很少外國片。那時候廟口又放露天電影,都是一些本土搞笑片。所以,這種收費的影院很多都是新電影,比如《戀戀風塵,我莫名其妙就在那邊看完全部了。長大以后進入這個行業,大家發現這些電影我都看過,會問我是不是看的錄影帶?我沒看錄影帶,看電影。

界面文娛:李安自傳提到,讀書之后有機會看到藝術電影,比如美國的畢業生,還有伯格曼的電影對他有真正的藝術啟蒙作用。在你的觀影生涯中些電影對你是有啟蒙意義的嗎?

魏德圣:倒沒有,我都把電影當娛樂在看,那時候真的沒有想太多我快要退伍之前,那時候很惶恐,不知道將來要干嘛同僚里有一個剛好是念電影的。有一次放假他就跟我講說,那時候很流行包廂放碟,坐在那邊看電影那之前我幾乎沒有看外國電影,那次我人生中第一次一個人看了《四海兄弟》(《美國往事》)。看完以后,我整個人在那邊發呆畫面已經字幕跑完了。我問自己,原來這個叫做電影,完全被震撼住。現在叫我再去想那部故事的細節,也講不了太多,但當時的沖擊現在想起來還是很強勁。第一次覺得,如果有一天可以在這個夢幻的產業里面工作,那該多好。

界面文娛:作為楊德昌導演副導演這個經歷如何影響到你的創作?

魏德圣:影響很大。因為在那以前,我不是一個很嚴謹的人但是觀察力很好。進到楊德昌那邊,因為他要求很嚴格折騰了幾個月以后,覺得自己好像一瞬間成長了,眼觀四方,耳聽八方能力有了,可以照顧到很多的事情。

楊導有一次他講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段話。他說有些學生來跟學怎么拍片一些影評人來了解頭腦在想什么,的創作到底是為什么。他說,我們的生活環境興趣喜好朋友家庭都不一樣,你應該去創造自己的故事你研究我的腦干什么?他覺得跟片跟一部就好最多兩,接下來是創造自己的故事,學會把自己的想法溝通給對方聽

這段話對我來講影響蠻大的,還有工作的態度。在沒有資源的時候為什么他可以撐過?而我沒有資源為什么撐不過?所以我要跟他競爭這樣子變成學習的對象,也是心里面想要競爭的對象。競爭不是想要超越他,而是態度上不想輸給他。

界面文娛:在剛開始拍電影的時候,有受到楊導一定的影響吧?

魏德圣:前兩部比較受到影響海角七號準備要開拍,因為資金的問題停了。然后停拍沒有多久,楊導過世那天去參加一個,劇組的幾個朋友在那邊喝酒聊天,就聊到了他之前拍片遇到的困境。我就想,既然他可以,為什么不行?所以重新開始,這樣就把它拍出來。

賽德克·巴萊我拍了十個月,過程一直沒有資金那時候又想到了他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時候,在沒有錢的狀態下斷斷續續拍八個月。我拍到第五個月,第六個月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想他可以撐八個月,為什么半年我就撐不下去?

界面文娛:現在很多人都會把海角七號看成是臺灣電影的轉折點,從低迷到有商業票房還不錯的電影出來。回怎么看這部電影? 

魏德圣:是因為《海角七號》而起,沒有錯但是對我來講是一個無心的,沒有想到會社會現象的帶動。

當時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是環境造成的我唯一的功勞是堅持把它完成,寧可負債也要把它完成。大家都覺得會死,會完蛋,我還是把它完成。唯一有的貢獻,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把它做到我心目中的最好。后面的這個效應真的不是我造成的是整個社會氛圍造成的。

界面文娛:你今年參加兩岸電影展,說臺灣電影整體在華片中位置比較邊緣。這和哪些因素有關?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魏德圣:最重要的原因是強勢媒體進入,比如說Netflix。這些平臺進來以后,由來選擇什么片可以到平臺。早年還有投資,現在已經不投資了只買賣電影。久而久之就變成你會為了拍要的放棄自己的思考,去做所謂的好萊塢式的電影或者是劇,而不是我們真的想做的東西。所以越來越邊緣化,慢慢會失去自己的創作的空間。

界面文娛:焦雄屏說,臺灣的人文關懷如果和大陸的制作市場結合,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電影兩岸交流能臺灣電影的資金問題帶來一定幫助嗎?

