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尹靖霏
嶺南股份(002717.SZ)再次自曝公司現金流緊張。
10月11日,嶺南股份公告,公司已使用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閑置募集資金1.56億元臨時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該資金將于2024年10月16日到期。公司現階段面臨流動資金緊張,預計無法按期歸還至募集資金賬戶。
對于此次1.56億元無法按時歸還至募集資金賬戶,該公司解釋,因行業周期性波動及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政府投資縮減,公司推進優化業務訂單結構及戰略布局調整,新增訂單不達預期;公司工程業務結算 周期拉長、應收賬款回款延遲,資金偏緊制約了公司在建項目的施工進度;加上日常經營支出仍需維持,造成了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盈利能力及償債能力持續下滑,存在流動性壓力。
截至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賬上貨幣資金為2.37億元,公司負債率達86.43%。
事實上,此次可轉債已經違約。2018該公司獲批發行可轉債6.6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凈額6.48億元,期限為6年。彼時發行可轉債的用途是用于地方ppp項目的建設和整治。
今年8月以來,嶺南股份多次發公告提示,嶺南轉債按時償還的可能性明顯較低。就在8月14日該公司披露,截至2024年8月13日,“嶺南轉債”剩余金額為4.89億元,公司現有貨幣資金無法償付“嶺南轉債”,“嶺南轉債”無法按期進行本息兌付。
10月11日嶺南股份再度表示,截至8月14日,“嶺南轉債”剩余金額為4.56億元,公司現有貨幣資金無法償付“嶺南轉債”,“嶺南轉債”無法按期進行本息兌付。鑒于此,后續可能存在債券投資者訴訟情形,公司債務逾期事項可能會影響其他債權人對公司的信心,從而進一步減弱公司融資能力,加劇公司資金緊張局面。
誰又能挽救此次危局?
嶺南股份成立于1998年,于2014年上市,原實際控制人系尹洪衛,主營業務為規劃設計、水利水務水環境、市政與園林、文化科技與旅游等。2018年以前,公司業績一路上行。2018年歸母凈利高達7.79億元。
隨著市場融資環境的變化和PPP政策的收緊,事前防污更受重視,事后污染治理的業務式微,2018年以后,嶺南股份業績開始大幅下滑。
2022年原實控人尹洪衛尋求國資紓困后,當年12月廣東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下稱中山火炬管委會)成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不過該公司第一大股東依舊是尹洪衛。
2022年9月尹洪衛等將嶺南股份的控制權賣給了中山華盈產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華盈產投”,實控人為中山火炬管委會。華盈產業投資只受讓了5%的股權,尹洪衛將其剩余持有的17.32%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華盈產投行使,因此華盈產投雖然擁有嶺南股份5%股權,但擁有表決權22.32%。
當前,二者在股權上依舊沒有太大變化。截至2024年上半年尹洪衛持有公司的股份達17.33%,華盈產投的持股比例依舊為5%。尹洪衛依舊將表決權委托給華盈產投行使。
面對嶺南轉債違約的情況,誰又能力挽狂瀾?

此前,該公司就曾表示,正在尋求包括催收應收賬款、變現資產,尋求股東或第三方支持合作等各種解決的渠道和方案,以保護債券持有人利益,目前正在多方推進,積極溝通,但后續進展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10月11日,該公司又稱,目前仍在全力籌措償債資金,如短期無法妥善解決,公司會因逾期債務面臨進一步的訴訟、仲裁、銀行賬戶被凍結、資產被凍結等事項,將會影響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業務開展,增加公司的財務費用,同時進一步加大公司資金壓力,并對公司本年度業績產生影響。更為重要的是,公司債務逾期事項可能導致公司退市。
顯然,僅靠公司自救前路不明。僅在業績上,公司已持續陷入虧損狀態。2024年上半年,嶺南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1億元,同比減少46.63%;同期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59億元,扣非后凈利潤為-2.58億元。
作為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山火炬管委會”又是否有余力挽回危局?
畢竟,“中山火炬管委會”持股僅在5%。中誠信的研究顯示,自入主該公司后,中山火炬管委會對嶺南股份的資金投入至少16.5億元,其中包括5%股權受讓款3億元、10億元借款和3.5億元的融資租賃和擔保。
此后,其又是否會重金投入其中?
作為第一大股東,截至9月11日,尹洪衛的股份已被凍結。公司控制權又是否會旁落他人?
此前深交所在年報問詢函中就曾表示,如果尹洪衛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強制處置,委托給華盈產投行使的表決權是否繼續有效,是否將影響公司控制權穩定性。

今年以來,搜特退債、鴻達退債、藍盾退債已陸續違約。
比如,8月13日,藍盾退債公告稱,公司主要銀行賬戶、資產已被法院凍結/查封,資金嚴重短缺,應于8月13日支付的藍盾退債可轉債本息無法按期兌付。
再如 6月27日,鴻達退債公告,因大額債務逾期,存在部分銀行賬戶、資產被法院凍結/查封及銀行存款被劃扣等情況,公司經營困難,現金緊缺,目前流動資金不足以覆蓋鴻達退債本次回售金額,公司因流動資金不足無法兌付回售本息。
近期,美錦能源(000732.SZ) 可轉債清償亦是一拖再拖。
10月10日再升科技(603601.SH)被投資者質疑是否有能力支付回售債券。當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再升科技提問:該可轉債在9月29日就到回售期了,貴司有沒有能力支付回售債券?有沒有違約可能?
一位市場人士告訴界面新聞:今年以來,可轉債領域發生數起違約事件,即使是國資背景的嶺南股份也出現此種情況,這對于投資者而言不能忽略其內在風險,在購買可轉債之際,更要關注公司的基本面。