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誰讓你的視頻變“糊”?三問視頻網站“降本之痛”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誰讓你的視頻變“糊”?三問視頻網站“降本之痛”

降本要靠技術。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IT時報 賈天榮

編輯 | 郝俊慧 孫妍

近日,知名UP主、“影視颶風”創始人Tim發布了一期名為《清晰度不如4年前,視頻變糊是你的錯覺嗎?》的視頻,引發了廣泛討論。

視頻中,Tim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前各大視頻平臺對視頻進行了過度壓縮,導致如今標榜為“4K”的視頻清晰度甚至不如曾經的1080P,他特別提到,尤其是熱門視頻,壓縮程度更為嚴重。此外,平臺還對視頻進行了銳化等“美顏”處理,雖然制造出一種清晰的假象,但犧牲了大量細節。

視頻引爆輿論后,視頻平臺的生存現狀被再次擺在明面上。

長視頻網站“愛優騰”和中視頻平臺B站,盈利情況都不樂觀,愛奇藝去年剛剛財務好轉,今年第二季度利潤便暴跌,B站更是公認的“難賺錢”。開源難,自然得節流,而帶寬成本被認為是視頻網站“壓縮視頻”“虛標清晰度”的根源。

事實究竟如何?

01 帶寬成本太高? 內容“降本”空間有限

不少業內人士向《IT時報》記者表示,對于視頻和廣播類企業,流量消耗確實是個大問題。但記者也注意到,帶寬費用雖為其中一大支出項,卻并非最大壓力來源。

例如,B站2023年帶寬和服務器費用是14.7億元左右,占總成本近10%,雖然這一數字不小,但與其他支出項相比,帶寬費用并不是平臺的主要成本來源。

根據財報,B站的收入成本分為四個部分:收入分成成本、內容成本、服務器和帶寬成本,以及IP衍生品和其他支出。在這些成本項中,帶寬成本實際上是占比最低的,最大的支出是收入分成成本。這一項包括平臺對開發者、分銷渠道(如應用商店)和支付渠道的補貼,以及與直播主和內容創作者的收入共享費用。

愛奇藝的主要壓力是內容成本。2024年Q2當季的營業成本為57億元,其中內容成本為41億元,占比71.9%,而此前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愛奇藝營業成本結構中,內容成本占比為74%,下降幅度有限。

國內主流視頻網站中,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于2023年剛剛實現扭虧為盈。但就在2024年二季度,愛奇藝凈利潤同比下滑81%,從3.65億直接下滑至6870萬元。B站2023年凈虧損48億元,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董事長陳睿稱,B站有信心在2024年Q3實現調整后運營利潤轉正,并且開始盈利。

由此可見,“愛優騰”、B站等視頻平臺當前都面臨著巨大經營壓力,由于內容和收入分成成本削減空間有限,這些平臺不得不在帶寬成本上尋找優化空間,以提高運營效率。

02 企業上網太貴?數據總量激增,資費降七成

在眾多討論的聲音中,有人將視頻網站高額帶寬成本歸結為國內運營商收費太高,有觀點指出,國內服務器的成本大約是海外的3~4倍,而企業帶寬費用更是個人帶寬的數十倍。這種沉重的帶寬開支,使視頻網站在運營過程中負擔極大。

然而,事實并不完全如此。

一位電信運營商的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過去三到五年間,帶寬資費的下降非常明顯。早些年,企業專用的高品質寬帶,每兆的資費可能高達每月百元以上,而現在,這一價格已經降到每月幾十元。

上述人士坦言,對于視頻和廣播類企業,流量消耗確實是個大問題。視頻通常會生成一個母帶,所有用戶都需要通過服務器訪問母帶。過去,用戶只能集中訪問單一服務器,這導致了大量的長途全網流量,大大增加了帶寬和流量成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運營商現在普遍提供內容分發網絡(CDN)服務。

