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楊舒鴻吉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1
站在蟠龍天地的街口,陳鋼有點迷失。曾經居住了30多年的家,如今只能通過街口的一段石雕,隱約找到一個方向。
“像又不是很像?!标愪撜f,家園的新址上如今已是一座網紅咖啡館,隱藏在熙攘的客流中。于他而言,經歷動遷后,煥然一新的城市,有種新鮮感。
陳鋼是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蟠龍社區居民,是上海蟠龍城“城中村”改造的親歷者。
作為上海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蟠龍最早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的隋朝,蟠龍古鎮因水而生、因商而聚、因寺而興,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富庶水鄉。到20世紀上半葉,已經發展成為商業繁盛的江南古鎮。
但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尤其是工業化的發展,大量外來人口涌入,導致古鎮內小工廠、小作坊、倉庫與居民住宅混雜,私搭濫建嚴重,不少古建筑和古鎮肌理被破壞。
陳鋼回憶,村民宅基地和國有建設用地犬牙交錯,相互交織;原農村居民大部分已轉為城鎮戶口,本地人與外來人口數量比例嚴重倒掛。
環境“臟亂差”,違章搭建現象突出,存在大量社會管理和安全隱患,與周邊形態和環境形成較大反差。
在陳鋼的印象中,兒時家前的河浜直通自家的碼頭,這條數米寬的小河,最終流向上海母親河——蘇州河。
“小時候小河里水質清澈,魚蝦可見。隨著城中村野蠻生長,生活污水直接傾倒水系,導致污濁不堪?!边@樣的記憶一直持續20余年。
蟠龍社區內,相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超負荷運行使用;范圍內多處歷史建筑長期失修缺管,破敗損毀嚴重。
2014年,為落實國家、地方有關“城中村”改造政策,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合理調整空間布局,改善居住生態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項目實行綜合開發、配套建設,上海著手啟動蟠龍城中村改造項目。
項目于2018年6月獲批,項目總占地面積666畝,集體建設用地面積占比72.4%,涉及村居民235戶、非居28家。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約37.8萬平方米,其中,公建配套2.2萬平方米,經營性住宅25.0萬平方米,商業4.8萬平方米,文化0.8萬平方米。
2020年蟠龍城城中村改造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40億元,資金來源包括市場化房企(如瑞安集團)、國企平臺(如西虹橋公司和徐涇房地產公司)、集體組織以及商業銀行貸款。項目實施主體為上海蟠龍天地有限公司,該公司由瑞安集團、西虹橋公司和徐涇資產共同成立,負責拆遷補償、土地平整、古建筑修繕改造、公園和水體景觀改造、住宅和商業開發等工作。
徐涇鎮城市建設管理事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張建華介紹稱,蟠龍改造區域內大多數為農民自建房,年代久,時間長,存在很多安全隱患。原蟠龍村居民就近安置,改造安置房蟠龍馨怡家苑在2020年12月底啟動建造,為居民良好的生活品質提供了保障。
陳鋼家和其他居民一樣,住宅、碼頭、林地在此期間被征收。他本人也搬入距離不遠的動遷安置房,“步行5分鐘就能回家?!?/p>
土地騰退之后,由相關方面進行建設。上海西虹橋商務開發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謝明告訴記者,蟠龍城中村改造項目不僅注重商業和住宅開發,還特別強調歷史建筑和古鎮風貌的保護。項目保留了香花橋、鳳來橋和程家祠堂等文物保護建筑,并恢復了蟠龍舊時的“十”字型街巷格局。此外,項目還配置了5萬平方米的公共地下停車庫,以緩解周邊交通壓力。
項目于2023年4月完成改造,成為全市首個建成運營的項目。
古色古香的社區融合現代商業,由瑞安集團運營的“蟠龍天地”已成為全市商旅文化新地標,一批網紅店、首發店、非遺店入駐于此。數據顯示,蟠龍天地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共計接待游客17萬人次。其中,在China Travel的熱潮之下,濃郁“中國風”的蟠龍天地成為外籍游客在外灘、豫園、南京東路之外的另一熱門打卡地。
陳鋼如今不用擔心生計和收入問題。上海市房管局征收處二級調研員周建梁告訴記者,在推動相關城市更新項目中,上海通過相關政策要求改造后的項目采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引入合作單位共同改造的開發模式,實現造血、輸血功能。
也就是說,陳鋼和原址居民可以享受租金分紅。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上海全市共批準7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受益村居民4萬戶,釋放建設用地5.2萬畝,其中,規劃建設安置房11.3萬套、商品房2700萬平方米、市政道路170公里、綠化900萬平方米、公建項目348個(其中學校89個)。其中,2014-2020年批準的49個項目,絕大多數已完成動遷或收尾,進入開發建設階段,改造成效初步顯現。
今年以來,上海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本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重點在拓展改造方式及整體改造項目實施途徑、加大資金支持、優化補償安置等方面進行優化完善。
同時,上海修訂了原有的“項目認定、實施方案備案、房屋土地征收、合作單位遴選、全過程管理、整治提升、規劃土地管理”等7個工作指引。
周建梁透露,上海通過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動計劃,要舉全市之力,到2026年底,全面啟動66個左右整體改造項目,全面完成整治提升;力爭到2027年,基本完成城中村整體改造項目的征收動遷;同步推進實施規劃拔點。
“目前上海市共有兩批25個項目、借款額度781億元獲住建部批準,首單專項借款118.7億元已在浦東新區唐鎮小灣村項目落地,已發放55億元。二是積極申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浦東新區北蔡鎮聯勤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專項債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周建梁說。
2
在一爿小屋內,究竟藏著上海人怎樣的生活向往?