魏德圣:當然有,至少在認同度比較有機會。能不能多一點交流各自在人文上都有不同層次的展現,如果能做到,當然是雙贏。

界面文娛:你之前說,自己比較喜歡看電影有《Rudy》(《追夢赤子心》),這幾年有沒有比較印象深刻的華語片

魏德圣:之前我看了一部大陸片《人生大事》,我好感動。我好喜歡那個小孩子跟那個演員都很棒,而且那個故事也蠻浪漫的。一個很嚴肅照理來講大家認為是很不入流的工作,會把它做得那么浪漫這樣我覺得還蠻感動的。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專訪】《816》導演魏德圣:這個世界快沒有電影了

十多年過去,當魏德圣帶著《816》來大陸宣傳,兩岸的電影市場和流行文化已歷經數個輪回。

魏德圣在拍攝現場 | 受訪者供圖

界面新聞記者 | 張友發

在電影《816》的正式海報上,導演魏德圣的名字被放在顯著位置,轉行的括號里標注著他的兩部著名作品——《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這些陌生又熟悉的名詞,讓不少影迷回憶起十多年前電影業驚濤拍岸、氣象萬千的歲月。

2008年,低成本的《海角七號》在臺灣低迷的電影市場中橫空出世,創造奇跡般的票房記錄。第二年在中國大陸上映,雖然票房一般,但仍然受到豆瓣等電影社區的追捧。多年后回憶起《海角七號》的轟動,魏德圣感慨,“對我來講是一個無心的(結果),沒有想到會社會現象的帶動。

2012年,魏德圣的第二部電影《賽德克·巴萊》在大陸上映,這部歷史戰爭片呈現出和當時大陸主流的商業片完全不同的質感。在首周排片和票房低迷的情況下,仍有大量媒體和微博大V對其進行自發報道。針對《賽德克·巴萊》在市場所引發的“滾雪球效應”,新浪娛樂主辦過一次線上微論壇。和當時的大V聊到當時的網絡文化時,魏德圣,“屌絲和高帥富,白富美,干爹,御姐……從這些名詞看來,我可能真的離大陸市場很遠,我會努力重修這些課程 。”該條微博引發數百條轉發,大多數網友都勸魏德圣不要去了解這些,否則“離電影就遠了”。

對那個年代的觀眾而言,魏德圣無疑是新鮮的。他將看作社會環境里最重要的元素,并用群像來反映社會的不同切面,故事落腳點不在于一兩個主角而是以人來凸顯環境的問題。在接受我們的專訪中,他說,“我習慣帶著比較憐憫的立場去看待歷史和大環境里的故事的所有角色。

對于臺灣電影而言,魏德圣是一位承前啟后的人物,他在少年時閱遍臺灣電影新浪潮的作品,后來成為楊德昌的副導演,又在臺灣電影低迷后打磨出《海角七號》,為臺灣商業電影的成功鋪好了道路。在大陸電影狂飆突進的時刻,《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和之后侯孝賢執導的《刺客聶隱娘》等作品,為大陸觀眾提供了視覺奇觀之外、華語電影的另一些可能。

十多年后,當魏德圣帶著《816》來大陸宣傳時,兩岸的電影市場和流行文化已歷經數個輪回。無論是當時讓魏德圣感覺陌生的網絡流行詞,還是曾經火熱的電影資本,都已經成為昨日黃花。兩岸的電影人都面對短視頻等新媒介的沖擊,也都面臨觸達觀眾的難題。

有許多大陸導演寄望于通過視覺奇觀讓觀眾重回影院,魏德圣的關注則仍然在“人”身上。在電影《816》中,他用群像來呈現社會的各個側面,他希望用癌癥兒童的故事,給世界一些向上的力量。