通過CDN技術,企業可以將視頻母帶存放在不同地區的服務器上。例如,北京的母帶可以分發到上海、廣州、浙江等地的服務器,便于用戶就近訪問,減少了主服務器的負載壓力,帶寬成本也因此大幅降低。

針對企業寬帶與個人寬帶之間的價格差異,該業內人士進一步解釋,家庭寬帶通常更側重下載速度(下行帶寬),而上傳速度(上行帶寬)相對較慢。相比之下,政企客戶使用的商務寬帶是對稱帶寬,即上下行速度相同,確保了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此外,家庭用戶的IP地址是動態分配的,而政企客戶則享有固定IP地址,這為企業業務的連續性提供了保障。固定IP和對稱帶寬是政企寬帶費用高于個人寬帶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企客戶的帶寬通常是獨享的,一個端口只服務一個客戶,確保了網絡的專屬性能和穩定性。而家庭寬帶是共享帶寬,多個用戶共用同一條上聯帶寬,因此用戶數量增加時可能會導致網速變慢和延時增加。這種獨享與共享的差異也影響了兩者的價格差距。

另一方面,我國個人寬帶的確非常便宜。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2022年ICT服務可負擔性》報告,2022年我國固定寬帶接入成本在月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中的占比已從上一年的0.5%降低至0.45%,全球排名從第三升至第二,僅次于以色列。在移動寬帶方面,我國的費用同樣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制圖:IT時報

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國家大力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移動流量資費降幅超過95%,企業寬帶和專線資費降幅超過70%。

與此同時,數據爆炸時代來臨。《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的數據,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到了32.85澤字節(ZB),同比增長22.44%,主要是內容創作、影像視聽等非結構化數據出現爆發式增長。

但從財報支出來看,帶寬成本的絕對值反而是下降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的帶寬成本為4.5億,而2020年愛奇藝全年帶寬費用支出24億元,季均6億元。

PPIO派歐云CEO姚欣在接受《IT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用戶對高清視頻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使得視頻網站的運營成本壓力依然巨大。

因此,視頻平臺需要采取多種手段在控制成本與提升用戶體驗之間取得平衡,例如采用更先進的視頻編碼技術,或利用邊緣CDN等分布式方案,以降低高額成本。

03 壓縮視頻應該嗎?是必然但不應降低畫質

在業內人士看來,視頻平臺壓縮視頻是一種“優化成本結構”的必然選擇。

姚欣曾是互聯網視頻時代的開拓者,2004年,他在華中科技大學讀研時輟學創業,發明了P2P-Streaming協議,創辦了覆蓋全球4.5億用戶的視頻平臺PPTV,比YouTube還早1年。

他向《IT時報》記者指出,企業必須在成本和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是一個持續的優化過程。為了降低帶寬和存儲成本,同時平衡用戶體驗,視頻網站不得不采取高壓縮率的編碼方式。

過去二十年,視頻編解碼技術經歷了從H.263到H.264,再到如今H.265的演變,編碼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能帶來30%~50%的碼流率下降,也帶來了從當年的高清720P到如今的4K、8K。正如“影視颶風”的Tim解釋,由于高分辨率視頻(如4K)占用極大的存儲空間,一段一分鐘的視頻數據量可高達44GB。而高壓縮率的編碼方式,顯著提升了視頻質量,也有效控制了成本。

國外的視頻平臺,例如Netflix和YouTube,配備專門的算法團隊優化視頻傳輸。例如,通過在影片畫面變化較少的時段智能降低碼率,將更多帶寬資源分配給畫面變化激烈的時段,這樣即使在分辨率不變的情況下,也能提升用戶的觀看體驗。

2020年3月,迪士尼宣布降低整個歐洲地區的視頻比特率,以幫助在疫情期間控制互聯網流量,當時Netflix、YouTube和Amazon等平臺也采取了類似措施。2023年11月,索尼宣布收購專注于視頻傳輸深度學習的英國公司iSize,以利用AI提高視頻流內容的視覺質量,減少串流視頻游戲所需的數據量。

但為什么此次事件發酵后,不少人會感覺在國內視頻網站上觀看的1080P視頻還不如國外視頻平臺的720P清晰?

