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源Sight 安然
王健林的電影帝國徹底分崩離析。
近日,傳奇影業宣布,已完成購回大連萬達集團在該電影公司的剩余股權,并將由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全資擁有。這標志著傳奇影業與萬達集團正式脫鉤。
2016年1月,傳奇影業被萬達影視以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納入萬達電影事業版圖。這樁當時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文化產業幷購交易,展露出萬達開拓電影帝國的雄心壯志。
曾經,萬達文化產業是集團支柱產業,2016年占集團收入比重超四分之一。萬達電影是萬達文化板塊的創收引擎,是王健林重點培養的上市公司,被視為萬達“親兒子”。
為了提高萬達在全球電影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實現萬達電影“全球第五”乃至更高地位的夢想,王健林為萬達電影配置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多家專業公司進行輔助。
最后,例如斥資7億美元收購的AMC,萬達集團幾近清空,2021年全部退出AMC董事會;例如被寄予厚望的傳奇影業,萬達集團逐步剝離,從2022年開始陸續向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拋售股權,到如今雙方正式分手。
萬達電影自身,也在今年4月正式脫離“萬達系”。半年前,上海儒意的柯利明取代王健林成為萬達電影實控人,萬達電影正式易主。
苦陷現金流和債務危機的王健林,最終還是親手粉碎了自己的電影之夢。
電影夢的騰飛
王健林的電影夢由來已久,他對此曾有過極其美好的設想。
“萬達影視并購美國傳奇影業后,2016年收入也將成為世界電影產業收入最大的企業。”在萬達集團2015年年會上,王健林滿懷期待地說道。
在第二年的工作報告中,他仍不忘雄心壯志,表示萬達在電影產業方面要“繼續擴大市場份額,實現2020年全球20%的市場份額這一偉大目標”“整個電影產業2020年要實現100億人民幣凈利潤”。
這并非來自一個地產大佬的瘋狂臆想,站在當時的時代起點來看,并不算異想天開。
那是中國電影產業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440.69億元,同比增長近50%,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全年城市影院觀影人次12.6億,同比增長51.1%。
不僅“看電影”已經成為城鎮居民的生活常態,影視行業的資本化也來到了一個新階段,2014年,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和視頻網站邁出了進軍電影市場的第一步,愛奇藝影業、合一影業、騰訊視頻、阿里影業迅速成為行業不可忽視新的力量,博納影業總裁于冬甚至做出“未來的電影公司都將為BAT打工”的論斷,互聯網顛覆傳統電影行業的聲音盛囂塵上。
彼時還叫萬達院線的萬達電影在2015年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院線第一股。萬達電影夢就此升騰。從2015年1月上市到年底,萬達電影股價漲了10.2倍,一躍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院線公司。
2015年,萬達電影大舉擴張,通過收購澳洲第二大院線 Hoyts 公司,實現全球化發展戰略,提高國際市場份額;通過購世茂影城,提高國內市場份額;通過收購慕威時尚,實現電影媒體整合營銷……極力完善國內外產業布局。
一入市即高舉高打,在旁人眼中或許需稍作休整再出發,但對萬達電影來說,油門還可以再加。全球發行和IP短板是萬達電影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2016年,萬達電影依舊大力推進并購事宜。其中,最為人矚目的就是其豪斥35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一事,這也是當時中國企業在海外最大的一樁文化產業并購案。
傳奇影業是美國獨立的電影制片公司,由托馬斯·圖爾于2000年創立。該公司制作與投資了多部影片,包括《蝙蝠俠:黑暗騎士》《盜夢空間》等。
在萬達電影看來,將傳奇影業納入版圖,或可極大擴充公司的影視資源,有效彌補全球規劃與IP短板。然而,萬達電影2016年的加速狂飆,換來的不是想象中的如日中天,而是節節潰退。
慘遭滑鐵盧
接手傳奇影業后,萬達電影開始頭疼了。
僅從賬面上看,和傳奇影業的這樁買賣看起來并不劃算。
正式購入傳奇影業的是萬達影視的子公司青島萬達影視投資。2016年5月,萬達電影公告稱,擬以約375億元購買萬達影視及子公司傳奇影業。但3個月后,因交易各方認為重組時機尚不成熟,萬達電影宣布中止此重組方案。
有分析人士指出,萬達電影收購萬達影視告吹的原因之一是傳奇影業的巨額虧損。根據當時披露的數據,傳奇影業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別虧損22.43億元、36.28億元,占萬達影視虧損額的83%和91%,這顯然不能讓投資者滿意。
而加入萬達后的傳奇影業,交出的成績單也讓不能讓高要求的王健林滿意。2016-2017年,傳奇影業在中國發布的多部影片。其中,《魔獸》虧損、《長城》口碑票房雙失利;《金剛:骷髏島》票房超出預期,但隨后的《環太平洋2》與《摩天營救》中規中矩,反響平平。
