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再出手,召集多家企業呼吁行業自律。
10月14日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文稱,近段時間以來,光伏產品市場價格持續下滑,整個行業陷入了非理性競爭的惡性循環中。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維護光伏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引導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于2024年10月14日在上海舉行防止行業“內卷式”惡性競爭專題座談會。
文中表示,各位企業家及代表就“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及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充分溝通交流,并達成共識。
上述參會企業包括阿特斯(688472.SH)、高景太陽能、紅獅控股集團、美科太陽能、捷泰新能源、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隆基綠能(601012.SH)、愛旭股份(600732.SH)、TCL中環(002129.SZ)、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600438.SH)、協鑫集團、大全能源(688303.SH)、新特能源(01799.HK)、正泰新能源,共16家企業。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些企業包括了目前行業頭部一體化企業,也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等單一環節龍頭,同時也有近兩年進軍光伏的紅獅集團。
14日早間,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將召開相關會議的消息就在業內被曝出。據界面新聞記者獲悉,當天上午的相關議題包括,各參會企業代表商討關于“反內卷式競爭、反低于成本傾銷”等內容的行業自律公約;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出清過剩產能等相關措施;對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其他建議。下午議題則進一步討論了實施細則及工作方案。
今年以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已經多次召開會議,商討各類行業問題,力圖幫助行業自救。
9月初,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召開“光伏電站建設招投標價格機制座談會”。會議通過討論一致認為,目前全行業虧損的局面不利于光伏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不合理低價對于下游電站業主來說也不利于保證產品質量和交付。
彼時會議呼吁,上游光伏制造企業應充分認識到自身對于解決目前行業困境的主體責任,杜絕惡性競爭,真正站在行業立場決策行動;同時進一步優化完善下游光伏電站電價政策,解決棄光限電問題,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條例》,規范地方政府產業配套、地方保護等不合理行為等。
5月,協會同樣在北京組織召開“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提出鼓勵行業兼并重組,暢通市場退出機制;加強對于低于成本價格銷售惡性競爭的打擊力度;保障國內光伏市場穩定增長,探索通過示范項目支持先進技術應用,轉變低價中標局面等倡議。
國內光伏行業已高度市場化,今年受供需關系影響,產業鏈價格持續低位,近期上游價格相對穩定。
上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報價顯示,多晶硅中,N型棒狀硅成交均價為4.17萬元/噸;N型顆粒硅成交均價為3.73萬元/噸。N型G10L單晶硅片成交均價維持在1.11元/片;G12R硅片成交均價維持在1.26元/片;G12硅片成交均價維持在1.5元/片。
但組件價格仍在走低。據行業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10月10日統計,目前雙面雙玻的N型TOPCon組件均價跌至0.73元/W。
該機構分析稱,國慶節后,市場需求仍舊萎靡、低價影響整體價格仍出現下探,均價已開始向下貼近每瓦0.7元/W。
行業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認為,四季度接單狀況不明朗的情勢持續加大廠家壓力,預計短期內組件價格修復回升較有難度,廠家價格競爭策略越來越激進。國內招投標項目價格持續走低,也驗證廠家仍在積極搶單。部分激進企業以接單為唯一目的,暫時放棄盈利訴求,不排除10月整體價格將下落至0.7元/W以下,甚至貼近0.65元/W的價位。
行業對于組件價格繼續下探的悲觀預期仍在持續。10月12日,華潤電力沂源西里150 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光伏組件設備采購開標。N型雙面雙玻單晶硅光伏組件的投標單價中,更是驚現0.53元/W的低價。
如此低的價格,對于企業來說毫無利潤可言。日前,七大光伏頭部企業掌門人罕見齊聚在央視《對話》現場,呼吁行業“自救”和政府指引。
正泰新能源董事長陸川在上述對話中表示,一方面企業要對自己的行為有預判,包括企業自身對于擴張速度的把握,定價機制的把握。另一方面,在企業們有相對清晰共識的情況下,行業中包括協會、主管部門等可以做一把推手,來組織企業更切實地安排產能、價格定價,做一些引導性的方案讓企業參與討論,幫助行業盡快走出這一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