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尹靖霏
10月18日,觀想科技(301213.SZ)微跌0.15%,報41.03元/股,市值不足33億元。
當日,這家公司收到四川證監局出具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
因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信息披露不規范、募集資金使用不規范以及制度執行不規范等問題,四川證監局決定對公司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并對相關責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魏強作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實際控制人,王禮節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兼董事,易明權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兼董事,易津禾作為公司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未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對上述情形負有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披露違規方面,該公司對2022年公司與某單位簽署的《****建設合作分成協議》,因未簽署第二年合同而于2023年三季度提前確認收入事項進行追溯調整;同時,對公司前期部分業務的收入確認方法由“總額法”更正為 “凈額法”,這使得公司2021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部分業務存在收入確認不符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情形。該公司于2024年4月24日發布《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及追溯調整的公告》對前述收入數據錯誤予以更正。
界面新聞了解到,此次會計差錯更正導致公司2021年度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同時減少354萬元;公司2022年度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同時減少668萬元;公司2023年第二季度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同時減少215萬元;2023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減少486萬元、營業成本減 394萬元、凈利潤減少85萬元。即2021年至2023年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合計多記了1723萬元。
在這背后,該公司上市一年業績就變臉。
觀想科技于2009年成立,2021年12月6日登陸資本市場,實控人系魏強,注冊地在成都市,公司以自主設計的軍用軟件為基礎,為國防單位提供國防信息化、裝備管理信息化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產品包括可攜帶式數據采集器、可攜帶式數據采集器、智能數據采集終端等。
上市之前公司業績還呈上升態勢。招股書披露,2018年-2020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745.94萬元、1.40億元、1.57億元;對應各期凈利潤3714.69萬元、5163.32萬元和5655.42萬元。
上市以后業績直線下滑。2021年上市當年,其歸母凈利還為5823萬元,到了2022年利潤大降近70%,歸母凈利僅為1762萬元,2023年更是陷入虧損境地,當年虧損208萬元。
按《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8月修訂)》,公司凈利潤為負、同比下降50%以上,需在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一個月內進行業績預告。該公司并未按照信披要求進行2023年度業績預告,2024年6月4日,觀想科技公告收到四川證監局警示函。
彼時,公司2023年年報虧損的利空消息在毫無征兆下發布,引起股價激烈震蕩,這引發投資者聲討,有投資者直言:“公司2023年報業績相對2022年由盈轉虧,根據規定應該發布業績預告,公司不發布預告的依據是什么?導致投資者損失怎么處理?”
在業績變臉背后,該公司已三換審計機構。
公司IPO時及2021年年報的審計機構均為大信會計師事務所。
2022年度的審計機構變更為信永中和。到了2024年公司在年報披露前,再度突擊更換審計機構。2024年2月9日又發布擬變更會計師事務所的公告,將2023年年報的審計機構變更為亞太會計師事務所。
市場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信息披露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企業向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關于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信息,有助于利益相關者作出明智的決策,評估企業的價值和風險。信披違規則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市場的正常秩序”。
對于此,四川證監局表示,提醒觀想科技及相關當事人: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全體成員必須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并就其保證承擔個別和連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