事實上,雖然國家有數字電視的統一播出標準,但視頻網站的行業標準卻各有不同。所謂的“高清”(HD)與“超清”定義各異。

這種技術革新取決于各個平臺的能力與技術實力。因此,不同視頻網站的標稱分辨率可能存在差異。如果技術實力不足,某些平臺標稱的2K可能在實際效果上與他人的1080P相當。

此外,姚欣認為,不同類型的視頻內容對畫質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動畫片、體育比賽與影視作品對于畫質、碼率的標準各異。因此,視頻網站必須結合內容類型和用戶需求來權衡。

但無論如何,不斷提升編碼效率,實現同樣的碼流率下獲得更好的畫質,甚至在更低的碼流率下提升畫質,是全球視頻行業都應遵循的原則。

記者手記:“降本”要靠技術而不是欺騙

記者調查后發現,視頻質量的下降是一個多方利益交織的復雜問題,問題背后是“數據壓力”已然成為現代社會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

盡管當前普通用戶可能對畫質變化的感知不明顯,但視頻平臺未經告知的“換源”或畫質下調行為,對于“影視颶風”這樣追求極致畫質的創作者和為了高質量視頻而付費的消費者,無疑是對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的侵犯。個別視頻平臺利用“高碼率”“無損畫質”等標簽作為吸引用戶的手段,但實際上通過技術手段掩蓋了真實情況,也有悖誠信。

如姚欣所說,視頻網站的核心收入來源仍然是廣告變現和用戶付費,而獲取用戶的成本極高。因此,平臺在決策時不應輕易犧牲用戶體驗,盡管帶寬成本依然不低,但相較于獲取用戶的費用,這一成本仍處于次要地位。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發展,視頻的生產流程將被顛覆,成產成本進一步下降,這將推動更高清視頻的普及。

如今,人工智能已經深度嵌入到視頻的生產和傳輸過程。利用深度學習模型,可以實現內容感知編碼,根據視頻內容的復雜程度動態調整壓縮率。對于靜態或變化較小的場景,使用更高的壓縮率;而對于動作頻繁或細節豐富的場景,則降低壓縮率以保留關鍵細節。此外,AI技術還可以用于視頻的超分辨率重建,實時提升用戶端的視頻清晰度,減少對高帶寬的依賴。

傳輸領域的新技術應用,如PPIO派歐云提供的邊緣CDN,也展現出重要的潛力。邊緣CDN能顯著降低延遲,提高傳輸效率,通過將音視頻內容緩存于離用戶最近的邊緣節點,優化觀看體驗,尤其在直播和高幀率視頻等對時延敏感的場景中表現突出。

與此同時,新一代視頻編碼技術的進步也為改善用戶體驗提供了新思路。例如,H.266/VVC(多用途視頻編碼)能夠在保持相同視頻質量的情況下,減少數據量約50%。這些先進編碼技術通過更精細的算法,有效壓縮視頻數據,同時最大程度保留了畫面細節。

隨著技術演進,更高帶寬和更低延遲的網絡將為超高清視頻提供更優良的傳輸條件,同時,更高效編碼格式和傳輸協議的普及,也將整體提升傳輸效率和用戶體驗。

視頻網站“降本”的路徑將越來越多,如何在不犧牲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減少帶寬和存儲壓力,實現降本增效,是中長視頻網站依然面臨的挑戰。

還是那句老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誰讓你的視頻變“糊”?三問視頻網站“降本之痛”