過去幾年的臺灣電影市場,因為Netflix等流媒體的強勢進入而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魏德圣積累了不少新想法,這些種子被他放進抽屜里,等待著有一天開花結果。在專訪的當天,魏德圣剛剛經歷了長途航行,但聊起他的科幻項目時仍然談興十足。“也就想想而已搞不好沒有機會完成,因為這個世界已經快沒有電影”他半開玩笑地說道。

電影《816》海報

“我是被這個故事救回來的人”

界面文娛:最開始是怎么接觸到《816》這個項目的,什么打動了你

魏德圣:二十幾年前,我幫一電視臺做紀錄片,訪問不同的人經歷生命挫折時怎么走出陰郁。其中有一個是骨癌截肢的大一女生那天中午她就撐著拐杖,慢慢地、笑瞇瞇走過來,長得很漂亮很干凈,感覺像天使飄過來

訪問的過程里,講了很多癌病房的經歷可是講很歡樂,不像是病房,而像是學校的某個班級。每天都要治療,而且很痛。可孩子都知道鬧沒有用,鬧還是要痛爸媽也沒有辦法替你痛孩子不想讓爸媽更擔心,所以大部分都不會大哭大鬧。

最感動的是,她在病房里面待了一年多,每個孩子都相信自己可以活下來。因此我想到,如果有一部電影述這些困境的孩子,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很堅強的想活下來這個故事應該會很感人。

那個種子一直埋在土里,一放就是二十幾年一直到我們本來有一個大戲已經籌備三年多了2021年準備進入開拍階段。可是疫情大爆發投資都已經花完,后續資金也因為疫情全斷了。我撐了三個月,還看不到終點在哪里,不得已必須要喊停。

喊停壓力很大,投資的錢花掉了,而且還負債累累工作人員要遣散那時候真的有種對不起天,對不起地的感覺。我有點想不開,想要自己解決自己那種心情好像被整個社會遺棄了。

那時的我,必須要讓注意力轉移,所以才想到這個故事一直放著沒寫,就說好吧,把它寫出來。劇本寫得很順,邊寫邊笑邊哭,一路寫到最后完成了,感覺壞心情也好了。雖然環境沒有改變,負債累累還是負債累累。

如果我因為寫這個故事就可以過關,為什么不把它拍出來?因為世界上戰爭的威脅疾病的威脅經濟的威脅也還在。這個故事讓更多能夠知道這些人們看不到病童們,每天面對生命的問題跟我們的境遇比起來是天差地遠

界面文娛:你比較在乎的是有多少人認同了電影所傳出的訊息

魏德圣:對,因為說實在話,我是被這個故事救回來的人也希望這個故事,可以讓更多人能夠透過觀影的過程流淚、歡笑,把心不好的通通洗干凈,變成新生的人。我很不希望看完電影的觀眾出來是悲傷的,而希望他們出來的候覺得充滿希望幸運。

界面文娛:你之前也拍了很多題材,有愛情史詩音樂片《816》的時候,狀態會跟之前不一樣嗎?

魏德圣:這一部比較強迫自己要快樂因為不快樂的人拍不出一個快樂的電影。還要跟孩子相處,必須要讓他知道這是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他們的表現才會更自然。我們整個工作環境都是快樂的,工作人員都有約法三章。拍戲期間不可以講臟話,助理不可以大小聲看到孩子就給他鼓勵,要跟他聊天。孩子在撒嬌的時候,就抱抱

界面文娛:你似乎更偏好群像式的表達,不像有的電影會更集中在主角的經歷上這是怎形成的創作習慣?

