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云酒頭條
10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布《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下稱《施政報告》)。
報告明確,目前中國香港對烈酒(酒精濃度多于30%的酒類)征收進口價100%的稅款。為促進烈酒貿易,帶動物流和儲庫、旅游和高端餐飲消費等高增值產業發展,特區政府參考取消紅酒稅帶動紅酒貿易的成功經驗,即日起,進口價200港元以上的烈酒,200港元(約合人民幣183.15元)以上部分的稅率由100%減至10%;200港元及以下部分,及進口價在200港元或以下的烈酒,稅率則維持不變。
長期以來,中國香港對酒精濃度高于30%vol的酒類征收高達100%的從價稅,相較其對酒精度30%vol以下酒類進口“0關稅”,前者稅率顯著偏高,烈酒產品進出口香港也有了更高的交易成本。
因此,減免烈酒稅的呼聲在香港社會持續多年,今年更是得到了香港立法會兩大政黨——民建聯和經民聯,以及多位議員的強烈支持。今年7月,香港政界、酒類行業相關人士呼吁,在《施政報告》中取消或調整進口烈酒關稅,以吸引更多進口酒類業務、貿易分銷和拍賣活動,鞏固香港作為葡萄酒和啤酒貿易中心和烈酒貿易中心的地位。
香港酒類行業協會會長何耀康此前曾向云酒頭條表示,近些年,白酒在香港的關注度正在提升,但高昂的關稅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白酒在香港市場的發展,目前市場上僅少數品牌較為活躍,大部分香港市民甚至只認識茅臺等一些頭部名酒品牌,建議香港特區政府給與白酒行業更多關注與支持。
香港酒業總商會中國烈酒和葡萄酒委員會主席席康也分析認為,這是香港特區政府積極繁榮香港烈酒貿易的開始。
方案的逐步實施引發烈酒領域高度關注,也激起行業從業者普遍期待。尤其對內地白酒行業來講,方案為白酒市場擴張、品牌國際化、白酒文化交流等都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復刻葡萄酒關稅調整成功案例?
香港特區政府為何此時決定下調進口烈酒稅?李家超提到的“取消紅酒稅帶動紅酒貿易的成功經驗”,值得回顧和討論。
對于酒精濃度低于30%vol的葡萄酒,香港早在2008年起,就已經施行了零關稅政策。香港立法會議員李浩然介紹,當年取消葡萄酒稅后,葡萄酒進口額在兩年間增長了80%和45%,葡萄酒銷售量于取消關稅的5年間也增長了54%。
另有數據表明,自2008年取消葡萄酒稅以來,十年后香港葡萄酒進口總額為1.53億美元,明顯高于2006年的1.21億美元。
參考取消葡萄酒稅之后帶來的市場增量,香港立法會議員李梓敬分析:“如果調整烈酒稅,也將產生和葡萄酒類似的效果,促使香港成為國際烈酒的貿易中心。”
另外,有在港酒業人士表示,現時香港部分中高檔的威士忌、白酒等抽稅額每瓶動輒千元計,減稅或可帶動內地客赴港買酒。這將極大地刺激消費需求,從而擴大白酒在香港本地市場銷量。
據外媒報道,香港特區政府此番調整預計將使中國香港這個“亞洲金融中心”重塑其作為夜生活、餐飲和購物首選地的昔日優勢。
香港的餐飲和娛樂行業與酒類消費密切相關。烈酒稅的降低將使得餐廳、酒吧等場所能夠以更低的成本采購烈酒,從而推出更多的酒類飲品套餐和促銷活動,吸引更多顧客消費。
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茅臺之友協會會長吳永嘉也認為,減稅可令茅臺酒有降價空間,吸引熱衷于優質白酒的內地客,而白酒適合與中菜配搭,更可帶動高端餐飲行業生意。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香港烈酒稅調整將使A股白酒股整體估值有大幅提升空間。投資者可能會認為,白酒企業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愿意給予更高估值,市場情緒變化也會對股價產生短期影響。
白酒出海迎來重大機遇
近年來,包括何耀康、席康等眾多香港酒類行業相關協會負責人、從業者積極奔走呼吁,建議香港特區政府給與白酒行業更多關注與支持。
何耀康曾建議,如果全面取消關稅暫不可行,香港特區政府還可通過簽訂貿易協定的方式,為白酒提供免關稅優惠政策,以促進更多白酒品牌進入香港市場,加速白酒文化在香港的普及。
上個月,香港酒業總商會、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香港食品飲料及雜貨協會三大香港烈酒業相關商協會,以及華潤五豐行、華潤創業集團、招商局海聯供應鏈、保樂力加(香港及澳門)、大平洋酒吧集團、偉成洋酒等香港知名酒商,在香港立法會舉行記者發布會,分析了進口烈酒關稅對白酒國際化的影響。
香港涉酒協會和酒商一致觀點認為,烈酒關稅調整將有效推動更多名優白酒企業、品牌走出去。
云酒頭條曾在《對話國際化專家張炸力:中國白酒出海的四大難點和機會》一文中提到,白酒出海現階段的首要瓶頸就是關稅問題。