降本要靠技術。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IT時報 賈天榮

編輯 | 郝俊慧 孫妍

近日,知名UP主、“影視颶風”創始人Tim發布了一期名為《清晰度不如4年前,視頻變糊是你的錯覺嗎?》的視頻,引發了廣泛討論。

視頻中,Tim直言不諱地指出,當前各大視頻平臺對視頻進行了過度壓縮,導致如今標榜為“4K”的視頻清晰度甚至不如曾經的1080P,他特別提到,尤其是熱門視頻,壓縮程度更為嚴重。此外,平臺還對視頻進行了銳化等“美顏”處理,雖然制造出一種清晰的假象,但犧牲了大量細節。

視頻引爆輿論后,視頻平臺的生存現狀被再次擺在明面上。

長視頻網站“愛優騰”和中視頻平臺B站,盈利情況都不樂觀,愛奇藝去年剛剛財務好轉,今年第二季度利潤便暴跌,B站更是公認的“難賺錢”。開源難,自然得節流,而帶寬成本被認為是視頻網站“壓縮視頻”“虛標清晰度”的根源。

事實究竟如何?

01 帶寬成本太高? 內容“降本”空間有限

不少業內人士向《IT時報》記者表示,對于視頻和廣播類企業,流量消耗確實是個大問題。但記者也注意到,帶寬費用雖為其中一大支出項,卻并非最大壓力來源。

例如,B站2023年帶寬和服務器費用是14.7億元左右,占總成本近10%,雖然這一數字不小,但與其他支出項相比,帶寬費用并不是平臺的主要成本來源。

根據財報,B站的收入成本分為四個部分:收入分成成本、內容成本、服務器和帶寬成本,以及IP衍生品和其他支出。在這些成本項中,帶寬成本實際上是占比最低的,最大的支出是收入分成成本。這一項包括平臺對開發者、分銷渠道(如應用商店)和支付渠道的補貼,以及與直播主和內容創作者的收入共享費用。

愛奇藝的主要壓力是內容成本。2024年Q2當季的營業成本為57億元,其中內容成本為41億元,占比71.9%,而此前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愛奇藝營業成本結構中,內容成本占比為74%,下降幅度有限。

國內主流視頻網站中,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于2023年剛剛實現扭虧為盈。但就在2024年二季度,愛奇藝凈利潤同比下滑81%,從3.65億直接下滑至6870萬元。B站2023年凈虧損48億元,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董事長陳睿稱,B站有信心在2024年Q3實現調整后運營利潤轉正,并且開始盈利。

由此可見,“愛優騰”、B站等視頻平臺當前都面臨著巨大經營壓力,由于內容和收入分成成本削減空間有限,這些平臺不得不在帶寬成本上尋找優化空間,以提高運營效率。

02 企業上網太貴?數據總量激增,資費降七成

在眾多討論的聲音中,有人將視頻網站高額帶寬成本歸結為國內運營商收費太高,有觀點指出,國內服務器的成本大約是海外的3~4倍,而企業帶寬費用更是個人帶寬的數十倍。這種沉重的帶寬開支,使視頻網站在運營過程中負擔極大。

然而,事實并不完全如此。

一位電信運營商的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過去三到五年間,帶寬資費的下降非常明顯。早些年,企業專用的高品質寬帶,每兆的資費可能高達每月百元以上,而現在,這一價格已經降到每月幾十元。

上述人士坦言,對于視頻和廣播類企業,流量消耗確實是個大問題。視頻通常會生成一個母帶,所有用戶都需要通過服務器訪問母帶。過去,用戶只能集中訪問單一服務器,這導致了大量的長途全網流量,大大增加了帶寬和流量成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運營商現在普遍提供內容分發網絡(CDN)服務。

通過CDN技術,企業可以將視頻母帶存放在不同地區的服務器上。例如,北京的母帶可以分發到上海、廣州、浙江等地的服務器,便于用戶就近訪問,減少了主服務器的負載壓力,帶寬成本也因此大幅降低。