伴隨而來的,是高層的頻繁變動。2017年,傳奇影業的創始人兼CEO托馬斯·圖爾宣布辭職,傳言稱圖爾的離職或許與《長城》票房不及預期有關,但隨后被辟謠;接著,傳奇影業CEO羅異又出走。
同年,王健林接曾對媒體透露,由于傳奇影業2016年業績不夠理想,傳奇影業將從這次上市的計劃中剝離出去。未來傳奇影業還將有很大規模的重組計劃。
然而,更大的動蕩來源于大環境。
一方面,當時的電影市場出現震蕩。與2015年相比,2016年全球票房增長率嚴重下滑,國內票房增速放緩。自2002年院線制改革以來,內地電影票房已連續14年保持增長,相較于過去30%以上的復合增長率,2016年同比僅增長3.7%。
另一方面,時值銀行業監管向深水區走去。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表示:“今年最超預期的是監管,準備好迎接慘烈時刻?!贝送猓捎谕鈪R儲備大量流失等原因,國內監管層頻頻對國內企業海外收購進行發聲,抑制過熱。
因此,大舉并購海外資產的萬達似乎就要撞上槍口。2017年6月22日,由于監管收緊債券被拋售的傳言,萬達遭遇“股債雙殺”。萬達電影當日午間一度逼近跌停,市值縮水超60億元。
面對危機,身經百戰的王健林反應迅速,隨即開始大批甩賣資產,減輕負債壓力。2017年7月,萬達商業、融創中國聯合發布公告,萬達以295.75億元,將西雙版納萬達文旅項目、南昌萬達文旅項目等13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轉讓給融創;融創房地產集團以335.95億元,收購北京萬達嘉華、武漢萬達瑞華等76家酒店。
萬達原本的電影版圖擴張計劃也按下暫停鍵。同年,據相關媒體披露,王健林出資10億美元收購制片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的計劃已被終止。據了解,萬達與DCP的解約費為5000萬美元。
2017年7月,萬達電影開始停牌,隨后宣布重啟對萬達影視的收購計劃。2018年1月,萬達電影在重大資產重組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重組將不包括傳奇影業。此后,傳奇影業在萬達系的關注度逐漸下降,漸漸走向自籌資金“贖身”的道路。
夢碎
而王健林治下的萬達電影,遭受的打擊遠未結束。
2020年,凜冬忽至,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整個電影行業造成巨大沖擊。根據年報,2020年全國影院自1月23日起停止營業,7月20日后才得以陸續恢復營業。當年國內總票房跌至186.05億元(不含服務費),同比下降68.69%;觀影人次5.49億,同比下降68.27%。
報告期內,萬達電影實現營收同比減少59.21%,虧損超66億元,出現上市以來最大年度虧損。隨后幾年,行業市場一直處于緩慢恢復的階段,萬達電影也與行業同呼吸共命運,緩慢回血。
但這段時間,萬達電影原本視為依仗的集團主體,卻有大廈將傾的危險。
萬達的輕資產戰略一直在推行。2018年3月,“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大連萬達商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由地產公司轉型為商業管理公司。
2021年3月,珠海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作為大連萬達商管旗下商業中心輕資產運營管理的唯一業務平臺,2021年10月,珠海萬達商管在港交所首次遞交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的披露,珠海萬達商管的機構投資人于2021年8月對珠海萬達商管的投資額約為380億元,其中太盟投資集團的投資額約為28億美元(約180億元)。按照之前對賭協議的內容,如果珠海萬達商管在2023年底前未能完成上市工作,萬達商管有義務向上述投資者回購股份。
為了履約清債穩定現金流,萬達集團一再拋售資產,旗下多個萬達廣場接連出售。電影事業中,包括AMC等公司不斷清空,版圖一再收縮。
但盡管極力籌措資金,四度遞表港交所,期限內,珠海萬達商管的上市計劃還是以失敗告終。
2023,萬達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一年,王健林終于將目光投向萬達電影,親手打破了自己的電影之夢。
2023年7月,中國儒意旗下上海儒意影視與萬達文化集團訂立股權轉讓協議,約定上海儒意影視出資22.62億元,受讓萬達文化集團所持萬達投資49%的股權。
5個月后,萬達文化集團、北京珩潤及王健林與上海儒意投資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擬分別將其持有的萬達電影控股股東萬達投資20%、29.8%和1.2%股權(合計持有萬達投資51%股權)轉讓予上海儒意投資,轉讓價款共計人民幣21.55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柯利明。
圖源:公司公告
今年4月15日,萬達電影接到通知,獲悉萬達文化集團和王健林向上海儒意投資轉讓的股權登記手續已辦理完成。兩天后,萬達電影發布《關于間接控股股東股權轉讓完成暨公司控制權變更的公告》。根據該公告,萬達電影正式易主,柯利明正式取代王健林成為萬達電影實控人,萬達電影入局“儒意系”。
至此,王健林經營近十年的電影之夢終結。從當初的“買買買”變成現在的“賣賣賣”,脫離高增長的時代紅利,王健林和他治下的萬達終究難抵時代的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