魏德圣:也不是想,因為這是自找麻煩的事情。對我來說,電影的主角是這間病房,所以病房里面的人通通是主要角色,不應該被遺漏

我希望釋放出來的訊息是很多孩子面臨同樣的困境。既然有很多的孩子,那能不能把這些孩子變成不同年齡層不同病因講到孩子不能不交代他的家人,就要把這些家人不同的婚姻關系、社會階層、年齡層都設定進來。

多角色不好拍,可是也有優勢很容易讓觀眾有認同感投射感那個投射感會比較多元,觀眾比較容易找到共鳴。主要是想透過這個題材去傳達大的社會現象,大環境里的不同人不同家庭但是同樣的困境

界面文娛:有學者分析電影,比如《海角七號》,也會認為對角色群像式的呈現是一個特點。

魏德圣:人物跟環境的貼合度如果要更緊密的話,應該很多的人物。人在環境里面是最重要的元素所以不應該只是在一兩個人身上,如果只是一兩個人,只能凸顯這個人的問題,沒有辦法凸顯環境的問題。環境不會因為人改變,但是人會因為環境改變,所以我想要呈現在環境里面不同的人所產生的對應關系,以及他被改變、被影響的是什么

界面文娛:在電影中,你還設計了一些生活中的幽默之前的電影也類似。這也是一種創作習慣嗎?

魏德圣:對,再怎么嚴肅的環境,也要有一些笑點,讓觀眾不要太過緊繃。在很緊的時候就松一下我會喜歡這樣幽默的元素會讓電影的情緒起伏更有層次。我不喜歡那種心里面很苦,表情也很苦,肢體又有壓力(的表達)我反而覺得一個人笑著講很辛苦的過程,反差會比較大,沖擊會比較強。

界面文娛:在音樂上,電影五月天的《戀愛ing》等相對比較歡樂的歌在挑選配樂的時候,你有哪些考量

魏德圣:第一希望音樂朗朗上口。第二一群小孩子在唱一首愛情的歌,我覺得蠻有趣的。那首歌搭配我們電影的畫面,也可以說是親情。我在后面拍了很多動物大羊帶小羊,大熊帶小熊,都是想要呈現親子之間的關系。

音樂是影響觀眾很重要的元素。比如說,電影視覺上看太悲傷了,音樂讓你聽到的可以緩和視覺我讓像搖籃曲一樣的安靜像看到小孩子在睡覺一樣,你的心跳也會跟著旋律而有了安定感不是在你悲傷的地方更悲傷,是在你很悲傷的時候去安撫你。

“這個世界已經快沒有電影了”

界面文娛:《816》來源于紀錄片的拍攝經歷,《海角七號》受到社會新聞的啟發。你會有意識的從社會新聞中去攫取創作靈感嗎?

魏德圣:有時候是刻意的,有時候是無意的。這部電影是無意的,因為做那個片子是結案賺錢的。只是無意間訪問到那個女生,讓我感觸很深,所以就想說放著好像一個抽屜,會放很多的想法在里面,像一大堆種子。不知道這個種子什么時候要種下去,種了以后會不會開花我現在還有很多的想法,只是都沒有成型,時間到就輪到它。如果的時間一直沒到,那可能是我的時間到了

界面文娛:你感興趣的故事會有什么共性

魏德圣:新奇有趣,最好是沒有做過的。最近在想一個比較奇幻的題材,未來穿越時空的那種。是講整個自然的生態受到很嚴重的破壞一群科學家尋找這個時代已經消失珊瑚礁經過一年的努力等到珊瑚產卵產生一個時空隧道,他們無意間就穿越到幾千年以后的世界。這時候世界已經是一片水世界,看不到陸地,人類也變成活在一個會漂浮的島上。島上的人也進化出了翅膀這些科學家再跟這些人重新溝通,再去尋找珊瑚

這都是想想而已搞不好沒有機會完成,因為這個世界已經快沒有電影

界面文娛:《賽德克·巴萊》你是看漫畫才想到去拍攝電影的。除了電影,你會關心其他文化產品嗎?