針對企業寬帶與個人寬帶之間的價格差異,該業內人士進一步解釋,家庭寬帶通常更側重下載速度(下行帶寬),而上傳速度(上行帶寬)相對較慢。相比之下,政企客戶使用的商務寬帶是對稱帶寬,即上下行速度相同,確保了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高效性。

此外,家庭用戶的IP地址是動態分配的,而政企客戶則享有固定IP地址,這為企業業務的連續性提供了保障。固定IP和對稱帶寬是政企寬帶費用高于個人寬帶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企客戶的帶寬通常是獨享的,一個端口只服務一個客戶,確保了網絡的專屬性能和穩定性。而家庭寬帶是共享帶寬,多個用戶共用同一條上聯帶寬,因此用戶數量增加時可能會導致網速變慢和延時增加。這種獨享與共享的差異也影響了兩者的價格差距。

另一方面,我國個人寬帶的確非常便宜。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2022年ICT服務可負擔性》報告,2022年我國固定寬帶接入成本在月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中的占比已從上一年的0.5%降低至0.45%,全球排名從第三升至第二,僅次于以色列。在移動寬帶方面,我國的費用同樣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制圖:IT時報

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國家大力推進網絡提速降費,移動流量資費降幅超過95%,企業寬帶和專線資費降幅超過70%。

與此同時,數據爆炸時代來臨。《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的數據,2023年,全國數據生產總量達到了32.85澤字節(ZB),同比增長22.44%,主要是內容創作、影像視聽等非結構化數據出現爆發式增長。

但從財報支出來看,帶寬成本的絕對值反而是下降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的帶寬成本為4.5億,而2020年愛奇藝全年帶寬費用支出24億元,季均6億元。

PPIO派歐云CEO姚欣在接受《IT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用戶對高清視頻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使得視頻網站的運營成本壓力依然巨大。

因此,視頻平臺需要采取多種手段在控制成本與提升用戶體驗之間取得平衡,例如采用更先進的視頻編碼技術,或利用邊緣CDN等分布式方案,以降低高額成本。

03 壓縮視頻應該嗎?是必然但不應降低畫質

在業內人士看來,視頻平臺壓縮視頻是一種“優化成本結構”的必然選擇。

姚欣曾是互聯網視頻時代的開拓者,2004年,他在華中科技大學讀研時輟學創業,發明了P2P-Streaming協議,創辦了覆蓋全球4.5億用戶的視頻平臺PPTV,比YouTube還早1年。

他向《IT時報》記者指出,企業必須在成本和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是一個持續的優化過程。為了降低帶寬和存儲成本,同時平衡用戶體驗,視頻網站不得不采取高壓縮率的編碼方式。

過去二十年,視頻編解碼技術經歷了從H.263到H.264,再到如今H.265的演變,編碼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能帶來30%~50%的碼流率下降,也帶來了從當年的高清720P到如今的4K、8K。正如“影視颶風”的Tim解釋,由于高分辨率視頻(如4K)占用極大的存儲空間,一段一分鐘的視頻數據量可高達44GB。而高壓縮率的編碼方式,顯著提升了視頻質量,也有效控制了成本。

國外的視頻平臺,例如Netflix和YouTube,配備專門的算法團隊優化視頻傳輸。例如,通過在影片畫面變化較少的時段智能降低碼率,將更多帶寬資源分配給畫面變化激烈的時段,這樣即使在分辨率不變的情況下,也能提升用戶的觀看體驗。

2020年3月,迪士尼宣布降低整個歐洲地區的視頻比特率,以幫助在疫情期間控制互聯網流量,當時Netflix、YouTube和Amazon等平臺也采取了類似措施。2023年11月,索尼宣布收購專注于視頻傳輸深度學習的英國公司iSize,以利用AI提高視頻流內容的視覺質量,減少串流視頻游戲所需的數據量。

但為什么此次事件發酵后,不少人會感覺在國內視頻網站上觀看的1080P視頻還不如國外視頻平臺的720P清晰?