盡管香港對烈酒采取了高關稅,但這里依然是白酒出海的第一選擇。去年,香港占內地白酒出口量約23%,是白酒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據香港貿易發展局展覽及數碼業務總監林玉鳳介紹,2023年度,中國香港的酒業總出口金額已經超過80億港元,按年遞增37%,連續三年上升。出口到亞洲地區的酒類產品上升44%,而出口至美國及英國的更分別上升93%和68%。
林玉鳳說,這些都充分表現出中國香港作為亞洲以及國際酒類貿易中心的實力。
當下,隨著眾多白酒企業規模壯大,加上在內地市場中,各品牌之間全方位內卷,為了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獲得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制定國際化戰略、向外埠地區要市場,成為眾多品牌長遠發展的重要需求。
中國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人民幣全球最大離岸交易中心、亞洲國際都會,全球500強中有300多家的亞太和亞洲總部設立于此,東盟與中東區大量影響力華人商會的大中華區總部也設立于此。因此,以香港為跳板,尋求出海路徑,自然成為眾多品牌國際化戰略中關鍵的第一步。
1993年開始,茅臺、五糧液、汾酒、珍酒李渡等企業先后在香港設立營銷大本營。時至今日,這些白酒頭部企業在香港已經建立成熟渠道,并借此將產業觸角延伸至更廣闊的全球市場。
“現時名優白酒于海外市場推廣很蓬勃,近年香港及海外市場消費者對白酒的熱情都在增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銅紫荊星章、香港太平紳士、香港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認為,名優白酒具備競爭實力,烈酒關稅減稅可令本港成為白酒和國際烈酒的亞太交易中心。
對于面臨市場庫存增加、積極尋求國際化發展卻受限于關稅壁壘的白酒行業而言,香港降低烈酒關稅的政策無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和跳板,有助于推動白酒國際化進程。
白酒文化的全球榮景即將展開
隨著全球消費者對中國文化、產品的興趣熱情不斷增加,白酒作為中國文化重要載體,具有廣闊的市場拓展空間。
在前不久舉辦的2024中國白酒文化國際推廣活動上,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提出,白酒有巨大的全球空間,白酒文化的全球榮景即將展開。
白酒出海的第一目標消費群體就是分布于全球的5000多萬華人群體,而中國香港則是全球華人在亞太區最大的、最集中的集散地。
同時,中國香港本地家庭人員構成非常國際化,中國香港出生的親兄妹可能會定居于東盟、中東、北美、歐盟、澳洲等全球各個地區,家庭的國際化紐帶是白酒通過中國香港全球華人圈層營銷的另一社會基礎。
香港白酒協會近期在回應烈酒稅調整的消息時表示:“推動白酒走向海外之路任重道遠,香港作為聯系內地和國際的橋梁,有責任推動白酒文化的宣傳推廣及教育,說好白酒故事。”
香港落實降低烈酒稅后,白酒推廣可能需要將重心更多聚焦于普及白酒消費場景和白酒飲用文化的引導上。
具體落腳點在于,“培養消費者對白酒的興趣,了解白酒的釀造工藝;推動香港與內地酒文旅深度游,吸引內地酒企來港參展或開設公司,雙互交流共同創造更好的飲用白酒的氛圍。”
國際烈酒市場競爭激烈,白酒在國際市場上面臨來自其他烈酒品牌的競爭。如何在國際市場上樹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競爭力,是白酒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面對如此機遇,企業更應加強品牌建設,突出白酒特色和文化底蘊,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同時,注重產品創新和品質提升,以優質的產品贏得消費者信任和市場份額。
白酒承載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基因,將其引入香港這一國際化都市,將極大地提升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影響力。“試想,如果在香港乃至海外更多中餐館、西餐廳的菜單上,都能見到白酒身影,必定大大提升白酒企業、品牌在國際上的企業形象和品牌知名度。”何耀康說。
何耀康特別提出,中國烈酒不僅限于白酒,國產威士忌、白蘭地等多樣烈酒品類同樣具備發展潛力,也值得向中國香港、向全球廣泛推廣。此次關稅下調,無疑給包括白酒在內的內地烈酒帶來了更多國際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