魏德圣:比較少。最近我很習慣去聽有聲書比如我很喜歡明朝歷史是邊坐車邊移動的時候邊聽。知識性的也好,故事也好,現在聽書好像取代了書本。因為看書要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方特定的心情來閱讀。

界面文娛:你覺得自己的電影最有識別度的地方在哪兒

魏德圣:作品和其他電影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里面沒有壞人我習慣帶著比較憐憫的立場去看待歷史和大環境里的故事角色。我不會設定哪個人是壞人,包括像賽德克·巴萊里面那些很壞的角色,我都會設置一些困境。比如說他為什么不得已要做壞事因為他的教育程度只有那樣子加上他在那個環境里面,必須要用這種東西來讓這些人怕我。但是沒有想到這么做反而弄巧成拙,變成第一個被獵頭的對象。

界面文娛:最近幾年流媒體和短視頻對于電影的沖擊挺大的。有人認為,要拍好萊塢那種效電影才能把觀眾拉回到影院。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魏德圣:這個不是拍強效就會解決的,可能已經一種集體的不思考因為短視頻的這種消耗,只是讓你的眼睛耳朵不要空下來,填補空閑時間。但你無意識地在看,所以吸收一堆沒有營養的東西,造成消化不良,越來越不愿意思考。

現在的人不是不看電影而已,文字都不看了。文章都只看標題,內容都不看的,標題就是全部你現在寫一個很長的評論沒有人看了,你寫個早安,一堆人跟你說早。這個現象怎么解決?我也不知道。因為這個現象影響了電影,影響了劇,影響了真的想要講故事的人。

界面文娛:所以不少從業者會很關心怎么觀眾重新回到影院。

魏德圣: 用強力的方式也解決不了。我們做電影還是先累積能量寫好劇本,把想講的故事寫清楚。等到有一天當時代輪到你出手的時候就出手。這是我的想法,不見得正確。

“大家都覺得它會死,我還是把它完成”

界面文娛:記得有采訪說,你看過幾乎臺灣新浪潮電影時期的楊德昌和侯孝賢的所有電影

魏德圣:其實是無意的。我照理說也不是學電影的,不應該去看到那么多的東西可是很奇妙的是當侯導或是楊導剛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剛好是我念國小我家住在廟的旁邊,廟口那一邊就是影院。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在影院里,只要蹲的比柜臺還低就可以進去。影院來對我講是個游樂場,我沒有在里面看過電影,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玩樂的地方。但是我還沒長大,電影院就拆掉了。

我十幾歲的時候,個子又瘦又小,好像營養不良。我媽媽常常帶我坐車到隔壁的鎮上看中醫,每個鎮上都有一個影院。每次看完我都跟我媽媽講說,看完電影自己再坐車回去。所以每兩個禮拜就去看一次中醫,看一次電影。那幾年臺灣新電影是蓬勃的時候,我幾乎看過所有那些作者性很強的電影,因為影院主要放那些。

界面文娛:那時候沒有放好萊塢的電影嗎?

魏德圣:沒有,那時代很奇怪,影院幾乎很少外國片。那時候廟口又放露天電影,都是一些本土搞笑片。所以,這種收費的影院很多都是新電影,比如《戀戀風塵,我莫名其妙就在那邊看完全部了。長大以后進入這個行業,大家發現這些電影我都看過,會問我是不是看的錄影帶?我沒看錄影帶,看電影。

界面文娛:李安自傳提到,讀書之后有機會看到藝術電影,比如美國的畢業生,還有伯格曼的電影對他有真正的藝術啟蒙作用。在你的觀影生涯中些電影對你是有啟蒙意義的嗎?

魏德圣:倒沒有,我都把電影當娛樂在看,那時候真的沒有想太多我快要退伍之前,那時候很惶恐,不知道將來要干嘛同僚里有一個剛好是念電影的。有一次放假他就跟我講說,那時候很流行包廂放碟,坐在那邊看電影那之前我幾乎沒有看外國電影,那次我人生中第一次一個人看了《四海兄弟》(《美國往事》)。看完以后,我整個人在那邊發呆畫面已經字幕跑完了。我問自己,原來這個叫做電影,完全被震撼住。現在叫我再去想那部故事的細節,也講不了太多,但當時的沖擊現在想起來還是很強勁。第一次覺得,如果有一天可以在這個夢幻的產業里面工作,那該多好。

界面文娛:作為楊德昌導演副導演這個經歷如何影響到你的創作?