事實上,雖然國家有數字電視的統一播出標準,但視頻網站的行業標準卻各有不同。所謂的“高清”(HD)與“超清”定義各異。

這種技術革新取決于各個平臺的能力與技術實力。因此,不同視頻網站的標稱分辨率可能存在差異。如果技術實力不足,某些平臺標稱的2K可能在實際效果上與他人的1080P相當。

此外,姚欣認為,不同類型的視頻內容對畫質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動畫片、體育比賽與影視作品對于畫質、碼率的標準各異。因此,視頻網站必須結合內容類型和用戶需求來權衡。

但無論如何,不斷提升編碼效率,實現同樣的碼流率下獲得更好的畫質,甚至在更低的碼流率下提升畫質,是全球視頻行業都應遵循的原則。

記者手記:“降本”要靠技術而不是欺騙

記者調查后發現,視頻質量的下降是一個多方利益交織的復雜問題,問題背后是“數據壓力”已然成為現代社會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

盡管當前普通用戶可能對畫質變化的感知不明顯,但視頻平臺未經告知的“換源”或畫質下調行為,對于“影視颶風”這樣追求極致畫質的創作者和為了高質量視頻而付費的消費者,無疑是對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的侵犯。個別視頻平臺利用“高碼率”“無損畫質”等標簽作為吸引用戶的手段,但實際上通過技術手段掩蓋了真實情況,也有悖誠信。

如姚欣所說,視頻網站的核心收入來源仍然是廣告變現和用戶付費,而獲取用戶的成本極高。因此,平臺在決策時不應輕易犧牲用戶體驗,盡管帶寬成本依然不低,但相較于獲取用戶的費用,這一成本仍處于次要地位。

事實上,隨著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發展,視頻的生產流程將被顛覆,成產成本進一步下降,這將推動更高清視頻的普及。

如今,人工智能已經深度嵌入到視頻的生產和傳輸過程。利用深度學習模型,可以實現內容感知編碼,根據視頻內容的復雜程度動態調整壓縮率。對于靜態或變化較小的場景,使用更高的壓縮率;而對于動作頻繁或細節豐富的場景,則降低壓縮率以保留關鍵細節。此外,AI技術還可以用于視頻的超分辨率重建,實時提升用戶端的視頻清晰度,減少對高帶寬的依賴。

傳輸領域的新技術應用,如PPIO派歐云提供的邊緣CDN,也展現出重要的潛力。邊緣CDN能顯著降低延遲,提高傳輸效率,通過將音視頻內容緩存于離用戶最近的邊緣節點,優化觀看體驗,尤其在直播和高幀率視頻等對時延敏感的場景中表現突出。

與此同時,新一代視頻編碼技術的進步也為改善用戶體驗提供了新思路。例如,H.266/VVC(多用途視頻編碼)能夠在保持相同視頻質量的情況下,減少數據量約50%。這些先進編碼技術通過更精細的算法,有效壓縮視頻數據,同時最大程度保留了畫面細節。

隨著技術演進,更高帶寬和更低延遲的網絡將為超高清視頻提供更優良的傳輸條件,同時,更高效編碼格式和傳輸協議的普及,也將整體提升傳輸效率和用戶體驗。

視頻網站“降本”的路徑將越來越多,如何在不犧牲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減少帶寬和存儲壓力,實現降本增效,是中長視頻網站依然面臨的挑戰。

還是那句老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平县| 霍山县| 湖州市| 郁南县| 达州市| 怀来县| 霞浦县| 北川| 巨野县| 潞西市| 铁岭市| 大足县| 城市| 凤台县| 汉寿县| 道孚县| 定西市| 陵水| 吉安县| 馆陶县| 大连市| 济宁市| 景洪市| 城步| 英超| 临西县| 玉龙| 孟连| 皮山县| 祁连县| 黔西县| 石泉县| 师宗县| 封开县| 郑州市| 江华| 光山县| 浙江省| 苏尼特右旗| 靖边县| 开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