在康健路341弄7號樓居民鄭年先眼里,“是鋼琴上面放著醬油瓶?!?/p>
鄭年仙今年71歲,先生何培哲年張她4歲。一家9口居住在此。
兩人所居的是一幢建于1954年左右的三層職工公寓,早年分配給當地教育、工會等系統職工租住,樓內共30間房、27戶人家。風吹雨淋數十年,這幢小梁薄板老房子變得破舊不堪、滲水掉灰,不僅生活不便,還存在安全隱患。

居民將其稱為“比薩斜樓”,“在地板上放一個乒乓球,球體會沿著一個方向滾動,可見房屋沉降之嚴重。”桂康居委會書記金琳說。
雖然危機四伏,鄭年仙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當時一家人為了照顧新婚夫妻,在20多平的房子里硬是“切出”9平米的空間給兩人做新房。公用的廚房遇上下雨天需要打傘炒菜,公用的衛生間需要排隊上廁所。
在此“蝸居”30年時,鄭年仙買來了一架鋼琴作為生日禮物贈與先生何培哲,“為了節省空間,常常是將醬油瓶放在鋼琴上。”
2023年4月17日,康健路341弄7-8號老舊住房實施成套改造。項目列入徐匯區2023年“兩舊一村”改造重點項目。同年5月,27戶居民完成簽約,5月底居民搬離,7月房屋拆除,9月新住宅開工建設。
2024年4月30日,項目建成,舉行交房儀式,27戶居民興高采烈地拿到了新房鑰匙。
改造后住宅全面消滅朝北戶,2-11層新設計60套住宅,全部朝南,且明廚明衛,南北通風。新建住宅戶均使用面積約35平方米,較改造前新增獨用廚房、衛生間,且每戶都設置了陽臺。原有27戶居民全部原址安置,新增33套住宅可用作保障性住房或區內成套改造統籌安置房源。新小區開放式社區設計,樓棟底層設置居民活動室等社區服務用房,沿康健路打造成帶狀口袋公園,提供公共休息、交流空間,全面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新住宅樓全裝修竣工交付,居民拎包即可入住。還裝有光伏、雨水回收、智能樓控系統等科技設備,并達到綠建二星標準,環保、節能、舒適、安全。
搬入新家后,鄭年仙為鋼琴找到了一個最恰當的角落,何培哲興致一起,即可坐下演奏。

僅用一年時間實現建成交付,這一項目也刷新了舊住房改造更新加速度。
康健路341弄的加速度正在其他項目上得到“復現”。
徐匯區房管局副局長周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2022年《“兩舊一村”改造實施意見》提出了舊住房成套改造目標,推動舊住房成套改造早出成效、多出成效。主要分三個階段:2025年底前,小梁薄板房屋基本改造完成;2027年底前,小梁薄板房屋全面改造完成;2032年底前,不成套職工住宅改造全面完成。為加快任務落實,徐匯區形成了三年行動計劃,計劃三年實施舊住房成套改造90萬平方米,其中2023-2025年分別實施28萬平方米、31萬平方米、31萬平方米。
近年來,上海的城市更新思路由“拆改留”轉換為“留改拆”,讓飽含人民情感的舊街區、老建筑重新回歸市民生活。
上海市制定了多項政策和規劃文件,以指導和推動城市更新工作。2023年,《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了綜合區域整體煥新行動、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行動、公共空間設施優化行動等六大行動,旨在到2025年形成適應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今年,上海印發《2024年上海市城市更新規劃資源行動方案》,作為新方面的系統規劃和行動指南,旨在通過一系列具體的行動和措施,推動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提升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質量。
記者獲悉,今年,上海城市更新步伐加速,長寧區武夷路片區更新、黃浦區老市府大樓改造、靜安區中興城片區等項目正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