魏德圣:影響很大。因為在那以前,我不是一個很嚴謹的人但是觀察力很好。進到楊德昌那邊,因為他要求很嚴格折騰了幾個月以后,覺得自己好像一瞬間成長了,眼觀四方,耳聽八方能力有了,可以照顧到很多的事情。

楊導有一次他講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段話。他說有些學生來跟學怎么拍片一些影評人來了解頭腦在想什么,的創作到底是為什么。他說,我們的生活環境興趣喜好朋友家庭都不一樣,你應該去創造自己的故事你研究我的腦干什么?他覺得跟片跟一部就好最多兩,接下來是創造自己的故事,學會把自己的想法溝通給對方聽

這段話對我來講影響蠻大的,還有工作的態度。在沒有資源的時候為什么他可以撐過?而我沒有資源為什么撐不過?所以我要跟他競爭這樣子變成學習的對象,也是心里面想要競爭的對象。競爭不是想要超越他,而是態度上不想輸給他。

界面文娛:在剛開始拍電影的時候,有受到楊導一定的影響吧?

魏德圣:前兩部比較受到影響海角七號準備要開拍,因為資金的問題停了。然后停拍沒有多久,楊導過世那天去參加一個,劇組的幾個朋友在那邊喝酒聊天,就聊到了他之前拍片遇到的困境。我就想,既然他可以,為什么不行?所以重新開始,這樣就把它拍出來。

賽德克·巴萊我拍了十個月,過程一直沒有資金那時候又想到了他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時候,在沒有錢的狀態下斷斷續續拍八個月。我拍到第五個月,第六個月快撐不下去的時候就想他可以撐八個月,為什么半年我就撐不下去?

界面文娛:現在很多人都會把海角七號看成是臺灣電影的轉折點,從低迷到有商業票房還不錯的電影出來。回怎么看這部電影? 

魏德圣:是因為《海角七號》而起,沒有錯但是對我來講是一個無心的,沒有想到會社會現象的帶動。

當時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是環境造成的我唯一的功勞是堅持把它完成,寧可負債也要把它完成。大家都覺得會死,會完蛋,我還是把它完成。唯一有的貢獻,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把它做到我心目中的最好。后面的這個效應真的不是我造成的是整個社會氛圍造成的。

界面文娛:你今年參加兩岸電影展,說臺灣電影整體在華片中位置比較邊緣。這和哪些因素有關?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魏德圣:最重要的原因是強勢媒體進入,比如說Netflix。這些平臺進來以后,由來選擇什么片可以到平臺。早年還有投資,現在已經不投資了只買賣電影。久而久之就變成你會為了拍要的放棄自己的思考,去做所謂的好萊塢式的電影或者是劇,而不是我們真的想做的東西。所以越來越邊緣化,慢慢會失去自己的創作的空間。

界面文娛:焦雄屏說,臺灣的人文關懷如果和大陸的制作市場結合,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電影兩岸交流能臺灣電影的資金問題帶來一定幫助嗎?

魏德圣:當然有,至少在認同度比較有機會。能不能多一點交流各自在人文上都有不同層次的展現,如果能做到,當然是雙贏。

界面文娛:你之前說,自己比較喜歡看電影有《Rudy》(《追夢赤子心》),這幾年有沒有比較印象深刻的華語片

魏德圣:之前我看了一部大陸片《人生大事》,我好感動。我好喜歡那個小孩子跟那個演員都很棒,而且那個故事也蠻浪漫的。一個很嚴肅照理來講大家認為是很不入流的工作,會把它做得那么浪漫這樣我覺得還蠻感動的。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鄯善县| 惠州市| 临安市| 平乡县| 彰武县| 甘德县| 弋阳县| 鄂州市| 横山县| 宕昌县| 县级市| 陇川县| 沙雅县| 巴里| 海城市| 红原县| 乌海市| 图片| 聂拉木县| 汉源县| 封丘县| 江门市| 探索| 鄂伦春自治旗| 金坛市| 和田县| 资源县| 平南县| 阿图什市| 宁明县| 岢岚县| 宣武区| 夏邑县| 凌云县| 且末县| 滨海县| 青浦区| 玉溪市| 宜君县| 商水县|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